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

张春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水稻是我国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提升水稻种植效益不仅仅对于农业的发展,甚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性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水稻种植技术当前也受到了格外高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当中,水稻的最终收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产量和质量得不到实质意义上的提高,所以当前加强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研究非常关键,只有达到更高阶的水稻种植水平,才能够使得水稻种植行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则是基于此,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展开了深度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水稻种植;种植效益;种植技术

在我国所有的农作物种植当中,水稻种植占据着一定的比例,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而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之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改革提升,政府和农业相关的部门在农业水稻种植方面,给予了更强劲的支持力度,旨在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创新,使得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使得水稻种植效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水稻种植技术关键

(一)加强对水稻生长条件的关注

水稻是属于草本植物的范畴,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加强对于种植环境的关注,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才能够使得其具有较好的生存空间。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湿度、温度、阳光、水分等等。水稻想要使得其颗粒饱满、长势比较好、产量较大、质量较高,首先应该避免环境相对复杂的情况,选择区域比较宽阔、温度相对适宜、阳光照耀且水分充足的环境,这样的话才能够使得水稻的生长过程比较顺利,以此才能够使得水稻种植收益实现大幅度的提升。

(二)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在水稻种植环节种植的选择处理非常的关键,这直接关系水稻的最终产量。在种子的选择方面应该讲究方法技巧,种子主要是以饱满、抗逆性比较好的为主,然后还要综合当前所处的地理环境、地理特征、气候类型等等,选择具有极强适应力的种子,这样在播撒的过程当中才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在种子选择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晒种主要指的是通过阳光的充足照射,发挥杀菌的功效,以此激发种子的活力,这样在播种的过程当中才会有更高的发芽率。这一环节要注意摊薄,做到均匀照射。浸种主要指的是通过合适的比例配比,在清水当中浸泡一定的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当中,浸泡适宜的时间,这样主要是为了让种子得到药水的滋养、灌溉,种子的活性更高。催芽指的是调节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5~30℃的温度区间,催芽达到12小时左右,等到水稻种子露白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三)育苗

水稻种植过程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在于育苗,其中对于苗床的处理则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之下,苗床是呈东西向的分布趋势,这样主要是跟随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让水稻的苗芽可以充分的接受日光的灌溉、照射,使得种子的出芽率变得更高。而对苗床的规划一般是根据水稻种植的密度和面积设定的,通常情况下会拉开一定的距离,这样主要是让水稻的种子有广阔的生长空间,同时也不会浪费土地的利用。为了达到更好的育苗效果,通常会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对苗床的温度进行有效的调控,继而避免低温气候对于水稻苗的摧残。

(四)播种

温度是播种环节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适合的气温和水温才能够让水稻苗有更好的生长空间。一般情况下,8度左右是最适合种植的温度。同时在插秧的过程当中还应该综合考虑气候、插秧时间、秧苗之间的距离等等多元化的因素,立足于大局观,全盘考虑,才能够使得水稻苗能够顺利地度过缓冲阶段,以更好的势头和状态生长发展。

(五)稻田管理

在育苗之后,不能够放任水稻的自由生长,而是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稻田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施肥、除草等等多个环节。其中值得关注的则是田间诊断技术。田间诊断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生长的过程当中,对其生长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诊断、把控,将影响水稻健康生长的负面因素扼杀在摇篮当中。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田间诊断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针对于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田间诊断,以此提高水稻种植水平,整体上优化经济效益。

二、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方法

(一)叶龄优化技术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叶龄优化技术的运用,其原理主要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叶片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特点,从而落实科学的、合理的栽培技术,明确稻田的管理技术。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这一项技术的实际运用最终所获得的效果理想、意义重大。运用叶龄优化技术的关键环节则是需要实时对水稻进行监控,在稻田当中设置特定的观察点,及时察觉水稻叶龄所存在的变化以及所存续的状态,全面观测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这是落实叶龄优化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二)三控技术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对三控技术的运用是提升水稻种植效率、优化水稻种植收益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控苗、控肥和控病虫技术,通过将这三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衔接,是促使水稻得以健康生长的核心所在。

其一,对控肥技术进行优化。在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处理,这样是为了为水稻的生长带来更多的养分补给。比如在控苗之前,则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实施少量的氮肥。而在控苗之后,需要对于无效水稻苗进行针对化的摘除处理,在这一过程当中,则可以对氮肥的使用量进行适当的增加,这样的话能够使得氮肥的实施成本减少,使得肥料尽其所用,为健康的水稻苗贡献营养物质,使得水稻的收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二,对水稻抗病虫技术进行优化。在水稻生长的过程当中,病虫害是威胁其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对病虫害技术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应用,会导致水稻深受病虫的侵害,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整体质量,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所以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环节,应该切实加强关注度对抗病虫技术进行优化改革。一方面相关人员首先应该意识到抗病虫的重要性,加强对于抗病毒技术的关注和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加强对水稻抗病从技术的优化,找到病虫危害的主要原因,然后通过技术层面的调整,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使得病害虫问题能够得到实质意义上的解决。另一方面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抗病虫技术研究,这样才能够使得抗病虫技术最终所呈现的效果最优化,使得水稻在生长过程当中能够免受病害虫的侵扰,实现健康绿色成长,继而使得最终获得的种植收益更高。

其三,控苗技术。控苗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水稻种植之后,通过对稻苗分支的处理,减少对阳光、水分、肥料的汲取,主要是让它所消耗的阳光、水分和肥料等等能够累积起来,以供主苗的生长发育。这样的话,能够避免主苗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缺少养分而使得其发展速度缓慢的弊端,所以对稻苗多余的分支进行处理,主要是为了给主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此外,肥料是在水稻苗在生长过程当中,必须依托的物质基础。在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合理施肥是保证其营养充足,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举措。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应该确切地认识到当前加强对种植技术的优化、升级是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优化收益最关键的举措,也是使得水稻行业得以稳健、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途径,具体应该将目光聚焦于水稻种植技术的关键,采取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法,加强对于水稻种植的呵护和管理,以此才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参考文献

[1]易远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22):122-123.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46.

[2]王显栋,黄群英.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9(24):90-91.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19.24.042.

[3]王卫东.探究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39(02):108-109.DOI:10.19754/j.nyyjs.201901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