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分析

李萍

新疆泉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下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创新,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使用条件也不相同,为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文章对农田水利建设下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策略

关键字:农田水利;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灌溉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对传统的农田灌溉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等技术。在具体推广应用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特性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农田水利灌溉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田节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关键的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政策全面落实的今天,不断的对于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与革新,应用主动、积极的态度实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我国农业向着集约化方向所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对于节水灌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于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控制,而是将科学化作为了原则,对于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大幅度的提高灌溉的效率与质量,帮助农业更好的发展,并且可以让当地河流将自己的作用全部的发挥出来,给与那些在干旱季节当中的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帮助当地的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站在农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农作物的产量一旦提升,农民必定会收获更多的收益,通过对于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节省灌溉成本的支出,帮助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的加快自己的脚步。

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和使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期间,需明确当地农田的分布情况和需水量等,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农田灌溉规划工作。管理人员需根据所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讲解,使农民明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管理促使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第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管理人员需根据当地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并根据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修复部分已经废弃的工程。按照科学性、节约性与生态性的原则,开展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相关部门需根据各区域的地势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类指导,加大工程建设和技术使用的补贴力度,促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质量发展。第三,加强节水技术指导。现阶段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有限,也不熟知相关操作。因此,管理部门需派遣专业的指导人员,结合当地的农田建设规模和地形状况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将微灌、滴灌与喷灌相结合,基于现有的技术基础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农作物需肥规律的研究,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3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措施

3.1控制灌溉时间

开展农田灌溉指导期间,技术人员需控制灌溉技术的使用时间和周期,结合农田实地考察结果、当地降水量、土壤情况及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合理制定灌溉方案。灌溉时间太长会使土壤深层发生渗漏,导致水资源流失严重;灌溉时间较短,农作物生长得不到充足的水资源,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

3.2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农民的节水意识,使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积极使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提升农田灌溉效果。要强化宣传力度,拓展宣传范围,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如举办宣传活动、组织相关的文艺节目等,转变农民灌溉观念,激发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提升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完善节水制度和法规建设,促进节水灌溉管理机制的调整与优化,为农田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保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农民具体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惠民政策,鼓励当地农民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效果;结合具体情况,对水价进行改革,明确水权;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用水习惯,提升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3设计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前,应对区域内农田类型、数量、耕种面积及农作物各时段的需水量进行明确,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案,保证均匀、充分的灌溉。并且还应对农田灌溉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即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期,科学设计浇灌时间与灌水量;针对自动化灌溉的设计,需要对各地区降水量及气温变化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随后对灌溉水量及浇灌时间作出科学调整。此外,为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灌溉方案设计,选择最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水量的同时,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有效利用。

3.4使用节水型灌溉设备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作保障,节水型灌溉设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配套设施。先进的节水型灌溉设备能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当前我国自产的节水型灌溉设备比较稀缺,且部分设备节水效果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推广应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节水型灌溉设备的研究及质量检测,同时加大对节水型灌溉设备的宣传,引导农户积极使用节水型灌溉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许多农户因节水型灌溉设备的价格过高,而对该类设备产生了排斥与抵触心理。因此,相关部门应从节水目标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节水灌溉设备的价格,提高农民群众应用节水型灌溉设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合理调控设备价格的基础上,合理调控水价。长期以来我国各灌区的农业用水水价都普遍偏低,导致农民缺乏节水意识,不愿投入资金购买节水型灌溉设备,在使用灌溉设备的过程中也缺乏维护保养设备的意识,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有必要合理议定水价,将水价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5因地制宜选择

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气候条件不同,所能够种植的农作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上,应从地区实际情况入手,采取正确的节水技术。例如,根据农作物选择相应节水技术,若种植马铃薯,需采取喷灌的方法,这样能够取得理想的节水效果。再如,按照地区而言,吉林更适合移动式灌溉,黑龙江更适合滴灌技术。在西北地区,因为降水量不足,则可以利用集蓄雨水技术来灌溉。只有从不同地区设计情况入手,才能保证灌溉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各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从实际出发,保证灌溉技术满足实际要求,体现灌溉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灌溉中具有较多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均得以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还应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加强节水设备投入与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尚,房芮初,李殿雄.农田水利灌溉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要点分析[J].工程与管理科学,2020,2(5):7-8.

[2]金鹏宇.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4):13.

[3]薛春雨.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6):198.

[4]张鹏.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J].消费导刊,2019(50):80.

[5]王婷.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3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