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策略探讨

吴晨阳

411081198903117659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使得城市的建筑和工程计划项目越来越多。在现代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的勘察和地基处理技术作为工程建筑技术操作的重点,不但直接关系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进度,而且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

1 工程概况

某安置区位于我国某市的北部,该项目的整体用地为64082m2,设计建造一个包含19栋的18层住宅楼和2栋17层的住宅楼,同时还包含一些公共的配套设施建筑,有地下室一层。设计地坪的标高为43.5m,基坑设计底板标高为39.5m。该工程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设计采用端承桩基础进行施工。本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工程条件,对建筑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基岩土承载力做出评价,为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地质依据和有关岩土设计参数,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体提出科学的建议。

1.1 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结合现场调查结果,本场地地层由第四系覆盖层和基岩组成。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局部呈互层现象,按其风化程度分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四个风化带,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岩性变化较大。其中第四系覆盖层包括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和第四系残积层,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成分为砂质黏性土,新近堆填;第四系冲积层由淤泥质黏土组成,呈流塑~软塑状,属高压缩土层;第四系残积层分砂质黏性和两个亚层,砂质黏性土呈可塑状,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层,砂质黏性土呈硬塑状,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1.2 水文地质条件

该工程中存在的地下水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其主要分为孔隙潜水以及岩裂水;天空中的降水经过短暂的径流,最后在场地内低洼处逐步渗出。同时,地表中强风化带中存在裂隙,并且在岩石经过初步风化之后出现高岭土化的情况,难以形成较强的透水性,因此该区域的地下水十分集中。整个施工场地位于丘陵地区,并且存在较大的起伏,地下水的深度在0.1~10.2m不等,其标高为36~42m不等。

1.3 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

该工程的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均为2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同时,该工程需要在丘陵区进行拟建,整体土层力学强度为一般,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存在较大的强风化以及全风化地带。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没有发现该场地中存在活动性断裂,未发现地面塌陷以及地缝等不良因素,因此该场地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

2 岩土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勘察与监管不够重视

岩土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有效地给工程建筑施工提供现场条件,为提高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基础,而现今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中,工程建设单位仅为了减少其施工费用和成本,完全忽略了建筑物所处的地质岩土种类与勘察工作,导致在修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岩土不合格等现象,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开展。未对勘察工作及其监督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勘察工作不能按照标准要求开展,使得勘察工作的资料和信息难以确定,影响了建筑项目施工进度[1]。由于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没有对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导致了在开展工程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对任务的执行越级承接等现象也不断出现,未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容易形成严重违规行为,影响到整个工程建筑物的正常建设。

2.2 地基未进行有效保护

在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额外关注施工地基的整体施工保护要求,在基础施工期间及施工后,均需要重点对施工地基整体进行施工保护,保证施工地基的整体平整度和稳固性,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施工管理质量[2]。而现阶段的工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由于缺乏建筑地基防水保护意识,未对建筑地基基层进行有效的防水保护,导致建筑地基地基层排水和排湿通风系统功能相对较差,其具备的地基防水通风性能无法满足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的最高标准,在地下室的水位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情况下,容易引起建筑地基发生过度沉降,使其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严重或是轻微变形等各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承受力和结构稳定性。

3 加强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

3.1 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做好地质和岩土勘察的准备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其勘察大纲的主体内容,并应当加强其他方面的调查与测绘[3]。在组织开展建筑工程场地地质调查及其测绘工作时,应当查明有关建筑工程场地的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工程结构、地质组成及其构造、不良的地质现象、岩性、水文地质状况等,并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场地地质稳定性的测试,为其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增强了对于建筑工程准备措施的力度,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避免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3.2 改善换填式垫层及砂石桩地基修复施工技术

在进一步加强大型建筑工程应用地基基础处理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应用环装防填垫土基层和建筑砂石地基桩等相关技术,由于目前我国使用软混凝土比较多,其建筑地基处理强度不够,因此基本无法应用在大型建筑工程[4]。所以,应用一种能够符合建筑工程建设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的硬土质,对软弱的建筑土体结构进行应力替换,保证这类建筑材料同样可以具有应力压缩稳定性低和防水抗震腐蚀强度高等特性。当需要采用软土换填或者进行铺垫新基层等各种技术时,应将各种软土从建筑地面填入进行基层开掘,然后挖出或者运走,再从建筑地面进行填入各种一定量的适合于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硬性土质,在建筑软土基层进行一定的夯实和基层清除硬化处理后,保证了建筑地基的强度稳定性,防止了建筑地基基层下陷或者地基沉降等各种情况的同时发生。

4 地基处理技术

4.1 砂石桩法处理地基

砂石渣土桩的基础地基防水处理施工技术必须能够充分保证石桩地基的结构总体受力强度与其结构密实性,且该类型的地基主体结构必须具有较大的地基抗剪应力和抗拉强度。这种高度机械化施工操作处理模式不仅属于结构高层建筑物的复合结构地基基础施工处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也是高层建筑物结构高层复合地基基础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点复合地基施工处理。

4.2 挤密桩法和强夯法处理地基

挤密桩法和强夯法都是通过正确认识和使用主体地基硬化规划位置地,有效地达到对主体地基硬化处理的效果,而不同之处是两者在所规划位置处理时存在的差异。挤密桩法主要是针对桩在钻孔内部的填充材料,通过人工操作,反复地进行挤压和填充,通常情况下,使用的填充材料是一种灰土,其具有良好的挤压抗震和防水性能,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建筑地基的土质承载能力;强夯桩桩法更适合于一些内部土质松软的基础地段,不断重复这个施工操作流程,可大幅度增强整个地基内部土质的松软紧实性,进而改善整个建筑物内部地基的土质整体稳定性。

5 结语

研究成果表明,加强对岩土的勘察与地基修复工作,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未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于城市建设工程当中的地质岩土勘察以及其他地基地修复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而改善和提高项目工程施工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玉光.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地处理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6):139.

[2] 黄福宁,魏国敬.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J].中国住宅设施,2020(12):14-15.

[3] 徐晶,杨灵杰.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686.

[4] 尹海云.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措施——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J].矿冶工程,202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