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化瘀膏”对四肢骨折早期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4

“消肿化瘀膏”对四肢骨折早期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翁永男 1 曾泽 1 林传辉 2 尤文华 1 1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 骨科,邮编 529000 2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药剂科 邮编 529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肿化瘀膏对四肢骨折早期消肿止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1年 1月我院收治的 4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0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予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固定,常规使用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我院研制的消肿化瘀膏外敷患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受伤后肿胀疼痛的程度和消肿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肿胀、疼痛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要轻,在治疗 10天中同期对比,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消肿化瘀膏对四肢骨折早期消肿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肢肿胀、疼痛情况,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肿化瘀膏;四肢骨折;肿胀;疼痛;

骨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引起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外来暴力作用或人体的健康状况引起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外力所致的四肢骨折患者。对于骨折来说,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1]。且肿胀和疼痛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加重[2]。患肢肿胀给骨折复位和固定增加了难度,肿胀严重时局部皮肤可出现张力性水泡,当肿胀进一步加重,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障碍,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的室内压力不断增高,影响动脉血液灌注,从而造成肢体肌肉缺血缺氧,导致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3],最终引起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和肌肉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故能有效及时的治疗,对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是非常重要的[4]。祖国医学特色中有外敷中药的外治疗法,外治法是对损伤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把中药直接敷贴在损伤局部,药力在患处发挥作用,对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治疗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缩短患肢肿胀疼痛消退所需要的时间[5]。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消肿化瘀膏”是外用药膏类外用药物,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6],对骨折早期消肿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4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分组方法:将同一诊断患者编号,单号分一组,双号分一组。其中治疗组男124例,女76例,年龄6至74岁,平均年龄(37.4±2.4)岁。对照组男132例,女68例,年龄6至72岁,平均年龄(35.9±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筛选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由外力所致的四肢骨折患者。排除病患的标准:1)开放性骨折及骨折处有明显皮肤挫擦伤;2)对本药膏严重过敏的患者; 3)病理性骨折患者;4)合并重要的组织、器官损伤或病情危重患者;5)不配合治疗者(如擅自拆除外固定等)及精神病患者; 6)在不同时期需反复多次复位者;7)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8)造血、内分等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的;9)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加传统药物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尽量在受伤后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行手法复位传统夹板固定,常规给予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功能锻炼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在骨折部位外敷消肿化瘀膏治疗,其药方构成为:大黄37.5g、姜黄37.5g、黄柏37.5g、天花粉75g、制天南星15g、白芷37.5g、厚朴15g、陈皮15g、苍术15g、冰片2g,甘草15g、将上药研成粉末,加凡士林等配制成软膏剂。每次取适量的药膏均匀的平铺在专门的油纸上,然后敷在骨折部位,。每两天更换一次药膏,如局部皮肤出现潮红、瘙痒等情况可适当缩短换药时间。有研究显示,外用药物贴敷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7]。我院在更换药膏时,用医用酒精或温水擦洗患处,再敷上消肿化瘀膏,这样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肿胀:按顾玉东教授的四肢肿胀程度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度,分别按1、2、3计分。无肿胀评0分;Ⅰ度评1分:患处皮肤皮肤稍紧张,皮纹较浅;Ⅱ度评2分:皮温升高,皮肤紧张,皮纹消失;Ⅲ度评3分:皮肤紧张发亮,皮温明显增高,皮纹消失,有张力性水泡出现。

2)疼痛:疼痛强度评估常用的有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8],本次研究结合此法评分:①0级无疼痛评0分:②1~3级轻度疼痛评1分:有疼痛感但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可正常睡眠;③4~6级中度疼痛评2分:疼痛较为明显,无法忍受,有服用镇痛药物要求,睡眠受到影响;④7~10级严重疼痛评3分:疼痛剧烈,不能入睡,需要镇痛剂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入院后开始治疗观察,于治疗后第2、4、7、10日早上约9时由专人测量评、记录患者的肿胀、疼痛程度并记录,根据肿胀、疼痛评分总和计算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计算出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0分;显效为≤1分;有效为≤2分;无效为3分。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各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的资料以(62bd49e1a04d2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胀:骨折肿胀一般在24~72小时左右到达高峰期[9],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的前两天都处在肿胀的发展期,故在治疗后第2天的治愈率对比中两组患者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但经过外敷消肿化瘀膏治疗后第二天治疗组患者的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其数据如下:治疗后第2天、4天、7天、10天中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0、10.5%、43%、87%,显效率分别为27.5%、65%、92%、99%,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0、0、14.5%、56%,显效率分别为16.5%、28%、67%、9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消肿情况

