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素材 丰厚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简约素材 丰厚教学

林佩珍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要】:利用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把相对独立的教学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再次的学习是复习课的最大特点。为了凸显复习课的功效,促使学生对本质知识由“理”向“通”的正确过度,合理选取教材不失首选。文章对学习素材的选择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学习素材整改的四点预想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使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提高复习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学习素材


复习课不仅是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终极诊断与评判的主流方式,也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的强有力的中介。在当前的课堂中,凸显复习课的功效、确定其合理的目标定位,是每位教师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不断实践,我们认为以教材为载体,合理地利用、整改学生的学习素材是一切的基础。

  1. 学习素材选择的原则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范围广、弹性较大,在内容的呈现更具综合性。可支配因素就变多,也会使我们被表象所迷惑。有无从下手之感。因而在对学习素材进行选择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本源的追求——磁性、生活

我们选择学习素材必须有一定的磁性化,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某种欲望,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复习的时效性。

如上《测量》单元复习课中,我们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学习素材

快乐的星期天

(课件出示)星期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很快地用15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大约吃了150顿的早饭。乘着载重4千克的汽车来到离我家8米远的外婆家,见到了体重40克的表哥。近视的他,戴着3分米厚的镜片,拿着2厘米长的铅笔正在做作业呢。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

在本案例中,教师借用一则小马虎的数学日记这个学习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复习的兴奋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解决了单元复习课中“遗忘”和“失趣”双重的负面影响。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学习素材的选择,要注意磁性化的开端、生活化的延续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数学的思考。

2、崇尚的追求——精简、多重

“精于心,简于形”,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和艺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选择了较合适的素材,但在使用过程中匆匆而过或草草收场,不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选择学习素材时要注意素材本质,重复、有机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把学习素材用足用透。

如《大数的认识》单元复习课

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

下面两个多位数被纸挡住了一部分,只露出最高位的数字(如下图)两数比较大小( )

自选图形 30自选图形 33 :9 乙:7

A.甲数大 B.乙数大 C.无法确定

师:你的选择是什么?那要怎么选择呢?还有谁想说说?

在本片段中教师选择思辨性练习素材,通过不同问题的创设使得学生宽角度思考了问题,解决了问题。不仅做到深角度挖掘素材的效能,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清理知识的脉络,在练习中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水平。

二、学习素材选择、整改的策略

有效改造学习素材,就是教师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对学习素材进行补充重组,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最后达到高效复习的最终目标。

  1. 增一增:增加学习素材的“宽”源

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深刻理解所教知识的数学本质思想内涵。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地增加学习素材可以充盈课堂教学内容。

如《有关百分率问题的整理与复习》

(“原材”呈现)今年的植树节中,六年级段学生共植树100棵,成活的95棵,求成活率。

(“开发”处理)某位教师对这道题进行了增改,设计了这样一组题,增加了学习素材的厚度。

  1. 今年的植树节中,六年级段学生共植树100棵,成活的95棵,求成活率。

  2. 今年的植树节中,六年级段学生共植树100棵,未成活的有5棵,求成活率。

  3. 今年的植树节中,六年级段学生种了一批树,成活的有95棵,未成活的有5棵,求成活率。

  4. 今年的植树节中,六年级段学生种了一批树,未成活的棵数与成活棵数的比例是1:19,求成活率。

学生通过这一组学习素材的练习,对比发现,条件变了,问题变了,根据成活率的含义,只要找准成活的棵树与植树的总棵树,问题就解决了。在解决这组问题的过程中既提炼了学生思考解题的策略,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所以说简单的素材,只要合理的利用、巧妙地设计依然发挥出其不同的魅力,让复习课的“熟”真正地迈向“巧”。

  1. 动一动:彰显学习素材的“亮”点

现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和思维性,对概念的表述大部分是采用描述的方法。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由此可以选择把学习素材放置于活动场景中,以“动”促“思”,以“思”助“学”。

如“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课中,角的大小依然是个难点。我们可选择“活动角”的这个学习素材,通过玩角、想角、说角几个活动操作的串联,引导学生重建“角的大小”表象。这样整节课的教学不再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图形”的角的重复,而是通过“活动角”这个素材的选择使学生心中的角动起来,使角的概念走向“两边之间的空间区域”,经历了“形象——表象——抽象”经验活动学习的全过程。

  1. 换一换:凝聚学习素材的“厚”度

梳理提炼、运用解决只是一种对知识“熟”的表现,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才能上升到“巧”的新境界。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习素材的调整、重组甚至是替换,弥改教材的局限性,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中,提供为学校设计一个长方体的鱼缸的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机会,接着让学生想想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需要考虑哪方面的知识。如果根据做这个鱼缸所用的各种材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到了哪些知识?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进一步地交流和讨论中,不仅感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并通过帮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基本的策略和解题的规律,使学生思维从“开放”走向“有序”,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增一增是变,动一动是变,换一换是变,变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充满着灵性和思考。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也不要局限于课本,并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学习素材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改造与深加工,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使其系统化、深刻化,有效提高复习时效。

参考文献

(1)王礼凯.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M).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2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陈启山,温忠麟. 元认知与有效学习: 教育科学版,第28卷第l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