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运用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智能网联汽车运用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

冯帅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162

【摘 要】: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不断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呈井喷式增长,中职院校急需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训计划的研究,在实施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网联;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引言

智能网联汽车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方便的特点,世界各国已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并在此方面投入巨资,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美国政府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列为美国发展智能交通的重要任务,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指导工业发展;日本从智能交通系统着手,并与各产业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施;而欧盟则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个促进汽车行业技术转型的政策。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背景

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第一个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由汽车大国迈人汽车强国之路,在重点工作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中心,引导工业转型和升级。2017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规范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测试工作。《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于2018年12月发布,本文认为,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构建一个深度融合、创新活跃、安全可信、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网络新生态体系。

由于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企业和院校如何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加速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企业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及专业建设现状

据公安部交管局和中国汽车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到2018年末,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已超过了2.4亿,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份额也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兴起,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从传统的技术到智能化的迅速转变。

根据《紧缺人才报告》,目前国内每年约有10万名高技能人才短缺,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呈井喷式增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还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网联产业人才短缺,中职院校的传统汽车类毕业生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智能网联技术人才的紧缺。截至2018年,在中职院校中,还没有涉及到智能网联汽车的专业,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专业,就是汽车、电子、信息等。与智能网联有关的课程仅限于L1级的基础技术,并没有涉及到L2级以上的智能技术,也没有涉及到与汽车网联化有关的知识。与智能网联市场的人才需求相比,中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水平明显落后。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处于技术与产品落地的过渡阶段,尽管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L2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在批量生产,在今后的数年内,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有远见,适时地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建设,培养相应的高技能人才,以确保今后的发展,实现人才的需求和供应的均衡,从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案

中职院校要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适时地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建设,深化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高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整体建设思路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创新性等特征,而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必须分阶段进行,方案建设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建设、中期推进、后期完善。

在初期建设的时候,在学习了智能网联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车辆的结构组成、感知决策原理、模块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理解智能网联车辆的自主行驶流程,为其研发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期推进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网联车辆的图像处理和感知决策控制算法,并将微型智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模拟沙盘相结合,检验环境感知技术在实际中的作用及运用,以提升学生对智能网联的模拟与校验能力。

对于后期完善,在前面的基础上,对虚拟仿真技术、车辆改装技术、车联网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其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中,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模型,进行虚拟模拟的验证,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仿真进行验证,从而获得仿真实验的基本知识,验证结果,使学员能够从结构到细节、从理论到实际,全方位地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

(二)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智能网联汽车。中职院校要紧紧抓住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新动向,将重点放在培养智能网联的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开展智能网联基础知识和智能网联汽车改装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在车辆设施、信息交互、基础支撑技术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在现有的汽车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选择与其有关的课程,并开设相应的课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概述、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智能网联汽车底盘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智能网联车辆建模与仿真、智能网联车辆改装技术等,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感知和控制这两个方面,因为决策方面的内容比较困难,可以在教学内容上简单地介绍,而不用作深入的解释。学生可以在以后的教育和职业生涯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补充。

(三)师资力量建设

从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的支持,但是目前,在这一领域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师资短缺。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汽车、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综合技术,其技术领域深度、涉及面广,而传统汽车行业的教师缺少跨越“汽车+互联网技术+ AI”等综合性人才。

中职院校应从三个层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首先,以传统的汽车系为主体,与计算机系、电子系及其它系的老师组成师资队伍,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师资优势,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跨领域的整合。其次,要积极发展现有的师资队伍,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建立阶梯型的师资队伍。同时,要拓宽招聘渠道,吸纳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并聘请汽车行业著名专家、互联网企业专家、大学教授等专家组成教学团队,推动行业内专家和校外教师的双向流动,推动产教结合,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动态同步,推动多方协作,共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对新型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了重组,但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开始,顺应科技发展趋势,适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培训计划已迫在眉睫。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呈井喷式增长,中职院校急需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急需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与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福全,刘宗巍,郝瀚.汽车产业变革的特征、趋势与机遇.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8,9(3):233-249.

【2】智恒阳,余俊,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汽车技术,2016(4):53-56.

【3】冉斌,谭华春,张健,等.智能网联交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8(2):119-130.

【4】王斌.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小职教论坛,2018(4):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