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移动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以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群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95后大学生移动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以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群体为例

孙碧轩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当下社会,媒介高度渗透校园生活,尤其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崛起,更是将媒介渗透性发挥到极致,每一个生活缝隙都可能被媒介所入侵。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95后大学生的移动媒介接触行为进行调查,从生活时间的构成和总量两个方面研究移动媒介对95后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引导其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配置选择,提高时间利用率。

关键词:大学生;移动媒介;生活时间

1.调查设计

本文以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主要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 800 份,回收有效答卷6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约为86.5%。在所回收的答卷中,来自女性的占比为58%,来自男性的为42%。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学生占比为 21%,大二学生占比约为 30%,大三学生占比约为33%,大四学生占比约为16%。

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将大学生的移动媒介接触分为两个部分,即移动媒介的使用对时间结构性的改变与生活时间的总量的增加。调查问卷是从接触和使用媒介、移动媒介对必需活动时间、学习时间、劳动时间、闲暇时间四大类活动时间的影响、生活时间总量改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

2. 大学生群体移动媒介接触特点

2.1移动媒介使用频率较高,依赖性较强

被调查者主要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使用移动互联网,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学生们接触移动互联网普遍较早,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能力较高。在手机流量消耗上,仅有14人选择了每月上网流量消耗不超过 10G,大部分同学每月流量消耗集中在 20G~40G。在包月流量的使用上,仅有43 位同学的流量从未用超过,绝大部分同学的包月流量都会发生不够用的情况,而且只有套餐内流量快用完时才会注意流量的节省。

调查结果显示,郑州财经学院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寝室、教室和餐厅,而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和上下课时间,更偏向于夜间玩手机当“夜猫子”,上课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较高。在移动媒介使用时间上,仅有32人选择了“1个小时以内(含1小时)”的选项,大部分被调查者集中选择在 2~4小时,也有部分人(82人)的移动媒介使用时间超过了 4小时以上,这反映出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群体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较强。

2.2娱乐休闲、社交应用成为主要使用目的

被调查大学生使用移动媒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其对于社交、娱乐消遣方面的需求。大学生们对于新闻类信息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大部分人比较关注娱乐八卦消息,只有极少数人比较热衷于关注政治、军事、科技等比较严肃的新闻。在通过手机互联网使用的应用中,排在前四位的选项分别是手机社交工具(微信和微博670人)、手机支付工具(576 人)、手机视频(533人)、手机游戏(385人),同时手机购物、手机银行、手机交通软件选择人数相当。由此可见,郑州财经学生群体在移动媒介应用使用上,主要集中于社交类和娱乐类。

62c3909ac721e_html_6100bafaa8802145.png 此外,手机游戏是大学生使用以及涉及付费最典型的内容。在喜欢玩的游戏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竞技类。而在是否愿意为游戏付费以及愿意为游戏付费多少的调查选项中,有 273 人选择了愿意为游戏付费。调查显示大学生们玩手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消磨时间以及排解一些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有些同学是因为看见身边的同学付费了自己觉得也应该付费,而且要付同样的额度,这说明部分学生的竞争和攀比意识有点强,大家主要用于购买一些游戏道具及装备以辅助自己能够顺利通关或者获得更好的成绩。

在对待手机广告的态度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手机广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只有极少数人会主动点击观看。

由此可见,在移动媒介的生活时间分配上,闲暇时间耗用明显高于必需活动时间、学习时间、劳动时间。同时移动媒介并非是单一的时间取代者,移动媒介的应用带来多项时间的并行,例如用餐的时候看手机视频,洗衣服的时候听手机音乐,交通出行的时候看新闻。移动媒介对闲暇时间的强化可能是以减少其他时间为代价,也可能通过多任务并行来实现。

2.3生活时间总量扩张

被调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移动媒介多任务并行较为常见。在并行时间较长的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用餐和手机(30分钟以上)、交通出行和手机(20~30分钟)、个人卫生和手机(10~20分钟)。同时发现,少部分学生(52人)选择学习时间与手机并行行为,学习活动本身就需要主动投入较多的精力,一边学习一边使用移动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绩效。在多任务并行的时间段中,午间休息时段(13点~14点30分)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傍晚课外活动时间(17点~19点),深夜时段(23点~1点)作用最弱。在多任务并行的空间中,住所发生多任务行为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空间。

3.生活时间改变的心理影响

在移动媒介的内容使用上,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群体集中于社交、游戏、视频、音乐等休闲娱乐软件上。通过社交网络大部分大学生觉得对自己的认知提高了,有利于处理与朋友的关系。而通过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娱乐方式,大学生们可以缓解生活学习的压力、调节自身的情绪。问卷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通过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可以减少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能够在网络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移动媒介强化闲暇时间的心理动因,移动媒介带来的即时情绪变化是受积极情绪体验的驱动。长远的心理影响方面,生活时间分配影响着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合理的闲暇时间和多任务并行带来心理的放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反之,闲暇时间和多任务并行过多会带来大学生对手机沉迷。社交媒体使用强度是关注手机沉迷的重要指标,如果大学生的精力被社交媒体完全占据,并缺乏自我控制,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诸如学习成绩学业表现的显著退步,或者失去线下日常活动兴趣,对生活厌烦和无趣,缺乏生活目标,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大学生的手机沉迷。


4.建议

4.1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首先,学生应该加强移动互联网媒介接触知识的自我学习,提高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真实性有基础的认知和判断,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过度沉溺于网络世界,尤其是过度沉迷于游戏中,学习时间应当尊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学习。同时,大学生要加强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社团等组织的活动、讲座等,充实自己的生活,不断提升自我、发现自我,成为高素质的大学生。

4.2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选择和便捷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越来越多。与其采用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约束学生在教室课堂上使用手机,不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来整合教学资源,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加强与学生们的课堂互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上课的乐趣。

学校要对学生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在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线上课,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们养成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充实自已的校园生活的好习惯,而不仅仅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满足自身的休闲娱乐需求。

5.结语

当下移动媒介高度渗透校园生活,95后大学生的移动媒介使用频率较高,依赖性较强,由于生活时间的有限性,移动媒介的替代作用凸显。本文研究发现闲暇时间不断入侵其他三类活动时间,时间过于碎片化,精神注意力集中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带来95后大学生行为上的改变,同一段时间内多项任务行为并行。碎片化带来多任务同时进行,生活时间总量扩张。短时间来看移动媒介带来的即时情绪变化是积极的,长远的心理影响方面,生活时间分配影响着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警惕手机沉迷现象。学生自身要提升自我修养,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引导其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配置选择,提高时间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田丽、王洪波,互联网对网民心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6)

[2]王金良、苏志强,网络使用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后果变量及影响机制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

[3]金兼斌、谭晓、熊澄宇,媒介使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5(6)

[4]林伟、黄子杰、林大熙,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7)

作者简介:孙碧轩(1988.10—),女,汉,河南省新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与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移动媒介对95后大学生生活时间影响研究 项目编号:2017-ZDJH-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