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

赵宇 1 王倩 2

1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150000

2黑龙江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摘要:互联网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传播载体。从生态语言学视角来看,网络语言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联系。通过问卷调查,从网络语言的多样性、网络语言的动态性、网络语言的不公平性三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途径。要维护语言生态的发展和平衡,需区别对待网络语言正反两方面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语言的良性生态环境的营造需多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网络语言;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环境

一、语言生态理论概述

“生态语言学”又叫“语言生态学”,是把生态学原理与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诞生的一门新的研究科学。第一个明确提出“语言生态”概念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豪根。1971年,他在《语言生态学》中将生物生态环境与语言环境作隐喻类比,并把“语言生态”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此,“语言生态”作为一种隐喻逐渐地为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的研究者所接受。1990年,豪乐迪在《新的定义方式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中,论述了生长、性别和物种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中的自我表现形式,探讨了语言学研究不能忽视语言生态进程中的作用,提出将语言研究作为生态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模式。1991年中国学者李国正将生态语言学理论用于汉语研究,构建了“生态汉语系统”。范俊军分析了三十多年来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他认为,生态语言学有两大领域,一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调查研究影响语言功能的各种因素,考察语言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各种语言的活力和生存状况做出评估;二是对话语或语篇作微观研究,分析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非生态特征。生态语言学将语言、语言使用、语言研究作为当代生态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具有应用学科的特性。生态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语言生态系统是一个与自然、社会、人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其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损害,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不良影响。语言学家们阐述的生态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涵盖语言物种属性、语言全息态、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语言环境观、语言生态哲理等。其中,语言生态系、语言进化律和语言环境观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它们与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将被运用于研究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语言生态系是多种语言共存并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体系,其特征为语言具有多样性,包括语种多样性、词汇多样性、句法形式多样性等。

二、网络语言文化环境的发展现状

1.网络语言催促语言系统的更新

网络语言的发展无疑催促着语言系统的更新,但是网络语言是新兴的、时尚的、充满活力的。作为时代的产物,由于其形成缺乏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积淀,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若想使网络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则需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与虚拟的网络语言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2.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

网络虚拟空间中各色语言纷杂,应运而生的热词、新词、网络流行语则是网络语言的主力军。这些网络流行语被广泛地运用到网络传播的各个平台,就不免出现语言中的虚假,语言使用的不规范,甚至是语言暴力等消极片面的负能量现象。这些网络流行语使用随便,传播范围广,且虚拟性强,很容易造成网络语言环境污染不健康和谐的局面。由于这些负面影响,网络文化环境也会渐渐地受到腐蚀。

3.网络舆论风向的瞬息万变

网络事件频发,微博热搜实时更新,各大门户网站客户端的消息更是一手新鲜,于是铺天盖地、琳琅满目的信息资源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一些不良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博眼球、增加点击量煽动舆论风向,而长时间泡在网上的一些网民大多是一味地茫从。可怕的是,有甚者更不经调查与思考,便不负责任地发表其言论观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使网络舆论风向瞬息万变难以把控。

三、网络语言对汉语生态环境的影响

鲜活的语言是鲜活的思想和思维的反映,时下新兴的网络词汇,实际上是对僵化文风的消解,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滥用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真相的渴求,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流行词的大量出现,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是民间的表达符号,反映了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空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体对语言发展和改进都功不可没,像“给力”便是很好的例证。而“chinalish”的衍生词由来已久,像最著名的中式英语可能是“nozuo,nodie”,而今已流行全球。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在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来源。这不能不说,中文世界的网络语言功不可没。教育部2011年11月25日发布的年度新词调查报告显示,入选年度新词条的396个词语中半数以上为网络流行词。而一项针对网络语言的调查结果则显示,有93.3%的人认为,在网络语言比普通语言更方便传递信息。这些确切的数据也力证了网络流行体对丰富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具有重要贡献。我们在使用网络用语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对现代汉语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于网络流行体,我们应全面看待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具有文化与时事背景的网络用语虽然在某些方面是好东西,但应加以利用并注意方式;而对于娱乐性较重的口头禅,我们应该看到过度泛滥会影响下一代对基本汉语言技能的掌握,譬如在一些学生经常用网络语言写作的现象,若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汉语言在以后可能会面临危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研究并关注网络语言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汉语网络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

1.建立网络流行语使用动态监测机制

以各级“语委”为主管,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定期通报全国各地汉语生态环境指数,并制定相关监管委员会且赋予委员会一定的处罚权,以保障其能对汉语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部门进行处罚和纠正}同时,构建汉语规范化使用评估体系,全面监督检查汉语使用情况,以维护汉语的严肃与规范。能否“管理法制化”是难点。

2.构建正规媒体和公共场所规范使用汉语的约束机制

相关机关应制定网络语言使用规则,同时约束全媒体及公共场所的汉语使用规则,在规避其为不规范语言的传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同时,发挥其承担语言纯净的责任,保证全媒体成为维护汉语生态的净土。

3.建议成立汉语育执法部门与工商局联合执法机制

成立汉语言执法部门,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和语言的章程,量化各级教育在维护汉语生态安全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充分发挥学校在约束网络不良流行体传播、使用方面的作用。应责成相关单门量化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汉语魅力的责任与义务。汉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首要是语文教育界的责任,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学习逐步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并从自身做起,从每一节课、每一句汉语做起,在校园创造纯洁规范的汉语生态环境。

结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的一场革新,网络语言迎合了人类发展进步的需要,为语言系统注入了新生命与活力,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使用网络语言,承认其存在发展的合理性,但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伪存真,使其与我们当下实情的价值取向相符。只有这样,网络虚拟世界才能和谐发展,才能与现实社会协调相适,才更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建设生态文明。

赵宇,(1986.9—),女,汉族,齐齐哈尔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生态语言学的网络时代语言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8YYC26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