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新媒体建设现状及育人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高校学生社团新媒体建设现状及育人价值研究

刘强 1 魏铭烨 2

1 哈尔滨师范大学 2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摘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入到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开通了新媒体平台。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有效载体,新媒体运营能力也成为社团综合运营状况的重要表现和评价指标之一,本文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对社团新媒体在社团文化中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多次发表讲话,对当代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指明方向。深入推进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使命,是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创新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必然选择,是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从严治团的应有之义。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与信息技术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当代高校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

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多,活动内容多样,组织形式灵活,对学生社团进行分层分类研究对社团管理策略精准全面的具有重要意义。经调查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均以文化艺术社团为主要类型,多种类型并存发展: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类、社会公益类、体育竞技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自律互助类六种类型。其中,参与文化艺术类社团的同学人数最多,其余五类社团参与人数较为平均,呈现出类型多样、多姿多彩、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

  1. 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特点

(一)社团成员年轻化。相对其他社会团体,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多为低年级本科生,以一、二年级为主,社团成员年龄区间18—20岁,具有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青年特征。

(二)活动内容多样化。高校学生社团种类丰富、类型全面,其对应开展的各项活动也十分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优势特长的高校学生需求。

(三)工作方法自主化。多数社团的主要学生负责人缺乏统一、规范的工作方法,多数成员是采用在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社团工作中自行摸索、总结而形成的工作方法指导实践,工作自主性较强,缺乏一定的普适性和规范性。

(四)话题导向时事化。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具有紧扣时代特征、紧跟时事政策、紧握时事热点的特点。同时,高校学生普遍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适应性,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三、高校学生社团新媒体的使用

高校学生社团的新媒体平台使用情况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兼顾多种其他新媒体运营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社团主要运营的媒体平台。多数高校社团都开通了其他新媒体平台,多数高校社团开通了官方微博,部分高校社团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此外,B站、QQ空间、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小众入驻趋势,日益受到高校学生社团青睐。高校学生社团利用新媒体开展社团工作意愿强,高校学生社团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较为灵活、频繁,各种工具的运用主次较为分明、定位较为清晰。高校学生社团的新媒体用途广泛,“分享社团动态”“发布相关公告”是学生社团新媒体平台使用的主要功能,与此同时,“展现社团成员风采”、“专业知识分享”也被作为学生社团新媒体平台的重要功能。“分享社团动态”这一功能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部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产生的新型社团功能也在不断创新、拓展。

四、社团新媒体在社团文化中的育人价值

(一)社团活动的有益补充

区别与传统社团活动的线下形式,新媒体时代为学生在网络空间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载体,这种形式摆脱活动场地、活动设备、经费限制,在网络“元宇宙”空间搭建了新社团活动形式,一人一部手机即可让社团成员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社团活动,进而又衍生出一系列区别与传统社团份工作的工作形式,如内容拍摄、文案编辑、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成为学生第二课堂实践锻炼的重要形式,新媒体为学生在网上社团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线下社团活动的有益补充,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社团交流的靓丽名片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平台也日益走向大众化。“新媒体时代下, 借助青年人对网络的了解与认知, 让学生社团干部发挥特有的作用,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2]各高校社团的新媒体运营能力,也成为社团综合运营状况的重要表现和评价指标之一。新媒体平台运营使用情况,一定程度影响着高校社团自身风采展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新媒体平台由于自身形式的多样性,过程表现的丰富性,能够充分的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便于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社团风采。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社团能够将全面、真实、丰富、精彩的自身形象传递到广大同学手中。

(三)成员交流的网上纽带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可以促进社团内部成员间的交流。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使用,能够有效提高社团成员对所在社团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成员对社团建设、活动形式、主题内容等社团工作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的热情和意识,为成员间沟通交流、互动探讨提供便利的线上方式。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也为不同社团成员之间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契机。高校社团学生参与留意愿较高,留言后仍会关注自身留言反馈以及其他留言,针对留言评论内容,积极鼓励点赞和中性客观评价较多,绝大多数留言为有效、有益内容,为不同社团成员间的友好交流、经验互换、方法研讨提供纽带。

  1. 吸引成员的重要手段

“社团锻炼出了大批素质好、能力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人才,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3]新媒体平台具备较好的宣传效果,相关一部分学生因在新媒体平台上了解社团而有意参加该社团,成为吸引成员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分享发布的“社团介绍”、“风采展示”等内容具有更加便捷的传递效应,线上传递、链接转发,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宣传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约宣传成本,省时省力、快捷迅速的吸引学生参与,扩大社团成员基数。

  1. 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生社团的管理松散、随意, 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生存和发展。”[4]后疫情时代,青年学生对网络的黏性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多数高校社团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微博等平台,已经建立的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契合的新媒体平台,为网络思政育人矩阵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高校社团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使用可以及时捕捉时政热点,采用高校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与方法,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政教育,完成从“权威范式”向“对话范式”的转化,做到既重“理论教化”,更重“观念内化”,为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政教育提供载体矩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苗苗,王万奇.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加强学生社团干部培养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147-150.

[3]陈志勇.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08-110.

[4]张文仙,左光敏.多元价值取向下学生社团的引领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2):252-256.

刘 强(1990-),男,哈尔滨师范大学团委宣传部长,助理研究员,硕士;

魏铭烨(1990-),女,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硕士。

注:本文系《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及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受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资助。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