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及到"中"到"的合理性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3

关于 " 涉及到 " 中 " 到 " 的合理性探析

焦一茗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杭州 310023

[摘要]"涉及到"是"涉及"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经过不断运用、演变所得到的产物,关于这一表达方式的使用存在着不少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只有"涉及"才是合乎语法的形式,"涉及到"是"涉及"的误用;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蛇足”现象是司空见惯的,既已约定俗成,就应予以承认。本文将针对"涉及到"的大量使用,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出发, 对“涉及”与“涉及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并运用语法知识对相关例句进行分析,试图论证"涉及到"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涉及;涉及到;句法;否定形式

一、引言

动词“涉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牵涉到”、“关联到”,多数学者认为“涉及”这个词本身就包含有“到”的意义,在使用时不应加“到”否则会造成语义重复,不合汉语语法。然而观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确实有很多“涉及到”的用例。通过检索还可以发现二者混用的情况,如“ 涉及”和“涉及到”有时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同时出现。因此从语言的普遍性原则来说,我们不能说“涉及到”这种加“到”的用法是错误的。本文主要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出发,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相关例句,试图证明“涉及到”一词存在的合理性。

二、对于“涉及到”的误解

在现代语境下,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在原则上貌似不符合语法,但是却一直在使用的用法或现象,如对句子"它涉及到售出有限的合伙权"中的"涉及"与"到"能否连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有学者持否定观点, 认为“涉及到”中的“及”只是一个词法层面的成分,不可运作在在句法层面。并且,"涉及"作为一个词汇化程度较低的词,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词汇化程度较高的词,由此“涉及到”便成了“涉及”的错误用法。认为"涉及到"这一用法不合规范,应予以纠正(杨丽莹、冯树民、杨波,2008)。

在否定观点中,还有学者认为“涉及”与“到”的连用属于重复用词,其原因是“及”已经包含了“到”的意思,如果用“涉及到”,释义起来就是“涉及到到”,是一种语义的重复,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认为“涉及到”是“涉及”的误用,但是如果改作“牵涉到”就没有这种嫌疑(左钧如1995)。

然而,"涉及到"如今在现代汉语中的大量使用对其“误解”提出挑战。在人们的语言著述中,"涉及到"一词频繁出现。通过检索,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21年的数据中发现,文章内容中含有"涉及到"一词的共有 2480965篇,其中将“涉及到”作为标题使用的有92篇。另外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可通过检索得到4202例有关"涉及到"的用例。由此可以看出,"涉及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并大量出现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涉及到"的使用正确与否存在争议,在否定观点中,学者们主要是对“涉及到”的词义组合产生了误解,然而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用来成句表达相关概念的,因此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三、学理上有分工

()否定形式

否定是语言中十分常见的语法范畴之一,在语言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析语言现象的否定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剖析、理解其内部结构。关于"涉及"和"涉及到"的否定形式,有学者认为其二者的否定形式同为"涉及不到",并以此来论证"涉及"与"涉及到"同义。然而,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可搜查得出关于这二者的否定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涉及不到",与之类似可以表达否定意义的还有"不涉及""没/没有涉及""没有涉及到"等。通过检索,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21年的数据中发现,“不涉及”出现在文章内容中的频率远远高于“涉及不到”,可见二者的否定形式并非只有“涉及不到”一种,而否定形式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语用效果。

否定词"不"与"涉及"或"涉及到"结合时,“不”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产生的语用效果也具有差别。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得出:否定词“不”都可与"涉及""涉及到"相结合,其中"不"字可以出现在"涉及到"中形成"涉及不到",侧重主观方面的否定,其否定意义较强,如:乐器网站的兴起是符合音乐教育的需求的,它能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涉及不到的一些专业知识,能让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北方音乐》2016年第九期)。而“不”字出现在“涉及”前形成"不涉及"时,则侧重主观方面的评价,一般是针对于事实展开评论,如:一幅绘画作品在画面中可以不涉及形体、空间和线条,但很难不涉及色彩。(《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七期)

