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如何做到创新——小学数学课堂中创新导入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导入如何做到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中创新导入的策略探究

田仁华

(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达力小学 贵州兴义 562400)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搞好每一个细节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视课前导入技巧就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课前导入,不但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还为新课内容做铺垫的作用。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呢?

一、巧妙导入——造悬念,设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好奇心重,很多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学中也被认定为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其积极投入到揭开“谜底”中来。例如,教师在讲到“方程”的知识时,首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4箱苹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问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学一看到这个题目纷纷表示会做,并且拿起笔开始算了起来。过一会儿,有一部分同学就把正确答案算出来了。接着我又问:“大家觉得这个题目难做吗?”很多学生表示有一点难度。这时,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法来做这道题目,一旦你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做题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一倍。”一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立刻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样,我再开始“方程”知识的讲授,学生就会表现得兴致勃勃。

二、自然导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温习旧知识导入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既复习旧知,又可引入新知。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激趣导入——讲述故事,诱发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统计》时,教师采用一个小故事轻松入课:“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吝啬的财主。叫儿子去买一包火柴,临走时还叮嘱儿子火柴要根根能点着火。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财主。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响亮地说:“根根点得着,因为我把每根火柴都点过了。”在同学们哄堂大笑后,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办这件事,又该怎么办呢?学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办了。”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个个热情高涨,过渡很自然。

四、演示导入——实物操作,形象展示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最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这样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用一些实物来进行教学,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的内容时,由于立体图形是一个略带抽象性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地把知识表现的具体化,教师可以准备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然后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在导入阶段,就已经让学生初步地掌握了本节课程的精髓部分,接着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显得很轻松。

五、动画导入——借多媒体,情景营造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教师合理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从如下情境引入:

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借助动画移动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生活导入——联系实际,展示物品

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例如,教学上“百分数”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装袋,在这些食品包装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说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给学生一一解释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含义,这时候,学生在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时候就会有实物作为参照,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了。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作为导入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模拟导入——巧设场景,实际演练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师采用“让学生扮演顾客的情景:这个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小明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小明自己挑了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然后,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几个同学扮演顾客去买东西,其余同学帮忙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合作互动)通过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自主研究如何计算,便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游戏导入——扮演角色,全员参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来进行导入工作,这样很容易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了。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利用字母表示数时,就用小游戏导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小组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说起: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学生边说,教师就在黑板上边把这些数字写下来。接着,教师又提问:“N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呢?”一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就愣住了,接着教师就顺势引出了今天的新课――“用字母表示数字”。通过这样的游戏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导入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导入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需要我们去探索。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使课堂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得到充分体现,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阳光. 追求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J].文存阅刊, 2018(11):1.

[2]孙佩佩.追求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J]. 名师在线, 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