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举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举措

陈冉

日照市应急管理局 2768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要求更加严格,有必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方法与策略,全面提升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探讨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问题

1.财务内控制度的精细化规则缺失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相应的规则体系处于基础地位,对于推进财务内控具体流程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导向作用。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未能引进先进理念,具备现代化特征的精细化规则缺失,导致财务内控管理的约束力不足。由于财务内控精细化规则缺失,无法确保财务内控各项资源要素之间的有序衔接,致使财务内控效率低下,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

2.财务内控管理手段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整体工作职责较多,所承担的内外部职能相对丰富,需要在内控基础上形成财务内控数据报告。从当前实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滞后。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财务风险管理等,存在信息传递缓慢的问题,无法为财务内控数据信息的统筹分析与汇总整理创造良好环境,降低了财务内控数据信息的精确性与系统性,财务内控管理的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3.财务内控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财务内控管理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员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实操技能不足等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忽视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价值,对待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态度消极保守,会计科目用错、预算会计分录缺失等问题频发,加之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风险问题得不到及时控制,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

4.财务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评价分析缺失

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及时有效、精准可靠地辨识各类潜在风险威胁,对薄弱环节进行优化改进。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过程中却不重视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未能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指标,形成差异化的绩效评价分析体系。在当前高要求、严标准的财务内控管理规范下,创新财务监管风险评价机制,优化绩效评价流程,可以有效减少违规操作行为,实现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并行。

  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对于账务处理系统中审核报销制度这一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在于票据信息的真实性(发票信息完整、抬头正确、票据真实、事项有效等)、相关支撑材料的齐全性(对应需提供的表格信息齐全,例如差旅费报销需要提供的出差审批表、接待费报销需提供的公函和接待清单、会议费报销需提供的会议通知和签到表等)、签字的有效性(所有经费的支出都需要项目负责人亲笔签名或者电子签章)、审批手续的完整性(合同签订支付审批、采购政策的落实等)。

2.全面提高财务内控人员综合素养

依托于财务培训工作,渗透新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制度在培训工作中的宣传力度,让财务人员学习、践行新会计制度,深入领会新会计制度构建意义。其次,依托于当前财务培训工作模式,将新会计制度融入到其中,推进培训工作模式与新会计制度相融合,构建培训方案,丰富培训工作内容。最后,根据新会计制度在财务工作中的实施模式,明确财务岗位工作要求,根据财务岗位工作要求,丰富财务培训工作体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避免漠视风险、防控风险不力、财务信息失真等情况,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需求。

3.完善财务内控风险预警机制

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风险预警平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业务特点等要求,将潜在的风险因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及时研判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与影响程度,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风险预警评价参数,构建具有层次性特征的预警模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将财务管理风险按照高、中、低级进行分类,全面显示财务指标,实施不同的风险预警应对方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预算绩效评价,提高风险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水平,及时综合研判风险预警事项,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4.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要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首先要做的是树立坚实的理念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单位内部对于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再有序开展后续的工作。当事业单位在内部成功营造了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每个部门的员工也会越发明确自身工作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进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具体而言,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其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其带领下,让内部所有人员都明确相关预算政策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以针对各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协调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部门在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指导下,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预算方案,全面分析预算数据,最后形成有价值的财务报告。最后,事业单位还要设置责任岗位来专门处理预算管理,保证预算执行的相关事项都能在监督下有效落实,每个部门的预算支出情况也能得到完全统计,找出预算管理工作中与方案有出入的环节,根据呈现出的数据,及时给出预算调整措施。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必须要保证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的有效结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降低财务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的关键构成要素,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使用及报废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前期采购的监管工作,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与此同时,需要形成标准一致的资产账目,还要准确划分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由此确保每个部门能够更为高效地管理固定资产,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

6.加强财务内控法治建设

一方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内控法制建设的各类实施规则。严格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各项责任,责任到人、到岗,各负其责,全面做到有规必依、违规必究。另一方面,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积极宣传,在行政事业单位宣传财务内控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引导广大职工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与法制工具,解决财务财务内控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建设行政事业单位法治文化,使财务内控的各项法治章程和职责落实到位,全面发挥法治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积极作用。

  1. 结语

综上所述,受制度规则、方法要求与实施细则等因素影响,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制度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阻碍了财务管理的优化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实际状况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创新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流程,优化财务内控制度实施环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罗超,罗金玉.谈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财会月刊论坛,2019(24).

  2. 石永发,李婷玉.财务管理视角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初探构建.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6)

3.赵景龙,马玉清.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现代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上旬刊),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