Shape1

治疗组

对照组


2天


4天


7天


10天


2天


4天


7天


10天

肿胀消退

0

21

86

174

0

0

29

102

Ⅰ度

55

109

98

24

38

56

105

82

Ⅱ度

143

68

16

2

154

136

76

16

Ⅲ度

2

2

0

0

8

8

2

0

2.2疼痛:骨折所致的疼痛在手法复位加适宜的外固定后,疼痛可逐渐减轻,所以正确合适的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对治疗非常重要,在这次研究的400例患者,我们都由高年资和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担当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以保证治疗的质量和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影响疗效,直接影响到研究数据的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2天、4天、7天、10天中,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0、21%、72.5%、94.5%,显效率分别为47.5%、89%、96%、100%,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0、11%、43%、72.5%,显效率分别为38%、69%、88.5%、100%,治疗第10天已经是骨折早期治疗的后期,只要处理惬当的,对疼痛的治疗都有一定效果,故在显效率对比中没有明显差异,在其他时期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

Shape2

治疗组

对照组


2天


4天


7天


10天


2天


4天


7天


10天

无痛

0

42

145

189

0

22

86

145

轻度疼痛

95

136

47

11

76

116

91

55

中度疼痛

87

17

8

0

100

54

23

0

重度疼痛

18

5

0

0

24

8

0

0

3讨论

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处局部肿胀、疼痛[10]。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使受伤的肢体最大可能地、尽快地恢复正常的功能。常规的西药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1]。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在长期实践中,中医学外治法在骨伤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对骨折的治疗有显著功效。中医理论认为骨折早期治疗应遵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原则[12]。把药药物敷在骨折部位,药力直达患处,对患肢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明显[13],更能体现我国医学内服外敷的特色疗法。所

我院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自行研制中药制剂“消肿化瘀膏”外用以配合治疗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消肿化瘀膏”由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制天南星、厚朴、天花粉、陈皮、苍术、冰片、甘草11味中药组成的软膏剂,方中大黄、黄柏、姜黄、天花粉、为主药,大黄性苦、寒,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祛瘀通经之功[14],黄柏性苦、寒,能燥湿泻火解毒,姜黄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有破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白芷性辛、温,天花粉性苦、微甘、寒,两药能解毒消肿排脓,陈皮性辛、苦、温,厚朴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两药有行滞消肿之功、苍术性辛、苦、温,有燥湿辟秽、逐皮间风水结肿之功效,天南星性苦、辛、温,有毒,可燥湿散结、消肿止痛,冰片性辛、苦、微寒,能散热消肿、生肌止痛,甘草性甘、平,能泄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共收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患者在消肿化瘀膏的配合治疗下,其骨折损伤后的肿胀程度、消肿止痛的时间等效果均比对照组好,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明显缩短肿胀的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使需要手术的患者缩短等待手术时间,直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各项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消肿化瘀膏”对骨折早期消肿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仁启.中药贴敷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7):81-83.

[2]倪靖,李卓.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前肿胀疼痛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7):66-67.

[3]赵崇智,徐志强,潘海文等.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肿胀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8):1564-1567.

[4]徐纪峰,张志梅.中医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69.

[5]欧礼.消瘀止痛膏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36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51-252

[6]林传辉,王琦,余关厚. 消肿化瘀膏的质量控制研究[J]. 海峡药学2016,28(4):85-88. DOI:10.3969/j.issn.1006-3765.2016.04.031.1

[7]姚丽,封月勤,黄霞等.神阙穴中药贴敷防治老年骨折卧床便秘的时间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38-40.

[8]Berthier F,Potel G,Leconte P,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hods of measuring acute pain intensity in an ED.Am J Emerg Med,1998,16: 132-136

[9]林爱玉.脉冲式加压冷疗与冰袋链冷敷对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护理研究,2013,27(6):538-539.

[10]高甫.双侧钢板内固定配合新伤续断汤治疗A3型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5):529-530.

[11]Wang Shupeng.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extremities fracture with characteristic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 Health Horizons,2019(7):97

[12] 闫玲.四肢骨折术后应用中药外敷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7):883-884.

[13]江志秀.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J].四川中医,2005,23(5):79

[14]王丽英,张丽珍,鲁刚英.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381-382

作者简介:广东省江门市司前人民医院 翁永男副主任医师 曾泽副主任医师 林传辉主任药师 尤文华副主任医师

附:本论文为立项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9A063 立项题目“消肿化瘀膏”对骨折早期消肿的临床治疗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