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周丽娜

子洲县水利局水保生态检测站 陕西省榆林 7184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科技不断进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也带来了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生态环境。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对我国水利工程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水利项目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水土流失问题一般是地表受外力作用而造成地表土壤、母质或者岩石本身受到相应破坏,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理地质情况相对特殊,目前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充分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开展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过去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

1水利工程保护中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分析

1.1可预防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形成

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当中,会对工程使用效果产生影响。首先,水土流失问题对水利工程周边的自然资源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此问题不及时进行处理,那么生态环境将会收到损害;其次,一些重大的地址灾害如泥石流等发生,均和水土流失问题过重有关,为现代水利工程带来安全威胁。所以,在水土流失地址灾害的预防工作中,重视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护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途径。

1.2推动水利工程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证土壤蓄水能力充足,才可以更好地避免发生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下,土壤涵水能力较差,正常的水循环过程被影响,也就无法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意义。因此,在水利工程实施和运行中,需合理进行水土保持,使用生态修复技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我国水利工程现状

2.1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比较浅薄

农村的绿化建设没有城市的规整性和严密性,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水土保持的具体价值和生态效应并没有理性的具体感知。而且经济价值在农民的考量中占据更大的地位,农民对于生态价值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理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感知和认识,农民更加注重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水土保持工作农民群众的参与度不够,这首先源于农民没有形成正确的水土保持观念,对水土保持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充分。

2.2土壤结构变化

土壤的水分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导致生活的适应性下降。水利系统运行时会定期截流与泄洪,导致水利坝体下游与上游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发生明显变化,两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引起生物组成结构出现变化,部分植物无法在变化频率较高的土壤体系中存活,导致植被系统出现崩溃,动物出现迁徙。

2.3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一般很容易涉及农田、港口、环境以及防洪等内容,可能引起各种水土流失现象。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受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性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问题,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能导致塌方、山体滑坡、洪水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引起充分重视。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强化水土保持意识

当下我国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政府不仅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以有效地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既能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效果,又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要更加重视水土保持,强化生态意识,正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植物茁壮成长,优化当地地质,减少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可以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施工区土地的破坏,有效保护土壤。

3.2完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在水利工程准备阶段,先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考虑和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对区域内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在保障节约施工成本的前提下,依据分析结论,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择优选取施工方案,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与此同时,评估水土保持防治的方法的可实施性,促进水土流失防护办法成效的最大化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保障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方案和水土流失防治办法的制定时,紧密结合工程项目整体规模进行科学化制定,以实现降本增效,保护区域环境的目。

3.3退耕还林设计

设计水利工程项目时,应尽量降低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原有生态植被结构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这也是生态修复中十分重要的方式。修建水利项目时会影响地面生态,原有植被的破坏程度也因工程而异,植被的生态功能大幅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被破坏后的裸露地面,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增加了生态修复难度。大多水利工程选址都位于理想的区域,施工时应尽量确保植被良好区域不受影响,严格对施工面积进行控制,提升场地再用率。

植被的选择以水保林树种为主。松类植被,密度范围为900-2400株/hm2;刺槐,密度设计900-6000株/hm2;紫穗槐,密度设计以900-3300株/hm2为最佳。树种选择应遵循一定规则,应以实地实树为主,最好选取防护效果良好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要求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树种的抗逆性强,生长旺盛,具有发达的根系以及浓密的树冠,可以提升修复的质量。可供选取的树种为刺槐、湿地松(乔木林)、紫穗槐(灌木林)。

整地时主要以穴状整地为主,要求原坡面与穴面能够形成一定内倾角,要求穴径的尺寸范围为0.4-0.5m,穴径的深度应超过25cm,形状以品字形为主。对于植物栽植要求,应以乔、灌、草套种形式为最佳,栽植时需要确保树苗的垂直度,确保树种根系能够得到舒展,栽植深浅适度。进行填土时作业时,应先进行表土、湿土作业,再进行生土、干土添加作用,最后对土体进行分层踩实。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应对土壤进行浇灌透水处理,在土壤上覆盖一层虚土。做好修枝整形工作,结合不同树种特点进行修枝整形工作,修剪时应确保修枝的科学性,要求主干下部不够存在太多枝条,具体的位置为1/3位置,如果是阔叶林则需要在第二年秋天后进行修建,修建时遵循因树修剪的原则,按照随枝作形原则进行整枝。灌水施肥时,应注意幼林可能因为干旱而出现缺水枯萎的现象,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此外,还应做好防病虫害工作,要求幼林的成活率能够超过90%,均匀分布在周围,缺少幼苗应进行补植,确保其成活率达到要求。

3.4水利工程护坡的完善

护坡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重点,关系到施工质量。但是,以往在建设护坡时,主要采用混凝土或砂浆墙护坡。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实际上都是硬坡的防护形式,不利于保护植物。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用混合坡,这种水土保持方式具有较强的生态恢复功能,特别是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水利工程的护坡也可以扩大护坡绿化面积、改善其装饰性、美化生态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利工程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底层网架的保护也是一种先进的护坡方法。采用网格防护法既能节约资金,又能降低维护费用,同时能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护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意义重大。且,防护措施的应用必须要具有针对性,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和全面掌控基础上,从整个工程全面考虑前提下,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采取,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2):92-93.

[2]赵京.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1):173.

[3]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