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李卓

哈尔滨学院


图书馆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管理学者率先提出来的,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它是图书馆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馆员所公认和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理想和行为规范等。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精神风貌的充分体现,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构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馆员凝聚力、组成读者成才、提升图书馆竞争力、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土壤,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学生提高文化和文明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文化、图书馆环境文化的阐释,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文化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文化、环境文化及图书馆环境文化

  1. 文化

“文化”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人施以文治教化,把不懂事理的人培养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的过程,它主要强调人的内在教养、德行,因此,文化从一开始就蕴含着教育改造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文化有广义与侠义之分。《辞海》上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侠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涉及范围大小有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后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概念广狭的确定,应由研究者的学科、课题、内容而定,本节着眼于“大文化”概念。

  1. 环境文化

高校图书馆不同于课堂,它不具备宣讲的功能,因此提供非文字文化环境和文字载体的书报刊环境促使笔者思考关于环境文化的意义。“环境文化”原本是环境学的一个专用概念,“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即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它的产生和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朦胧状态的环境文化、近代——异化状态的环境文化和现实——反思状态的环境文化。环境文化从广义上讲,既包括物质的成果,也包含精神的成果;狭义的环境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取得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广泛共识,以及含有这些“共识”内容的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本节所指的“环境文化”并非环境学的“环境文化”,而是一般意义上的环绕图书馆而构建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文化的总和。

  1. 图书馆环境文化

关于图书馆环境文化,目前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图书馆环境文化从属于图书馆管理文化,它是指环绕图书馆而构建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文化的总和,既包含物质的文化,也包含精神的文化。其中“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的最高纲领。

物质的图书馆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图书馆硬件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建筑设计风格、图书馆设施的形态、馆内外的布置艺术、场所的绿化与美化表象等的物化形态内容。也就是说凡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都属于物质的图书馆环境文化的范畴。

精神的图书馆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图书馆软件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馆员的核心价值观、职业报的、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及良好的形象。也就是说凡是那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隐形的都属于精神的图书馆环境文化的范畴。物质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和精神的图书馆环境文化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图书馆环境文化的有机体,形成了一个“文化场”,这种“文化场”是图书馆的一种情境、一种气势、一种精神,是一个图书馆的整体状貌。

  1. 图书馆环境文化的功能及作用

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大至治国平天下,小至修身养性等。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文化也具有多种功能,具体体现为: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育人功能等。对于人来说,环境作用的优势直接影响着其他功能的实现,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既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产生心理效应,能在有形和无形的方面起到较好的、巨大的影响作用;不良的环境容易使读者集体失去平衡,产生烦躁、紧张、压抑情绪,影响学习、思维、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再好,功能再齐全,也无济于事。

  1. 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的物质方面:

物质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它广泛应用文化学、建筑学、园艺学、装饰学、美学及图书馆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创造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

  1. 图书馆与周围环境的人文性

图书馆建筑与周围环境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具备空间开阔和良好的学习艺术氛围。图书馆的建筑美必须具有和谐特点,因此未来的图书馆可以借助公园园林建筑的思路,把图书馆与公园艺术相结合,更多的铺设草坪、花圃、雕塑、庭院,将图书之美巧妙地融入自然之美中,让荷塘、喷泉、假山、花草竹林等,彻底过滤掉外界的喧嚣,使空气清新,为读者提供心情愉悦的学习环境获得最高的精神享受。

  1. 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性

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吸收与融合国际性建筑的文化。例如,参照国外著名图书馆,他们是西方历史的延展,我们何以进行文脉与建筑的融合。我们还可以将地域传统文化的符号进行提炼与融入,例如苏州图书馆是以江南民居的坡屋顶和园林式的建筑符号为元素,借鉴其中可以展示儒雅风尚的吴文化气息。还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就是以主体四角拔地而起的结构隐喻了“文化方舟”的深层内涵。

  1.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文化性

图书馆雅致的内部空间的文化性可以通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等建筑细节来体现。一方面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继承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规范,另一方面接受当代多元文化的互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情趣。因此,要求图书馆给人以恬静雅致的美的熏陶,同时体现出严谨科学的主题。大厅内的植物装饰设计,图书馆大厅中庭是读者观赏品评图书馆建筑与文化、休憩、驻足交谈等较为宽阔的共享空间,应满足审美艺术与使用功能的和谐,要与图书馆的文化格调相一致。大厅内的植物装饰,可以形成典雅古朴、轻松活泼等特点,用于装饰的花草、盆栽轮廓要自然,形态要多变,高低、疏密、曲直各不相同。图书馆建筑还应应用多种艺术装饰,以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墙上装饰着两个浮雕石块为例,它刻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字,象征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其圆弧形外墙上刻有字母或象形字,字体来自全球500多种语言,显示一万年来人类文化的传习。

四、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服务方面:

首先,是内部馆员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真正把馆员放在中心位置,以对馆员的价值关怀为核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她们就是图书馆文化中服务的部分,有着和物质环境建设共同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功能。第一,图书馆领导要通过与馆员交心谈心,倾听不同层级馆员的愿望和建议,调动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决策,以体现馆员的主人翁地位;第二,要加强馆员之间的沟通,使馆员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满足馆员情谊友爱的需要;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物质、精神和工作激励机制,使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融入馆员的自觉行为中;第四,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馆员整体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把树立师生满意的服务理念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为师生服务具有影响图书馆文化环境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使之知晓,首先,馆员必须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做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最大限度地让师生们满意的理念;其次,掌握学生需求的动态,了解师生语言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服务模式、服务创新等环节上竭力为他们着想,通过提高师生的满意度来提高他们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