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课程建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图书馆课程建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 影响力

伍秋菊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万达实验学校 628000

摘要: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成长都是大有助益的,因此在学校教学期间,图书馆建设应当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图书馆课程建设是指通过丰富图书馆开放模式,突出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以更为有趣的展现形式、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自由的氛围营造,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让图书馆的藏书重新“活起来”。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课程建设;课外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朱永新教授。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了要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更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给予其自由探索的空间。本文从丰富图书馆的育人工功能、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图书馆管理模式以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本课题的研究。

一、拓展育人功能丰富教育形式

图书馆资源丰富而庞杂,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其中的图书资源,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获取更为有用的知识,是图书馆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完善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拓展图书馆育人功能的第一步。包括简化图书检索的步骤、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服务意识,以及合理布局图书位置,根据学校人员、教育现状做更加实用化的调整。譬如根据功能性质分类图书,开设“黑板报主题专区”、“历史传记主题专区”、“侦探类小说主题专区”等,方便学生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同时有效拓展阅读范围、提高认知水准[1]

其次,做好导读工作。导读工作是架设学生与图书资源之间桥梁的一种有效途径,很多学生都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书,如何有效读书、获取真知卓学,这些都需要图书馆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借鉴智慧课堂的短视频教学形式,图书馆可以定期推出一些读书指南小课堂,以一些有趣的主题为引,推荐几本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图书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去了解、借阅和学习。比如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央视综艺,引导学生们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推荐一些优秀诗词书籍中对名家名篇的有趣解读,让学生们能够从兴趣出发,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或者通过对《中国地名大会》引申出《我的第一本自然地理启蒙书》、《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地理》、《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等优美而有趣的地理书籍,让学生们产生对地理学的兴趣,通过阅读领略中国山河之美、地理学之精妙。

二、加强学科合作拓展课业内涵

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图书馆的课程建设方面,也应注重与学科之间的合作。这其中主要是指图书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围绕课内学习内容展开主题阅读活动以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等等。

(一)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内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日常精力,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多是靠“挤”,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不惜牺牲掉巩固课内知识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美其名曰培养文学素养,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在这方面,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安排时间的权利,引导学生规划好学习的进度、时间,预留出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归正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教育学生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选择有深度的书、有内涵的书,原理低级趣味的快文化[2]

(二)加强与图书馆的活动交流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场所同样可以是一个交流的场所,读书需要交流与沟通,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课下师生、生生交流的良好场所,更是一个拓展课内知识、丰富学生眼界的有效方式。从国外的教育经验来看,教师在校内布置了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场所却基本都在图书馆,他们按照教师给予的指导进行自主的知识学习和材料搜集,尽管缺乏很多规范和条理性,却让学生拥有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所学到的知识皆为自己“劳动所得”,不仅印象深刻,也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教育理念,将课堂适当“转移”到图书馆,教师能够在更丰富、更多样的资料中给予学生更加自由地思考和发挥空间。以古诗词的学习为例,在课内,学生们只能就单独的诗词进行学习,而在图书馆中,教师可以从诗人传记、历史背景等角度来解读一系列的诗文,让学生从了解一名诗人、一段历史或一个事件的方式中学习古诗词,不仅新颖,更能形成牢固而系统的记忆。

三、实行开放管理降低阅读门槛

一直以来,图书馆给学生的印象都是严肃、庄重的,那种落叶有声的紧张感使得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望而却步,而降低图书馆的门槛,使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更加人性化、亲民化,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走进图书馆、享受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图书馆可以布置蒲团、围桌和隔断,为学生们提供团队学习、单独研究的舒适环境,让小学生能够在安静但放松的环境下获得自在的阅读环境,不仅方便学生之间展开密切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也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知识”味的学习沙龙,这里比教室更自由,又比家庭环境更有氛围,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第二学习场所。

从一些国外的小学图书馆建设项目中,可以看到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比如不规则地面和书架、懒人读书区、场景图书角、多媒体放映室等,图书馆不再只是“存放”图书的场馆,更多的是为人而服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这种理念在我们图书馆课程建设中同样适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图书馆“开放日”,允许学生、教师甚至家长们一同进入图书馆,参加看电影、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对图书馆中的结构、设施的熟悉,弱化图书馆刻板的印象和过高的门槛,同时可以充分吸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的看法,对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观影环境进行积极的、大胆的改造,这对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

四、引进数字化建设促进个性化阅读发展

《国际图联学校图书馆指南(第2版)》中指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实体和数字学习空间,也是信息空间、教学空间、技术空间、文化中心、数字公民中心、信息环境以及社会空间。因此无论从个体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都是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首先,从图书检索的角度来看,数字图书馆能够极大地为小学生选择图书提供便利,例如在学习过《昆虫备忘录》之后,很多学生都对神秘的昆虫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但是想要在图书馆庞大的藏书中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昆虫类科普读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通过电子图书索引,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搜索出所有关于昆虫类的科普读物,还可以简单浏览书中的内容,可以选择一些有拼音标注的,或者图片更加细腻真实的,或者包含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昆虫类目等等,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学生翻找图书的过程,也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至于在繁琐的知识筛选过程中将好奇心的“小火苗”给湮灭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程,同样也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受到网络快文化的冲击,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影响到小学生良好受教环境的形成,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对图书馆进行课程化和现代化改造,能够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知识和阅读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徐永红.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阅读“图书馆课程”建设——以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2020(07):26-28.

[2]杨伟.高师图书馆辅助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S2):129-132.

[3]李娜,周晓蓉.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建设中开设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