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绿色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孙亚军

130103198101221241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家的经济建设与能源高效、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长期、有序的能源利用作为支撑。当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利用,而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难题。建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节水节能技术。文章通过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证实了节水节能技术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绿色环保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给排水

引言

随着水资源短缺情况的日益加剧,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做好排水、节能工作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难点。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是建筑物建造的关键环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在排水与节能方面的优劣更是建造质量与档次的具体体现。但是,就国内建筑工程在给排水节能方面的设计现状来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而加强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1绿色建筑的界定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采用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将污染控制在最低,以保护人们的健康,为人们塑造良好的适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环境予以保护,有效控制污染;(2)节约资源;(3)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空间。其中,节约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用地、节约材料。通常而言,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相比较,其所具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使能源消耗量降低70%左右,中国目前所确定的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较,能源消耗量大大降低,幅度已经超过80%。

2绿色建筑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中水、废水、污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可循环发展

中水是指生活废水经集中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在一定范围内可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如冲洗厕所、灌溉绿化、冲洗道路等,既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又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北京、天津等多个缺水城市相继建成了中水工程设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因此,需要对这些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可以设计汇集管道和装置净水处理系统,对污水、废水进行截污回收和就地处理,使之达到国家水质标准后再应用于清理街道路面、建筑施工、绿化等区域,以完善给排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再利用率,尽可能减少地下水的使用。

2.2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

基于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相关设计人员可以考虑使用清洁能源,使最终的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对给排水进行节能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源,达到生活热水准备方面的具体要求,有效提高利用效率,确保给排水系统在性能方面达到最佳。对平板型、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其执行相应的安装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工程在建设、使用中的保温情况,同时为提高给排水设计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能够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的要求,助力建设事业、环保事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2.3使用节能型加压设备

有些高层建筑依旧在使用旧款加压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效率低下,且能耗较高。二次加压需要将市政供水收集到相应的储水设施中,然后使用变频加压设备再次进行加压,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水资源供应。与传统的加压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但依旧不是最优解。目前节能效果最好的是无负压式供水设备,这种供水设备能够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相连,从而省去中间步骤,直接对市政供水进行加压。无负压式供水设备具备使用简单、造价低的优势,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消耗。根据具体测试可知,直径为15mm的普通水龙头,如果供水压力大于0.2MPa,那么滴漏量为3.6L/h,线漏量为17L/h,全流量为670L/h。与普通的水龙头相比,节水型龙头的节水功能十分明显,在CJ/T164-201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中对节水型水龙头的水流量作出了明确规定:以管径为15mm的水龙头为例,如果水压为0.1MPa,那么水龙头的全流量应小于0.15L/s;感应式水龙头的自动止水时间要控制在2s之内,而且能够在供电电压不稳定时自动断水。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使用节水便器,以压力流防臭节水便器为例,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s管与水箱并且使用直排式,不仅安装方便,同时密封性良好,不会存在漏水问题,而且还拥有自动分档冲水功能,可以更好地控制冲水量。

2.4合理利用市政管网残余压力

供水管道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给水管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对于淡水的输送、城市环境的维护以及城市灾害的防治至关重要。管道事故在许多国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制约着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分析从污水设施到最终用户的整个链条后发现,可能隐含在其上的外部供水网络和结构是城市与工业企业供水系统的主要元素,也是对环境产生人为影响(由于紧急情况)的潜在来源,其直接依赖于建筑物的生活供水系统。此外,大多数城市已经建立了埋在地下的外部供水网络,而这些巨大的变化(除了维护或部分更换)既昂贵又不总是有效。因此,选择能源效率和解决环境问题潜力最大的建筑与多功能综合体的生活给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缺乏建设技术知识或预算有限,发展中国家的管道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突出。在发展中国家,预算往往比建设更重要,因此管道一般使用便宜的材料,而且不同物料管道并存,大大增加了检测管道系统的难度。在较老的城市中,地下管道系统相互交错,不同管道之间关系复杂,并且存在一些废弃的管道。此外,地下管道的综合地图和存档管理数据系统在发展中国家也很稀少,其中可能不包括关于剩余管道的信息。在中国,老社区建设管道系统的预算和可持续规划有限,随着中国建筑和居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管道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使得监控系统变得非常困难。通过声学检测管道系统确定管道之间的连通性。声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金属管道和封闭PVC管道。声波的衰减速度与介质有关,衰减速率越高,介质弹性越软。对金属管道探测器的检测进行验证,一个明显的情况是两根管子没有连接。可以通过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穿过地层,遇到非金属管道时不发生相位反转就证明两根管子没有连接。此外,由于非金属层没有屏蔽面,管道下方层的目标信息可在雷达图像中显示。

3结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水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时,应合理利用节水技术和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可再生清洁资源,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小娟,王彩云.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及技术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1):58-59.

[2]李国锋.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水与节能问题[J].魅力中国,2019(4):75-76.

[3]李明华.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1(2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