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和应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和应对分析

应凯迪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资金增长迅速,对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第三方互联网上的在线借贷、支付和结算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互联网投资和金融管理引发了我国金融创新的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的残酷发展、扭曲竞争和监管缺失,互联网金融市场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风险,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等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对策

近年来,由于金融企业的爆炸式增长和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同时,由于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崩溃,经常发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1]。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是在长期的财政约束政策下形成的,与普惠融资存在诸多冲突,且缺乏科技支撑的传统监管难以限制金融业的互联网融资发展,导致风险积累。面对这一现实,根据互联网资金与互联网的关系,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社会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需要思考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演进过程,探索金融改革的实际操作和发展方向。

1 互联网金融风险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根据金融风险理论和互联网融资相关概念可知,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业务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互联网活动,如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互联网银行,其风险的存在对互联网融资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醒风险、控制风险和监控风险,互联网才能实现更好的增长。

2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类

2.1 常规性风险

(1)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是指交易的一方在交易期间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其义务的可能性,导致另一方损失,主要是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失效。(2)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潜在收益或潜在损失因业务变化而存在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如利率、汇率、股价和商品价格。在互联网的金融形式中,互联网的金融管理,网络贷款和其他形式受到各种交易市场中关键金融变量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2]。(3)流动性风险。互联网上的金融流动性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覆盖流动性供应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交割系统不完善、期限错配等因素导致的资金滥用和支付系统功能异常。

2.2 特殊性风险

(1)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是指交易主体因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术支持缺陷而造成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资金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已成为互联网资金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企业的技术风险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系统性风险。(2)法律和政治风险。互联网金融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及相关交易主体因缺乏法律保障而遭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监管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环境政策不确定性。(3)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是指网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忽略客户信息“传输、存储、使用和销毁”的安全性,造成扭曲、泄露客户信息,给客户造成严重损失。3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

3.1 交叉传染更严重

网络节点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物理隔离的有效性相对减弱。不能采取分业经营或分权等措施隔离可能导致风险的不同来源,减少相互和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相反,互联网资金与传统资金的深度合作,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跨境混业经营与互联网提供的跨国金融设施形成了关联在线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在线金融企业类型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风险正在增加[3];风险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风险传播渠道多样化、强化了传统风险传播的程度和范围,迅速扩大金融风险。

3.2 困难的风险监控

互联网资金是虚拟和开放的。交易、支付、服务等业务在互联网或手机上完成,产品和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时间短,高速高频率。此外,混合商业模式是互联网上的正常融资情况。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同时,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的虚拟化和商业对象的虚拟化导致了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以属地管理为重点的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监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互联网上潜在的金融风险。由于金融监管由机构主导,金融互联网的混合运营模式难以采取更实质性的防控措施,监督与分离监督,可能导致“监督缺口”现象,监督方式亟待创新。

4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安全对策分析

4.1 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完善投资者保护立法

作为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金融投资者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金融风险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投资权益已成为金融市场安全的关键[4]。为了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应该将消费者保护职能与现有监管机构分开,设立一个特别保护机构,并赋予保护机构必要的地位和权力。

4.2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访问控制

重点从注册资本和行业资格的角度审查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通过行业联合自律的方式制定操作标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最终解决投资者的不利选择问题,让更多优质企业得以生存。特别是对于在线贷款平台,应禁止企业设立资金池,主要履行提供资金供求信息的功能,并收取一定的信息费。对于其他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应采取相应的法律规则,以确保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以消除该行业运营商的风险。

4.3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单一的金融风险预测和防范平台

政府或独立的第三方应参与建设单一的国家信用研究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我国金融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降低个人信贷成本,增加个人或机构的违约成本。在建立信用评级调查体系和预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还要注意制定综合信用标准和信用评级方法。中央监管机构负责塑造个人或机构的信用研究模式,然后,二级金融机构或监管机构收集和传输信息[5]。同时,要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风险。

4.4 改革监管体系,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借鉴美国的经验,英国和其他国家正在改革金融运营体系,将分散的监管权集中在央行手中,使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监管权力的集中也有利于监管模式的转变,这也是适应金融增长形势的必然要求。目前,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地从事混业经营,因此,传统的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的监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增长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监督的方式应该从机构监督转变为业务监督和行为监督[6]。此外,鉴于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企业相结合的现代金融的特点,监管部门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学习先进的监管技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并最终消除监管失败的风险。

5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在给社会公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化体验的同时,也因为风险的爆发造成多起群体性事件,“双刃剑”效应明显。认清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有利于厘清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边界,以便有效地管理风险、驾驭风险、释放风险。同时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创新过程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完善协调机制建立信用研究体系,实现金融创新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裴雯雯.互联网金融风险简析和防范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22,(5):81-83.

[2]吴潇.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22,(11):138-140.

[3]谢冰莹.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监管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9):64-65.

[4]冀陶.新时代视域下互联网金融经济发展与风险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2,(7):100-102.

[5]金香爱,王曼迪.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监管探究——从某金融科技企业被暂缓上市切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2):55-58.

[6]高惺惟.传统金融风险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共振机理及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22,(4):61-69.


作者简介:

应凯迪

性别:女出生年月: 2001-11籍贯:浙

江杭州

职称(学位):本科在读学历: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