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三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我的教育三说

赵红

黑龙江佳木斯市同江市第一小学 同江市 156400

摘要: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要么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要么是墨守成规、纸上谈兵,缺少生活感,与学生心理及社会发展不相符,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解说作者的教育之感,用案例阐述小问题大道理,给教育者一个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苹果 新鲜 腐点 气球 吹大 空间 唠叨 三字经

教育改革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但究其宗旨都是以培养合格健全的人为目标。现如今我们的教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试变以素质,师教变为生学,讲授变为探究等,这一切的变化使学生的地位得以提升,使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能更巧妙的融入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准确把握时代脉膊,深刻领悟教育的真谛,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与复杂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育苹果之说

有一个带有一个腐点的“新鲜”苹果,从正面看上去,鲜艳无比,是一个让人垂涎三尺的“好”苹果,但是在看背面,一个活灵活现的腐点显示着该苹果可能已经从心腐烂了,没有了食用的价值,是一个该扔进垃圾堆的“烂”苹果。就是这样的一个苹果,能让人产生别样的看法,那么我们的教育对象------未成年人,他们是否有时也如同那苹果呢?我们的评价是否也是如此呢?面对苹果可以如此看待,甚至我们可以用刀切开看一看,剔除腐朽一样可食。那么面对活生生的可发展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又该怎样做呢?

李同学经常迟到,上课时还经常请假上厕所,上厕所请假竟直接说“老师,我要尿尿或拉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竟然是这样的说词,很是不雅啊,也很令老师难堪;语文课上写数学作业,数学课上看小说,同时还带动了一批“同伙”,总而言之是一个“混球”、“坏透了的家伙”。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我们怎样办,是弃之,还是欺之,还是育而改之呢?相信我们的老师都会选择后者。纵使他有再大的言行错误,可他必竟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有待“开垦”的未成年人,我们只有选择教育,让教育改变他,使他能正常的生活,健康的成长。

怎么办,想到了苹果的另一面,他是否还有鲜艳无比的另一面呢?与之相处的片断呈现在脑海中,家庭生活、课间活动、学生关系、劳动场景、体育比赛等等多方面、多角度,搜索与众不同之处,经过九路十八弯的总结后发现他很有点喜欢体育项目,有很强的毅力,不服输、不气馁,坚持到底。于是我用体育活动中的精神来“乾坤大挪移”,把生活、学习中的事都看作是一次体育比赛,纪律要求就是比赛规则,坚持住了就找老师,老师给你奖励。就在这样的时常约定下,还真是起到了作用,他的言行举止文明了许多,并且带动周边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这也让我看到了转化的希望,尝到了育而改之的幸福滋味。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这一类“苹果”,需要我们改变教育功利化的目标,改变教育急迫性的观念,改变教育片面性的思维,让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加具有人文特色,那样才能发挥教育的本质作用。

二、教育的气球之说

一次联谊会上,看到吹气球比赛时,那种欢腾的气氛让人陶醉、催人疯狂,但是冷却下来后看看地上的爆掉的气球,让人更加怜惜,同时也让我产生了另一种想法。气球不能无限制地吹大,吹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掉,可是在吹气球前把气球放进矿泉水瓶内在吹时,即使外力再大,也不能将气球吹爆。一个娱乐游戏如此,那么面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也是如此吗?现在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论调仍有好多的赞赏,我不敢苟同。

娟同学是我班学习成绩最好的,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讲评全面,俨然一个小老师, 老师在课上课下都对她大加赞赏,什么教过的最好学生、超强大脑、记忆超群、可能是全市第一、将来清华北大的料——等等各种光环加于一身。然而在一次全市统考中她因作文的立意不新而扣分,名列全市第五。老师与家长都劝说其没关系的,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考查,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但她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开始了情绪化,阅卷老师不懂她、明显的针对自己、他们的字迹乱为什么不扣分——问题是别人的。更可怕的是,学习变得消极了,作业不认真写了,也不讲评了,大有一种末日到来的颓废感。

是什么导致她会如此呢,总结起来就是夸大能力、不且实际。使一个未成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知一山更比一山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我们积极鼓励的,但又要告知那只是眼界的问题,众山真的小吗?

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如果被无限制的扩大,那么他会怎样呢?自高自大,沉沦腐朽,这都不是我们要的结果。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就如那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一样,让学生宠辱不惊。特别是对于那些表现相对好一些的所谓“优等生”,往往他们是最易碎的,因为他们已经被吹大了,还有多少空间可能吹,这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教育是一种保护,是对所有人所有“点”的一个保护,而这种措施的得当与否又常伴有不确定性,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要勇于挑战,时刻挑战的课题,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三、教育的妈妈之说

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一位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Anita Renfroe )。今年48岁的安妮塔是3位孩子的母亲,为了照顾小家伙们的起居,她和天底下很多妈妈一样,整天唠叨不停。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妮塔灵光闪现,“为何不把唠叨谱成一首歌呢?这样一定很有趣。”于是她将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话写成简短的歌词配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唱了出来。就是这样的一首歌,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面对一个孩子群体我们是不是也在唠叨呢?你怎么又迟到了?昨天刚跟你说完,你怎么没长记性,今天就犯错误?这个问题我讲没讲,那为什么还不会?等等,这一系列的话语我们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但成效有多少呢?安妮塔灵光闪现,将唠叨谱成一首歌,把母亲的爱进行了趣味性的表述,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否也能用一种别致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呢?

生命至上,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面对每天每周的不同而又相同的话题,同一个事例讲了三年又三年,目的就是警醒学生注意安全,防范、防范、再防范,工作重复、重复、又重复。针对此我将安全问题的教育引入了课间休息的娱乐项目,说三字经。在网上找寻素材,将安全内容归类整理,下课期间由班长或学习委员领诵,其他学生齐诵,诵读期间可以做其他事务,如远眺、擦地、送作业等,两不相误。在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效果非常好,课间班级不乱喊乱叫了,声音宏亮又有序,教育到位又新颖。在后来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我也引用了这种方式,学生接受的不再是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游戏间就能接受的语言指令,更符合孩子们的认知。

在教育的常态管理之中,有教育的重复性,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性,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喜欢和认同。唠叨成了学生评价老师使用的最多词汇,这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就是老师的工作创新点不多、不强,教师工作易墨守成规,学生一届又一届,周而复始,从开始站到讲台上就都数学,快退休了,还是那六本数学书的内容,没啥变化,职业的倦怠感强。做学生的伙伴这是很多教育学家或学者多次提出的教育观念,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做到这一点的大多数都成为了教育界的名家,这就是教育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的坚持才能保证教育的长效作用。

世界万物在变化之中,教育也同样如此。如此“三说”让我的教育观更加理性,更能很好的审视自己,审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做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1.秦赟,抓住学生的心理,2012.6:161-166

2. 安妮塔·兰弗洛,《妈妈之歌》网络版

3.刘荣才、邱贵珍,家长教子125忌,2012.8: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