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4

关于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探讨

吕维祥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 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其他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作者以自己管理的施工项目为例,分拆探讨了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基本原理; 全面控制; 要点分析;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成本控制基本原理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程序按成本发生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也就是成本控制循环中的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考核阶段。

1、成本的事前控制是对项目施工前,对影响施工成本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也就是对所有投资效益进行的事前控制,它是成本控制的开端。施工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大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制定成本计划、规定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实行成本归口管理等内容。

2、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对施工成本形成全过程的控制,它属于成本控制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费用计划和各项消耗定额对一切施工费用进行经常审核,把可能导致损失或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随时运用成本计算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把偏差目标的差异及时反馈给责任部门和个人,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使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之内。成本的事中控制主要包括费用开支的控制、人工耗费的控制、劳动资料的控制、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内容。

3、成本的事后分析控制是指在某施工任务完成时,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它是成本控制的第三阶段,目的在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定额)成本的偏差分析,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经济责任制的归属,借以考核责任部门和单位的业绩;对于薄弱环节及可能产生的偏差,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调整下一阶段的施工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反馈控制,促进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

1、掌握标准。在确定了成本控制的目标后,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岗位和掌握标准。职工就要依据成本标准对成本进行控制。掌握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办事,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对变化了的情况要作具体分析,有灵活的对策。

2、分析差异,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某种原因,使实际发生的成本数与定额预定的标准发生偏差。如实际成本超支或节约,差异反映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要及时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节约与超支的各种原因及其对完成成本计划的影响。

3、调整偏差。对发生的成本差异,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由成本管理、调整偏差的人员定期向领导和专职人员编制实际偏差报告,提供成本差异信息,以便及时对原有不切实际的成本标准进行调整或修订。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降低项目成本,需要一面增加收入,一面节约开支。因此,在成本控制中应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2、全面控制原则

(1)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高低需要大家关心,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需要项目建设者集体策划出力,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及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的。

(2)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是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也就是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对于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成本来说,应该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动态中间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上级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已经发生,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应放在施工过程中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重要的。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贯彻的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计划的方法、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5、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实际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材、机的消耗;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6、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其次,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最后,项目经理还要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是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要点分析

要点分析主要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手段、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等,现对这几点进行简要阐述。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的形成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工程偏差在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1.1、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

1.1.1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1.1.2根据企业下达的成本目标,以部分分项工程量为基础,参照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在优化的施工方案指导下,编制详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1.2、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1.2.1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包括实际工程量的验收和工作内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1.2.2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进行核对,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1.2.3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对于成本异常的现象则要特别重视,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以纠正。

1.2.4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的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现责任成本创造条件。

1.2.5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如遇拖期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对缺乏履约能力的单位,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中止合同,并另找可靠的合作单位,以免影响施工,近一步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2.6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一般为每月一次),发现成本差异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应会同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差异;如有因责、权、利不到位而影响成本控制的情况,应针对责、权、利不到位的原因,调整有关各方的关系,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3、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1.3.1精心安排、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工程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无法及时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在建阶段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

1.3.2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包括竣工图)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如果涉及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入工程结算。

1.3.3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造价=原施工图预算±设计变更(索赔),但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按实结算的经济业务,是由财务部门直接支付的,项目预算员不撑握资料,往往在工程结算时遗漏。因此,在办理工程结算以前,要求项目预算员和成本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

1.3.4在工程保质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的责任者,并责成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手段

2.1、计划控制是用计划的手段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和决策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依据。编制成本计划首先要设计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然后编制降低成本计划,将承包成本降低后便形成成本计划。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以成本计划为标准执行的。

2.2、预测控制及预算是在施工前根据一定标准(定额)或要求(利润)计算的买卖(交易)价格。作为施工经营收入的最高限额,减去预期利润,便是工程成本(预算成本),它可以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用预算控制成本有二种类型:一是包干预算,即一次包死预算总额,无论中间有何变化,成本总额不予调整。二是弹性预算,即先确定包干总额,但可根据工程的变化进行洽商,作相应的变动。我国目前大多采用弹性预算模式进行控制。

2.3、会计控制是以会计方法为手段,通过记录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对成本支出进行核算与监督,从而发挥成本控制作用。会计控制方法系统性强,严格具体,计算准确,政策性强,是理想的成本控制方法。

2.4、制度控制:制度是对例行性活动应遵循的方法、程序、要求及标准所作的规定。成本的制度控制就是通过制订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控制具体规定,作为行动准则,约束管理人员和工人,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如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技术组织措施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劳动工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都与成本控制制度有关。实际上,在具体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活动中,上述成本控制手段是综合利用的,不能孤立、简单地使用某种手段。

3、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和保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消耗的那部分费用,其中包括预防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或故障成本)。预防成本是指致力于预防故障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了确定保持规定质量所进行的试验、检验和验证所支出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交货前产品或服务没有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则是交货后因产品或服务没有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费用。

质量成本控制环节及质量成本控制的环节如下:(1)质量成本分解。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的明细科目归集,然后计算各个时期各项成本发生的情况。质量成本科目可以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确定。(2)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包括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内容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分析、质量成本各项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分析。

三、项目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

众所周知,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50%~70%,材料成本的控制应作为成本控制的核心控制项目。由于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成本的高低,也是公路项目施工经营效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加强材料计划、采购、存贮、领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一)材料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材料管理外部环节的不利因素:(1)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影响材料的成本控制由于路桥工程施工范围较广,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各地砂霸、石霸有可能为了私利而任意抬高材料价格,还可能想方设法阻挠施工单位出境采购,这种现象不利于成本控制,严重影响路桥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2)不良个人行为同样不利于材料的成本控制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外部个人行为的影响。

