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长笛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初探

沈冀

(江苏省南通市文化馆,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我国的长笛艺术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我国文化建设长足发展,如何创作更加优秀、表现时代特征的长笛作品,拓宽长笛艺术发展的道路,实现长笛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是当前应当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长笛 音乐 大众化 发展


长笛声音婉转悠扬,吹奏方法较多,表现力极为丰富,在西洋乐中,与钢琴、小提琴并成为“三大独奏乐器”,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长足发展,如何创作更加优秀、表现时代特征的长笛作品,拓宽长笛艺术发展的途径,实现长笛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舞台贡献力量,是当前我们应当思考并探索的问题

一、长笛发展需要本土化打造:

1、世界文化艺术需要中国化。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艺术来到中国,需要不断改进,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演绎出新的作品及表现形式,迸发出新的活力。西方音乐要想得到更广泛的接收和普及,需要不断的中国化、本土化。

2、中国文化艺术需要走向世界。当前文化建设长足发展,可谓百花齐放,中国音乐需要不断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须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博采众长,采取更多的表现手法,实现中西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不断走向世界舞台,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3、我国的长笛艺术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我国的长笛艺术,在早期的教学和演奏方面主要受苏联和东欧的影响。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长笛演奏家鲍莱克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陈凝芳、林克铭、于继学等长笛名家,都曾接受过他的教学,可谓影响深远。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为我国长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专业人才。进入80年代,各国的长笛大师纷纷来到我国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长笛学派。当时两位法国演奏家,20世纪公认的长笛泰斗郎帕尔、长笛演奏家阿兰马利翁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我国长笛演奏家由此接触到了法国长笛学派。此后在各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逐渐选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国长笛学派教材并以此为基准,很多法国音乐作品也进入我国的长笛音乐教学中,这使我国长笛演奏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对我国长笛艺术国际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长笛相关的演出活动、学术活动、音乐比赛在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2011年,中国长笛联合会(CFA)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得到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一众管乐名家加入其中,并建立起涵盖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极具规范性的长笛比赛机制,促进了中国长笛音乐界和国际长笛音乐界的交流,推动了长笛事业的发展,现如今,长笛艺术在音乐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人们的艺术需求日益旺盛,教育部要求,全面支持艺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因此长笛艺术有着广阔的未来。

二、长笛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困惑:

1、普及率、传播率还有待不断拓展。长笛音乐艺术尽管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较为短暂,经过众多作曲家和演奏家的不断开拓创新,有力很大发展,但与钢琴、小提琴等比较,长笛音乐艺术是在普及率、传播率、艺术扩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长笛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

2、艺术实践路径不够宽广。长笛作为管弦乐队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乐器,经常与各种不同乐器进行合奏,才会展示其特有的音乐元素,因此不管是合奏,还是协奏,长笛演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国长笛演奏的普及率还有限,基层相关的演奏活动较少,长笛爱好者参与到有关音乐活动的机会都不多,缺乏实际参与到演奏活动中的经验。这些因素使得长笛演奏者在学习中难以获得完整的演奏体验,自身艺术素养的提高以及被大众熟悉等方面,还有一定限制。

3、艺术研究不够深入。与钢琴、小提琴等相比,当前国内在长笛艺术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且不足。长笛吹奏技巧涉及对自身身体结构的认知,包括对身体平衡的把握,对身体动作的控制,对演奏姿势的运用等。因此长笛艺术既要有演奏专业研究,也要有对人体发声原理等其他专业的研究,长笛演奏研究如吐音技巧,需要了解嗓音的生理特征等,有利于推动长笛艺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

4、专业团队的困境:长笛乐团可以为音乐学习提供更专业的平台,国外的长笛乐团比较普遍,国内长笛乐团在学院之间,以学术的方式存在,也有一定规模,但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面临乐器配备、演奏曲目来源、排练场地、运转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音乐院校作为长笛艺术发展的主力,近年来也受到就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快。

三、长笛艺术中国化本土化的途径:

随着中外文化的深度交融,长笛艺术音乐和乐器文化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更应扎根中国民族本土,与中国民族的音乐艺术环境相结合,通过中西文化元素的结合,创作出符合时代主题的新的文化形式。

1、多形式走向大众化:通过多途径推广普及,让人喜欢长笛。如请专业人士讲解长笛音乐欣赏、历史简介、流派、中国长笛的起源等知识;让更多的观众观看音乐会,并请专业人士对音乐会赏析进行细致讲解,通过绘声绘色,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观众了解长笛,甚至爱上音乐。

为了使长笛走向大众,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让观众利用手机、电视等途径收听、收看到音乐作品,得到音乐熏陶。

2、创作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特色作品:只有重视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才能够得以实现,世界上不同的音乐形式都能体现本国音乐的独有特色。长笛音域宽阔,音色柔美清澈,民族音乐作品被长笛演绎出来,将会产生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种形式也是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的有效探索。在长笛进入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也逐步诞生了一些融合民族文化,展现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长笛的特色,又保留许多民族音乐的优势。如当代作曲家徐占海创作的长笛乐曲《雨》,整首作品在风格上显得悠扬而轻松,以音乐描绘了一幅细雨朦胧到疾风骤雨,再到骤雨渐歇的场景。作曲家在其中充分发挥了长笛音色的特质,将西方音乐的现代演奏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内涵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将长笛音乐的现代性与本土传统音乐的民族性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同时我们的音乐人也将一些中国传统民族曲目改编为长笛演奏曲目,如方定昊老师改编的长笛曲《幻想曲》《春江花月夜》《美丽的塔什库尔干》,使传统音乐作品与长笛交融,推动了传统音乐的传播;改编的长笛音乐作品《夕阳箫鼓》,受到国际上许多长笛演奏者的青睐,使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代中国长笛音乐要形成中国风格、中国面貌,就必须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素材,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面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长笛作品。

3、发挥专业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长笛乐团作为长笛艺术专业团队,其演奏形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需要不断走进大众,形成一套合理的运营方式,让更多的人欣赏长笛艺术。音乐院校发挥主阵地作用,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演出更多优秀长笛作品,让更多的人喜欢、热爱长笛。基层文化部门发挥群众文化宣传主力军作用,通过免费培训、演出、宣讲等多种形式,让长笛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結语

综上所述,各种音乐形式相互借鉴融合,不断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在发展民族音乐过程中,融入长笛音乐,不断探索文化融合发展创新之路,使长笛艺术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把握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创作出更多体现时代风貌和本土文化的优秀长笛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长笛艺术,是每一个有志于长笛艺术事业的工作者、演奏者都应该努力思考与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姜枫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上》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J)西安:西安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4)

[2]Gerke Yang Yu-Lun.中国长笛演奏艺术及教学发展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9.

[3]孙刚平 长笛音乐教育现状及其艺术的现代化(J)当代音乐2019(11)

[4]金洺羽.无伴奏长笛曲《雨》的演奏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01):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