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策略初探

尹航 孙福东

大连中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此时要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在新时期下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必须得到重视。尤其是现如今国家与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部门要在为居民打造更健康生活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量,必须将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上日程。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策略分析

1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1 城市规划建设与构建绿色生态文明不协调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结合当前的信息科技,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加入绿色低碳环保内容,而只不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停留于表面。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只是在原有的城市绿化产业上进行改造,比如修剪一下绿化带的形状、在城市中心岛加大绿化面积等。并没有和当今新科技完美结合。所以导致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当代构建绿色生态文明不协调的问题。

1.2 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管理方法单一。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在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比较类似的方法,并没有根据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以及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城市建设审批制度和流程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进行,城市建设管理成本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这些都导致我国部分城市在建设管理时效率不高,手续和流程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其次,城市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中小城市,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就导致城市建设管理制度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难起到指导和提供依据作用。在城市建设评价制度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从而使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矛盾。

2 生态城市的规划思路

2.1 加强对城市规模和功能的划分

同传统化的城市建设相比较,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应该将用地规划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规划。一方面重视城区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让整个城市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去划分城区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公共地区的建设用地,也能增加居民用电。如果将两者分开建设,也会将整个城市的系统性显示出来,由于部分地区工业用地的比例较多,这就导致城区占地面积比较少。而在城区功能的划分中,可以确保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的绿化面积,真正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2 以总体规划为导向,设置相应的规划程序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以整个城市的规划为主要导向,对相应的程序、步骤进行针对性的细化。第一,对建设区域场地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其中包含了地形、地质和植被的覆盖率等,从而确保整个评估的真实性和系统性。第二,按照评估结果规划城区的排水系统,根据流域条件采用相应的措施。第三,实行流域差异性分析,按照分析结果,确定基本的应用范围。同时,还要将具体规划中的特殊值包含在内,加强对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查,有目的的去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提高生态城市的规划效率。

2.3 注重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不应该只是将重点放置在规划工作中,还应该将一些关键环节包含在内。重点对城市中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例如水资源,尽量从河流、沟渠等部分入手,做好雨水系统的开发工作,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对集约型城市的开发,相关人员要全面去规划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例如,不要将原有的水体纳入到规划的范围中,而是应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禁止出现无序建设的情况,对重点区域也要进行相应的监督,避免开发建设对整个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最后,还要加强对地表径流的控制,按照城市的特征和人口去设计排水区,健全相应的检修工作,这样才能保障雨水的汇集,确保地表径流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3 目前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3.1 提高对绿化建设的重视

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而言,规划种类较多,而绿化建设在其中占据重要的角色,对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对绿化建设的重视,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能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制定城市生态规划方案时,要将绿化建设放在首位,结合当地环境尽可能多地增加绿化建设面积,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另外,确保绿化建设方式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融合在一起。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提前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制定适合当地城市发现的规划系统,并制定完善的绿化方案。同时,加大对绿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规划中。另外,重视城市气候条件,根据环境质量以及气候特点选择绿植种类。

3.2 构建低碳生态规划发展模式

以社会、环境、经济以及资源为评价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全面分析,确保生态城市低碳化可行性有所依据。在指标的具体构建与规划工作中,需要规划低碳生态城市的详细内容,从全局出发,以长远的角度综合考量,结合城市中的市政建设、地理特征、人文环境以及土地使用情况,对生态城市规划用地方面的信息进行确认,以作为日后生态城市规划的依据。由于低碳化生态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基本指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绿地所占面积、节能标准以及雨水利用占总用水量比重、可再生能源比重等。这些作为规划指标,在实现生态城市低碳化建设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规划与设计人员结合低碳生态规划标准,合理制订城市规划方案,为日后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保障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加快发展。

3.3 合理规划土地

利用土地方面,应该以高效与节约作为规划前提,减少占用耕地面积,这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要最大化地实现城市土地的最优利用。另外,以生态自身作为规划的出发点,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让人们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处于和谐健康的状态,人们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因此,在生态优先的原则背景下,需要结合生态规划的方式与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设计相应的区域与范围。这样,在下一步发展与扩大城市的工作中,能够正常维护城市原有的基础性建设。

3.4 强化绿色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是影响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速度与城市发展影响巨大。在我国,家用轿车也逐渐成为家庭必备品,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汽车尾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气。所以,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将交通规划作为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在交通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在公路两边加强绿化带的设计,实现交通系统低碳与环保的目的,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加大低碳环保交通工具的道路规划与建设,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性。同时,改善道路通行合理化设计,提高道路使用率,并制订绿地植被规划,进一步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结语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有很大影响。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用生态理念,提高资源使用率,尽可能循环使用资源,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提高对绿化建设的重视,增加绿植面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树涛.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10):35-36.

[2]赵辉,朱海江.生态城市概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9):79-81.

[3]曹晨阳,武启颖.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以西方生态城规划发展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2):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