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与实践改革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中国 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与实践改革刍议

廖方军

浙大城市学院 杭州 310015


[摘 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体制结构调整、大发展及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管理方面,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高考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后勤管理都经历了全面改革。高等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高等旅游酒店旅游专业也面临着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计划,以满足中国酒店旅游业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不断增加的需要;能够让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践工作中感受到本行业相关能力的重要性,并能认识到自我相关表现能力与所受专业教育的差距,这有利于学生和旅游旅游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本专业IT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教”和“学”的关系。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人才重要培养教育基地的中国高等旅游院校的酒店与旅游业管理专业, 肩负起将来酒店与旅游业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教育培养的重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改革 酒店与旅游业 教育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要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当前我国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向开放。当前中国面临三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高校旅游教育改革,要转变计划经济下、封闭状态下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旅游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实现三大任务贡献最大力量。

 
  中国酒店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特别是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是中国酒店旅游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管理和技术革新。同时中国高等旅游酒店旅游专业也面临着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计划,以满足中国酒店旅游业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不断增加的需要。高等旅游院校学生的行业IT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教育一定要和酒店率由企业管理和服务科技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中校企合作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能够让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践工作中感受到本行业相关能力的重要性,并能认识到自我相关表现能力与所受专业教育的差距,这有利于学生和旅游旅游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本专业IT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教”和“学”的关系。


但是,我国旅游院校教育与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 高等旅游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王文君,2000):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参与;重技能操作,轻知识应用,致使学生应用能力差异成普遍问题;实践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中国大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实习,由于企业不配合,学校不重视,并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充当劳动力,无法进行管理实习或换岗实习。而且将来毕业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与此休戚相关。

同时,在中国旅游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旅游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旅游信息化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可能仍然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有学生及旅游企业的因素,但作为未来酒店旅游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旅游院校,特别是中国高等旅游院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中国高等旅游院校应探索方法并根据现代旅游业的实际要求调整教学的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专业课的设置在以学科和知识逻辑为依据的基础上,学校应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满足顾客需求的生产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深化改革高等旅游教育与实践的结果应该是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这项工作要求中国高等教育不仅满足社会的短期需求,也能够满足社会的长期需求, 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预测工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文

下载htt
  陈肖静(2000)指出,中国高等旅游教育供给必须满足酒店旅游产业需求, 只有与产业实践相关联, 高等旅游教育才有根基。脱离产业需求,高等旅游教育就是空中楼阁。中国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就是不断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高等旅游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 明确目标和定位, 才能走向规范和成熟。学校与企业要结成难于割舍的纽带, 通过校企的密切结合---更多更好的创造学生相关能力实践操作的机会,这必将为高等旅游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新的办学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也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创造充分条件。中国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如果紧密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成为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于是很多问题就能顺利解决。


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旅游院校课程改革正在向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巨变的更高水准的综合化方向发展。在此全球课程走势的宏观背景下,高等旅游管理专业未来课程之发展自然也将顺应此大势。既有单一学科的综合化,也有整个课程系统的综合化,强调传统课程、跨学科课程并存,必修课与选修课互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做到优化和有序,以利于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课程形态的整体化,则意味着课程的学术性和实践性并重。这两者并驾齐驱,将推进我国高等旅游专业跨世纪课程形态建设中的学术性和应用性紧密结合的大趋势。


二十一世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超越我国传统的单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僵化模式,应体现现代教育的智慧、能力和发展一体化综合的特色。中国 高校旅游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但它又不能是唯实践至上,依附于实践的功利目的,而成为实用主义的教育版本。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高等旅游教育具有的科学性,应体现在它应有自己内在的思想体系和核心,这些正是构成旅游从业人员智能素质的重要基础;旅游教育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它不是纯学院式的封闭教育,它有自身强烈的行业特点与明确的目标性。因此,实践目标应成为指导中国高校旅游教育改革具体过程实施的方针和检验评估旅游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文君 (2000 ) <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第11卷第1期,第21~26页。

2陈肖静 (2000) <转变旅游教育观念,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学校的启示>, 3月, 第42-44页。



[作者简介]:

廖方军(1975-)男,四川成都人,硕士;执教于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育研究,中西方跨文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