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游戏 提升品格素养——以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基于趣味游戏 提升品格素养——以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实践探索

俞昕晨

浙江省 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阳光园 323000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是十分重要的。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主要项目,游戏活动能为孩子们搭起了一个良好的自我进步的平台。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品格、心理品格、学习品格和勤俭品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品格素养


心理学家马斯络针对人性完美化的问题是这样论述的:人要提升自己在创新、友善和审美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对个人潜力进行不断挖掘。幼儿处于性格养成期,所以幼儿教师需重视对幼儿的品格教育。为了让孩子的品格不断健全,需要从小对其开展品德教育,以熏陶其品性。对幼儿特点的归纳,陈鹤琴认为:“幼儿天生好动贪玩,这是他们的特征。”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这一特点,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素养的提升。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合作品格

在健全人格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依靠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人格,必然需要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交往由于建立在游戏之中,又能实现对交往效果的优化,由此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一直推崇团结互助的高贵品格。为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注重引导幼儿和同学在相互帮助中完成任务,以感受团结的力量,以此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

例如,在一次体育活动教学中,我组织幼儿进行“抢救伤员”的体育游戏游戏。幼儿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完成了游戏任务,体会到合作的强大力量。同时,通过“抢救伤员”,他们也在给予他们服务中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进而在实践中明白什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锤炼了相互帮助的良好品格。之后,他们也会更主动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由于合作中的良好交往,幼儿之间也能相互关爱、相互帮扶,在他们之间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谊。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对于音乐是十分敏感的,每当他们听到活泼的旋律,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舞动身体。在开展音乐相关的游戏时,教师可在音乐背景下,设计相关音乐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例如,在教唱《颠倒歌》时,我基于这一歌曲的节奏为幼儿创编了音乐游戏,孩子们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对这首歌的“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感到非常兴奋,而且也对其产生了质疑:为什么老鼠能在森林称王?然后,组织他们开展角色表演游戏。有了音乐的氛围营造,孩子们深深地陷入到音乐之中,并主动地与同学开展交流活动。幼儿在音乐游戏的帮助下,能更亲近身边的人,进而培养他们交往的能力,推动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心理品格

幼儿缺乏自制力,当处于一定环境下时,更容易被其感染。为此,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就在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人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多少会遇到各种挫折。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克服这些困难,有必要对幼儿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教师需要采取措施对幼儿的毅力和敢于挑战挫折的能力进行培养,帮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认识世界,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

(一)在游戏活动中抒发情绪

人可利用音乐自由地抒发个人情感。当孩子在玩音乐游戏时,他们的内心会非常放松,进而将个人情感自由地释放。而音乐也是营造气氛的重要工具,孩子在聆听歌词时很容易被引入歌曲意境中,借助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的抒发。

例如,在教唱《秋叶》这一歌曲时,我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中跟随个人情感自由地摆动身体。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累坏了的我要躺下睡一睡。孩子根据这句歌词进行了舞蹈动作的创编。有的低着脑袋,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有的耷拉着身子,也有的晃了晃手臂。孩子创编的不同动作就体现出他们对这首歌的不同理解,进而抒发个人情感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差异。

对孩子而言,他们在音乐游戏中能自由地释放个人情感。并且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中,他们共同参与游戏,实现了相互地情感带动。

(二)在游戏活动中形成自信

在优秀品格中,自信对幼儿也非常重要。教学中,可通过游戏对幼儿的自信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小蚂蚁搬粮食”这一体育游戏时,我把其中涉及到的季节和动物的内容提取出来,小蚂蚁在入冬前,都会勤劳地搬运粮食,以备冬季食用。我以此为出发点组织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首先,准备了平衡木,并将活动背景进行了讲述:孩子们,我们今天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蚂蚁,冬天快来了,我们需要越过这些障碍去对面取食物回来。幼儿听后非常兴奋,想亲自去走走平衡木。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实现了体育锻炼的目标。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害怕,从未走过平衡木。而在游戏任务的驱使下,他们也鼓起勇气去尝试,进而克服了恐惧,并训练了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当走过平衡木取回粮食后,幼儿们的信心就可得到强化,让他们知道只要敢于努力和尝试,是能够克服恐惧取得胜利的。

以上教学片段中,通过赋予体育活动的游戏属性,让幼儿克服了恐惧,树立起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习品格

俗话说,学习是一辈子的时,所以学习品格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由于幼儿接触事物较少,他们对很多东西都充满着好奇。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品格时,应注意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不仅如此,还要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敢于探索未知事物,并积极地发挥想象。倘若教师把重点仅放在知识教学中,而忽视了对学习品格的培养,那幼儿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

(一)在游戏活动培养反思品格

为了让幼儿对自身不足进行修正,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反省,以实现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对成年人而言,他们已经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能及时对事情经验进行积累,以在今后更好地完成类似的事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可利用已有的经验迎难而上,去克服遇到的问题,取得更大的成功。但这种反思能力幼儿还没有形成,需要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完成这项思维工作,从而在不断地实践中提升自我反省的能力。故而为了让幼儿养成及时自我反省和积累经验的习惯,教师了借助集体游戏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让他们明白只有对游戏规则熟悉后,通过合作配合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

(二)在游戏活动培养专心品格

由于幼儿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当面对游戏任务时,他们会非常积极,进而全情投入。可见有效的游戏能让幼儿对事情更加专注。

例如,要玩好“猜猜谁是领头人”的游戏,幼儿必须对表演者进行仔细观察,然后积极开动大脑去发现破绽。对于“领头人”来讲,就需要思考如何伪装自己,甚至想办法迷惑别人。又如,在“贴药膏”这一游戏中,我让幼儿五人一组,其中三个孩子站在中间一排,另外两个一人追,一人跑,跑的学生可以站到队伍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孩子继续跑,负责追的孩子就需要去抓另一端的孩子。为此,另一端的孩子必须反应迅速,才能避免被抓到。可见,要完成这个游戏,需要幼儿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就说明,只要在游戏中设置任务进行驱动,就能推动幼儿的专注力不断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勤俭品格

当前父母对孩子多是溺爱,而缺乏节约品德的教育,忽视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为此,教师应借助于游戏对幼儿节约意识进行培养,通过开展废物利用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养成节约的优良品格,并发挥创新能力。

以组织开展“废报纸游戏”和“纸壳游戏”为例,我鼓励学生自由地想象,把准备的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以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废物利用培养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当然,通过这项游戏,幼儿也会因此在生活中主动去利用废旧物品进行二次制作利用。由于学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他们就能更好地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运用于实践中,进而锤炼勤俭节约的美德。

综上所述,对幼儿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还要重视人格培养。这就需要运用到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来吸引他们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霞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游戏的启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1)。

[2]王家云.“游戏人”:卓越幼儿教师心灵成长的人格诉求.华[J].教师教育研究.2020(09)。

[3]李小玲.浅析区域游戏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