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5
/ 2

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研究

邹波

胶州市胶莱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 胶州市 266300

摘要】:提升基层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必须从基础农村科学技术的新领域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只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发展,才能实现向新农村的现代化过渡,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信息时代。基层农业信息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信息建设具有巨大的潜力,应从我国发展基层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信息化、产品输出方式管理信息化、生产运营方法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产生大量创新型基层农业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融合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下一步工作中,相关单位要结合“三农”工作实际特点,针对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不足与问题开展专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网络在我国农村的覆盖面,增强农民利用信息网络知识就业致富的能力和技能,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农业信息化概述

1.1农业信息化概念

农业信息化的含义为有效统筹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以及管理过程的农业活动,进而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类技术体系。包括诸多科技手段,譬如物联网技术领域、GPS定位技术领域、气象遥感技术领域以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等。

1.2农业信息化分类

1.2.1农作物生产信息化

在种植农作物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精细化管控,可以相应地提升农作物产量及其质量。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使农民在线优选种子、化肥以及农机用具,在控制农业生产成本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2农产品销售信息化

在农产品销售时,依托于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快速调整订单信息。采取大数据技术分析各类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从而提供农产品的精准推送服务,强化农产品成交率,保障农产品的快速流通,进而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推动力。

1.2.3农业管理信息化

提升农产品信息化管控效能,深人统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与销售状况等,由此确定农业发展规划。选择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于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及时展开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高效体现出农业管控技术特点,优配各类农业资源。

1.2.4农业资源开发信息化

在开发农业资源时有诸多影响要素,譬如地理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以及工作方式因素等,因此会存在差异化的农业资源享赋情况。通过信息化技术模式整合开发农业资源,不断展现出农业资源的优势,创造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体系,在综合层面上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成效。

2.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的融合路径

2.1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站

农业信息网是高效实用的国家信息网。其以现代农村通信网络为基础,注重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利用现代技术改变传统活动,共享信息资源。

网络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农业信息网,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基础设施,如公共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农村有线电视网等,逐步建设国家、省级农村公共信息网络。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网站技术规范,全国各地均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

在信息网络建设中,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络,传播全国网络新闻,连接全国农村信息网。同时,建立全国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各地区间可建立内联网和独立域名,实施一站式农村供需信息网络,将农村供需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主页上,并与国家主页同步发布。

2.2拓宽基层农业信息网络传播渠道

信息时代网络对于基础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积极建设和宣传农业信息网站,及时更新和完善网站内容,加强与农民的联系,为农民提供生产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服务。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有两个基本信息化建设目标。其一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产品信息的传播与推广,拓宽农产品的输出路径。其二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改善基层农业经济发展的原有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农业经济转变。

建设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信息管理体系,在基层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协助下,系统会收集、分析与整理基层农业的外部经济市场数据。从大数据角度出发,分析阐述基层农业经济发展实践的最佳路径,降低基层农业经济发展风险,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2.3重视对信息化农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能力,为此,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培养的作用,投入资金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水平较高和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定期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培训和教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将学习到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能力。再次,加大对农民的信息化技术和知识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衔接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

2.4搭建农业信息数据库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应加大对数据库的建设力度。通过数据分析农业生产中涉及的经济信息,有效发挥数据库的价值和作用。

数据库应全面采集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此可通过3S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在数据库搭建的过程中,要准确采集和整理各项数据信息,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相关的工作部门可以结合农业生产过程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数据库的应用方案,借助数据库对农作物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更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此外,加强对数据库原始资料和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5形成区域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种。首先,构建线上合作平台,以农户为主体,通过平台的作用为消费者展示当地的农产品和特色的品牌,帮助消费者购买到满意的农产品。其次,保证网络的畅通,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实现农产品的采购统一和网络直销的模式,可以减少运输和销售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再次,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够为土壤的污染治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提高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2.6继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深入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创新举措,综合提升农业信息化基建水准,完成亿万农民上网工程与信息进村人户工程等,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速度。在此过程中,各地需要参考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农业资源享赋状态,以此确定农业信息发展纲要。提升农业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选择高效的激励体系与多样化投入机制,力争要在诸多领域产生实效性发展成果,譬如信息运用方面、融资服务方面、技术支持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以及管理咨询方面等,最大化层面上助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工作。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还将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性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惠.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1):56-58.

[2]刘秀葵.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9):216-217.

[3]贺启鑫.试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路径[J].农村实用技术,2021(0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