2、材料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1)材料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水电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均设置了反映材料购入、验收、发出的原始单据,主要包括:材料采购计划单、材料入库的验收单、领料单等,但对于材料成本控制内容的单据设置较少。(2)缺乏对材料管理相关人员的激励措施材料管理人员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关键人员,由于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具体的采购、验收、库存均需要材料管理人员的把关,因此,不仅需要材料管理人员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还要求制定激励措施,以进一步促使材料管理人员在了解市场行情、熟悉施工工艺、掌握工程用料的具体质量要求及技术性能的前提下,保证采购的材料能适时适量地满足施工的需要。

(二)加强项目材料成本控制的措施。

1、材料计划环节:九龙县斜卡水电站涉及的材料众多,若材料采购计划性不强、盲目采购,则可能造成材料库存量加大。施工预算是编制材料计划的主要依据,预算部门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合同中的约定及各项洽商记录编制完整的施工预算,按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为单位,根据施工方案与现行的电站预算定额或施工定额计算材料用量(含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编制材料计划,编制材料计划时与技术部门沟通,保证材料计划与实际用量之间偏差降到最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

2、材料采购环节、材料采购环节在广泛搜集供货信息,随时调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动态的基础上,编制材料价格动态报价表,详细反映有关材料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等级、出厂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随时调整报价表。对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预制件等)的供应商进行评定和选择,并留下有关质量记录(如供应商资质证明、信誉评价、样品检验记录等),建立材料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记录,杜绝人情关,从源头上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控制。根据材料使用部门的申报计划及质检部门提供的材料的技术要求或技术标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并上报项目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采购材料遵循“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的优化原则,严格履行合同手续与程序,除及时付清外,一律签订合同。对于大宗材料的验收,如水泥、钢材等,既要有合格证,还要有相应资质试验室的合格试验报告方可验收,对于一般材料的验收,认真检查验收提料的质量、数量,索取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说明书,送到现场后与现场收料员进行交接验收。同时,验收合格的材料填制验收单后由经办人签章,主管经理审核,方可由财务结账。对发现货损、货差或在规格上出现货票不符,由采购人员负责索赔退换。对于重要的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物资的验收须有两人以上经手,严禁一人单独验收。

3、材料存贮环节:(1)分别对待材料,实行特殊保管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分区码放,既便于取料,又便于保管。不相容的材料坚决分隔存放,尤其是化学原料,腐蚀性强,对保管要求较高,更需区别对待,有的橡胶制品,在日光下容易老化,要注意遮阳。有的机械配件则需注意防水。(2)材料现场合理布局,避免材料二次倒运损耗这主要是针对大堆材料的堆放,因为大堆材料,如砂、石、灰等是在施工现场堆放的,也没有必要存放于仓库之内,大堆材料在领料时,应尽量靠近作业区,随用随取,避免离作业现场太远,增加不必要的二次运输费用,从而增大工程成本。(3)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简易设施,妥善保管现场材料对贵重的现场材料(如钢筋),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建临时仓库,对入库后的材料必须存放整齐有序,注明标签,做好防火、防水、防潮工作,使材料进场后,在未领用前能得到妥善保管。(4)加强对材料保管员的管理实行公开招聘办法,严格选用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仓库和现场材料保管员,并对其加强仓储、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制定材料保管员工作制度、奖惩办法,将材料差错率、损失率与其劳动报酬挂钩,进一步加强其责任心,材料科派人对材料的贮存场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检查,指导和监督材料保管工作,同时如实填写《材料巡视检查记录表》,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材料科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4、材料领用环节(1)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严格的发料控制程序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凭证制度,即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图和预算定额计算出材料消耗定额,作为限额发料的依据。限额领料单是在定额内可以多次使用的累计领料凭证,实行限额领料凭证制度,可以防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另外,材料的发放还须审核材料申领人与领料人是否一致,防止错领和冒领,避免浪费。单价在500元以上的材料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方能发放,对于可多次领用材料,采用出借的形式,须填制租用单,计算租赁费。(2)设置有关材料成本控制的原始凭据为了及时反映材料成本的超支情况,达到控制材料成本的目的,可定期编制“材料耗用量月报表”用来反映重要的材料消耗实际数与定额数的差异,通过对差异数的原因分析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另外还可编制“收支余差异表”用来分别反映材料的收入、支出、结余的实际数、定额数及差异数。(3)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材料消耗,在材料领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浪费。在材料消耗时,一方面要注意材料的用量,要根据工程施工图合理下料。另一方面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达到节约的目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采用代用材料及修旧利废等。(4)建立材料回收机制和工具包干制度在材料使用过程中,有的材料可以周转使用,如包装物、沥青桶、各种工具、劳保用品中的手套等。建立材料回收机制和工具包干制度能解决相关费用节约问题。(5)完工工程项目的剩余材料作价处理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对没有用完的材料,由项目部作价处理,损益列入该项目成本,无法处理的也由项目成本承担,不能以账面数移交,防止将上一项目多购材料转嫁于下一个项目承担,从而混淆责任,不利于材料费的控制。

结束语,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在项目管理中监控工程项目费用,记录大量的相关成本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以保证及时采取正确的纠偏工作。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为中心进行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姓名:吕维祥;出生年月:1975年07月09日;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省广安县;学历(位):本科;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