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用 MRI检查和 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对比

蒋伟华

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心卫生院,江苏 常州 213251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损伤检验中采取MRI和CT两组检验方式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共在院内选取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经过关节镜检查并得出各病症结果,并分别采用CT检查以及MRI检查两组方式进行诊断,对比不同病症实际诊断例数及准确率。结果:经研究表明,CT检查组共检查出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半月板损伤各9、5、16、8例,准确率分别为75%、62.5%、94.12%、61.54%,总准确率为76%。而MRI组以上病症分别检查出11、8、17、12例,准确率分别为91.67%、100%、100%、92.31%,总准确率为96%,数据对比后可见MRI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组。(P<0.05)。

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而言,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直接关系着后期治疗有效率,而MRI检验所得结果与关节镜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及时且有效地检验出患者膝关节损伤的病症所在,并为后期治疗提供精确数据信息。

关键词:MRI检查;CT检查;膝关节损伤;效果

引言:膝关节作为人体承重部位,在人们直立行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而此类磨损不可避免且无法逆转,这也加速了膝关节的退化,患者会出现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等病症。与此同时因该关节所承受的负荷较大,因此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出现损伤。在此需及时展开诊治,采取合适的诊断方法来为治疗提高相应数据信息,以此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各后遗症问题的出现,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供一定保障。本次研究对比了CT、MRI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院内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时间在2020年9月~2021年8月区间,随机选取5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均在19~58岁区间,平均年龄(38.54±5.11),排除具有其他器质性疾病以及交流不畅患者,所有患者各项资料较为均衡(P>0.05)。

    1. 方法

关节镜诊断,指导受检患者处仰卧位,将受伤的膝关节外展,稍微屈膝,并为其行麻醉术,在起效后展开清洁消毒并铺设已经过消毒的铺巾,将止血带扎至患者进行检验的膝关节上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切口,一般情况下多会将切口处定位髌骨中下位置,并将关节镜从切口处送入,详细观察镜内显像,详细记录,为诊断提供参考。在诊断完毕后从原切口处取出,并做好包扎,在此可进行加压操作,以此来起到止血效果。

CT检查组所使用的设备为64排螺旋CT扫描仪,调整矩阵为512×512,120kv电压,扫描层厚以及间距均设为5mm。患者取仰卧位状态,将双腿放置于扫描架中心位置,确保扫描台与患者股胫骨方向与平衡一致,采取横扫的方式对其膝关节的横切面展开全面扫描[1]

MRI检查组采用磁共振仪,层厚与扫描间为4mm以及0.4mm,使用专用线圈对患者的膝关节的冠状面、矢状面展开扫描,一般情况下为平扫,因患者病情及部位不同,可视情况进行横轴面扫描[2]

1.3 观察指标

在采取CT、MRI两种检查方式时,应当详细记录所得数据,并做好病症种类分类工作,并将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对比,计算出占比,若MRI检查组的准确率高于CT组,表明其在膝关节受损检查时其结果具有一定精确指导意义,可为后期医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检查准确率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前者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x±s)完成,后者数据检验时使用%(百分比)完成,t、X2用于检验,在数据对比后P<0.05,则表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探查,结果显示韧带损伤12例,关节腔积液8例,骨质改变17例,半月板损伤13例,将其作为金标准展开对比。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MRI检查组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分别检验出11例占比(91.67%)与12例占比(92.31%),关节腔积液以及骨质改变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探查相符,总诊断准确率为96%,与CT检查组的检查38例占比(76%)相比明显较优,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格1CT检查组、MRI检查组检验结果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分析(n/%),(x±s

组别

n

韧带损伤(%)

关节腔积液(%)

骨质改变(%)

半月板损伤(%)

诊断准确率(%)

CT检查组

50

9(75.00)

5(62.50)

16(94.12)

8(61.54)

38(76.00%)

MRI检查组

50

11(91.67)

8(100)

17(100)

12(92.31)

48(96.00%)

X2


8.355

11.022

6.543

9.117

13.3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作为骨科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多为外部重力碰撞、长期劳损以及过度劳累所致,一般情况下不仅会存在韧带拉伤等问题,严重者还会伴有肌腱撕裂、髌骨位置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等问题,半月板损伤患者多有外伤史,膝关节会存在肿胀表现,与此同时伴有剧烈疼痛感,常会有关节积液,在活动过程中会有响声。因患者病症、位置都有着较大差异性,因此若想展开针对性治疗,还应当提前做好检查工作,只有切实提高诊断准确率,才可有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3-4]。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当下诊断率最高的手段为关节镜检查,但是其为有创检查手法,需将关节镜置入,而且该方式对检测仪器、技术有着一定要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超声、放射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在各项疾病检查中,对于膝关节损伤多采用CT、MRI技术进行检查,而以上技术手段有着操作简单、用时较短的优势。因膝关节结构相对较为特殊,再加上若患者为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等病症时若采取CT检查时可能会因分辨率低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治疗。而MRI为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其能够通过人体所释放的电磁信号来获取患者膝关节的具体情况,相比CT,其精确性较高,且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受损部位以及程度。但在此需注意的是,若患者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及含有金属材质的异物均不可采用该项检查措施[5-6]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损伤诊断检查过程中,MRI的安全性以及结果准确性相对较高,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多平面观察患者膝关节结构,以此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相比CT检查方式其优势更多,对此应当在临床中展开全面推广,在合适情况下尽量优先选择MRI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艳平,廖忠剑,李正南.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评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程度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4):158-161.

[2]李旭,汪祝莎. 管理流程优化的路径及效应研究:以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1,43(06):588-592.

[3]陈新国,王兴华,刘丽,肖伟,陆云锋. 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损伤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12):2388-2391.

[4]李静,韦人瑞,郑树远,陈小颖. 研究分析对于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行MRI诊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0):41-42.

[5]汪伟,马玉佩,李涛. MRI 3D-SPACE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的评估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4):40-43.

[6]肖龙文,胡海威,桑灏祺,陈玉柳,毕春强,桑志成. 基于MRI技术探讨影响膝骨关节炎病人疼痛的相关因素[J]. 骨科,2021,12(04):33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