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生态修复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

李刚

吉林省公主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摘要】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始终是国家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国家加大修复治理,加强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国土综合整治,增加生态修复效果,是相关工作者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措施


1 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

生态修复的研究能够追溯到20 世纪初——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且开始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20 世纪中后期,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面临枯竭,最终形成了生态危机。面对这种状况,西方国家迫不得已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自然资源的外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曾举办过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的大会,围绕如何修复生态系统开展了深层次探讨。这次大会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生态修复的学术会议。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修复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在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许多高新技术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修复创造了条件。现阶段,生态修复研究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怎样修复衰退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自然资源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生态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水、土壤、植物等。以往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包含了生态修复,但生态修复的范围仅限于小河段,难以满足我国生态修复的需求。从20 世纪80 时代至今,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持续开展工程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生态恢复的过程比较缓慢。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生态修复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力度。

2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转型态势

2.1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

土地整治以“粮食安全”理念为指导思想,目的是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兼顾追求节约集约、生态保护。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是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统领,坚持生态文明战略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保护整治修复国土空间要素,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更强调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土地整治的目标是土地的保护性开发,坚持“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以粮食安全为引领,提升耕地数量质量。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是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其含义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空间布局,选择最优的国土空间要素比配,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修复退化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打造宜居生活空间、宜业生产空间。

2.2对象涉及国土空间全要素

土地整治的对象是未利用、不合理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虽强调“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但仍以耕地为核心。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扩展到国土空间全要素,其内涵是国家主权管理地域空间内土地及其上的资源综合。整治修复对象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之下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各类自然资源,也包括耕作农田、村庄屋宅、废弃矿山、城市景观、道路设施等非自然要素。

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

3.1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空间结构调整针对国土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矛盾冲突,以结构调整发挥国土空间有利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要化解国土空间结构布局矛盾,二要调配国土空间结构要素比配。在整治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确定整治规划,划分重点整治区域,明确整治目标,调配空间自然、非自然要素比重,调整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针对性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退养还海;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处置城中村、棚户区、搬迁低效工业用地;调整凌乱的居民点布局。最终优化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适宜性,满足人们对舒适生产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3.2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

资源高效利用是针对耕地、建设用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闲置低效等问题,在城市化地区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促进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农村地区整治空心村、改造危旧房,调整农村居民点,提升农村建设区域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整理破碎田块形成粮食生产合力,整治坡耕地、贫瘠耕地、干旱、涝洼等生态脆弱型低等耕地,提升耕地的产量效益;在矿山资源开发集中区复垦再利用矿山废弃地,转用用途,还绿还林;在海岸带海岛地区调整海陆联结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存量码头港口等闲置用地,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3.3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生态系统保护针对轻微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补水保湿封育自然生态系统发挥自身生态恢复力。生态系统修复针对区域流域范围内严重受损、退化、崩溃的生态系统,包括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自然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修复可概括为成层递进的5 个部分:一是地貌重塑,包括地面沉降、塌陷的防治和整治,坡耕地宜耕条件的改善,侵蚀沟渠治理以及水源涵养区域的江湖连通,生态脆弱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和侵蚀海岸海岛岸线的整治;二是土壤重构,针对污染土地,盐渍化、沙化土地等生态脆弱性土地以及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区土壤的整治;三是植被重建,通过生物技术种植绿色林草在城市化地区拓展绿地面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侵蚀,在海岸带海岛地区修复退化红树林等植被生态系统;四是景观重现,改善或重构景观,打造“美丽乡村、绿色城市、绿色矿山、蓝色海湾”的景观格局;五是生物多样性重组,改善生态系统地貌、土质、植被、景观,打造适应生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国土具有经济、生态等多重功能属性,是实现生态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综合整治是利用自然领域进行开发,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构建国土综合整治框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土建设的方向和方法,为今后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一体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程功,吴左宾. 县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框架及实践[J]. 规划师,2020,36(17):35-40.

[2]许顺才,伍黎芝. 基于空间主体功能导向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1):44-50.

[3]姜广辉,郑秋月,周涛,羊玉婷. 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国土综合整治创新机制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21(03):17-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