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探究

马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20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于2020年4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后,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数据差异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生存质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较为多样,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态势,不仅能够加快并发症康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交往中,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促进疾病的转归和恢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预处理后,因患者骨髓空虚,

免疫力低下,造血干细胞移植须在无菌层流隔离病房内进行。与家属隔离的治疗环境、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会引起患者一系列心理反应,而护士作为和移植患者接触最多的人,其良好积极的行为举止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本文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方法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于2020年4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8例,包括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6+6.3)岁。对照组患者28例,包括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1+5.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对全部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分析和总结,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恐惧、孤独、渴望关怀。由于患者的治疗需要在无菌层流病房,这里对于消毒和无菌要求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出入病房,患者处在与亲人隔离的状态下,所以在此环境中,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孤独的时候,会对家庭、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事情产生特别的焦虑和担忧,对未来感到恐惧;所以患者此时对于关怀的渴望十分强烈,包括来自亲人的关怀和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2)对疾病、治疗的担忧、焦虑。患者通常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所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会对自身健康产生过度担忧,对治疗前景产生悲观心态,进而导致心理出现各种焦虑、抑郁等;甚至感到自身的疾病无法医治,产生各种主管臆断;这样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对于治疗失去配合度和耐心 。

(3)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和反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周期中,会出现波动、反复,患者会感到身体疼痛,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患者无法正确认识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心态 。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提升患者的舒适感来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在保证病房环境的消毒杀菌要求的同时,确保病房环境整洁、舒适。一方面,对于暂时不用的治疗器械,做合理的归置,尽量将其置于患者视线范围以外,防治对患者造成视觉冲击;另一方面,为患者设定舒适的温湿度,保证病房环境的空气清新和阳光充足,使患者生理上感到舒适,防止患者由于环境造成的不良心理。(2)与患者多做交流。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患者展开深入交流,一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给与有效疏导;对于患者的疑问,给与充分解答;对于患者的需求,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给与满足,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有利于患者保持愉悦的心爱。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特别是对患者自身状况对其做详细介绍,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充分了解,对治疗效果有一定认识;另外多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2) 观察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数越高,

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2)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并发症消失时间,采用EORTC QLQ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取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数据采用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2bc1385888ec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数据差异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比较 (62bc1385888ec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23.91±2.22

20.35±2.01

25.42±2.32

18.28±1.75

对照组

28

32.40±3.24

31.35±3.07

33.83±3.07

30.55±2.04

t


8.574

5.548

8.020

4.445

p


0.078

0.015

0.066

0.008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出血

胃肠道反应

出血性膀胱炎

并发症性生率

观察组

28

1

2

1

4(14.29)

对照组

28

3

5

2

10(35.71)

χ2





9.133

p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与生存指标比较

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生存质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与生存指标比较 (62bc1385888ec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

组别

例数

并发症消失时间

生存指标

躯体功能

角钯功能

认知功能

观察组

28

2.28±1.70

67.96±6.32

54.82±5.18

86.84±9.47

对照组

28

6.33±0.97

68.45±4.61

46.77±6.35

71.62±8.58

t


8.290

25.145

24.336

36.620

p


0.035

0.026

0.047

0.018

3 讨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焦虑、抑郁以及对安全性的担忧。此前学者分析指出,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可降低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

10%左右。也有学者分析发现,患者知识的匮乏,可导致情绪的波动,如患者担忧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自身造血功能,进而出现焦虑、抑郁、依从性

下降问题。部分学者分析发现,高质量护理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使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我院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引入知识疏导、环境营造、针对性疏导等措施,知识疏导提升了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水平,环境营造可避免抑郁情绪郁结,针对性疏导则能改善患者焦虑态势。系列措施分别针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可各自独立进行,综合运用的情况下,心理护理工作更具实际价值。从结果上看,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数据差异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生存质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

综上所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较为多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态势,不仅能够加快并发症康复,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胡月云,温瑞娟,黄琴,罗佳,郭诗丽,黄宝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3):1-5.

[2]崔咪咪,王嫚,刘洁,王媛媛,董欢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29+232.

[3]赵俊可,秦莹,李瑞玲,李丽.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05):547-549.

[4]张莺莺,潘萍,李瑶,朱爱珍,盛立霞.接纳承诺护理疗法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04):512-516.

[5]龚声珠,冯秋妹,黄育玲,余赛男,陈月霞.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