从韵律学角度来看,人们有时会为了韵律节拍而忽略语法结构,从而从语感上认为“涉及”是一个词语。同时,《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也明确了"涉及"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词组。由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发展趋势,本来结合不是很紧密的两部分变得结合紧密,并且使其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这使得否定词"不"不可插入"涉及"一词中。由此,"涉及"之间是不能和"涉及到"一样用"不"字在结构中进行否定。因此从否定形式的方面来看,"涉及"与"涉及到"之间是存在着差别的。

()对“到”的作用进行再认识

"涉及"一词由"涉"和"及"二字构成, “涉”泛指渡水,又引申为"牵涉、涉及"。"及"字本义为追赶上、抓住,后引申为"至、到达",由此可知"及"是"涉"的结果。后随着词语的双音化,以及"涉"与"及"的长期依附,导致了"及"字含义的淡化,"涉及"的含义就收缩到了"牵涉"之义。由此二者凝固为词,且表意进一步虚化。目前,《现代汉语词典》已收录“涉及”一词,也说明"涉及"已经是一个词语,基本完成了词汇化。

介词"及"的意义功能由于“涉及”的词汇化而受到磨损和淡化,从而在“涉及”的使用过程中就需要添加一个新的介词。"到"字最早见于金文,是古代汉语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介词, 由其本义“到达”逐渐引申而表示“动作、行为完成,有结果”。由于 "及"的介词功能较之介词"到"已经弱化很多,同时出于增强介词介引功能的需要,并结合语言运用不断求新的特点,“到”作为一个有着与介词"及"相似功能的介词就出现在了"涉及"之后。

汉语中还有很多像“涉及到”这样由于词汇化,原来的语素意义受到磨损,进而添加新的语素,造成新的表达方式存在语义重复的现象,如“来自于”“付诸于”等。其中,“来自于”的用法出现是由于介词“自”经过不断发展,其引介功能受到磨损而变得模糊,在使用过程中添加了新的介词“于”作为弥补,尽管“来自于”的用法存在不少争议,但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可以检索出“来自于”的用例2011例,可见在现代汉语中,“来自于”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此外,庄会彬先生在《北方方言中的“知不道”考源》一文中指出, “到”字最迟在宋朝之前就已虚化,可知“涉及到”中的“到”字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已经虚化,是用在动词后充当补语成分的部分,而 “涉及”中的“及”字虽然也有“到达”之意,但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只能作为一个不成词语素与其他词或语素构成词后来表现,且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充当补语的用法。

由此可知,"到"在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涉及”与“涉及到”二者是有其不同的,因此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重复。

四、用法上有分工

通过检索,在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可以发现“涉及”“涉及到”两者分布的文体略有不同。

从文体分布次数来看,"涉及"在微博、报刊、文学和对话四个文体的分布频率均多于"涉及到",且“涉及”分布的文体范围较“涉及到”更加广泛,由此可见,"涉及"一词被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均高于"涉及到";从文体分布的不同种类来看,"涉及"在各类文体中的分布为:微博>文学>对话,而"涉及到"的分布为:微博>对话>文学。因此,“涉及”和“涉及到”在文体运用中是存在差别的。

此外,“涉及”“涉及到”有时在一篇讲话中可以同时出现,这可以说明二者都是合乎语法的形式。如: 这个问题要涉及到几 百万人。总之,这是涉及几百万大、中、小干部的问题。(《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同时,《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涉及”条增补了一个例子,为“案子涉及到好几个人”,这也可以证明“涉及”“涉及到”二者可以并存而不悖。

五、结语

对于"涉及到"一词的使用正确与否,本文持肯定的态度。造成"涉及到"一词中"及""到"两个介词羡余的原因是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涉及"到"涉及到"的发展历程中,"涉及"发生了词汇化。随着语言的不断演变,"及"的介词功能不断弱化,出于弥补而添加了介词"到",由此共同形成了"涉及到"这一用法。同时“来自于”在现代汉语中的大量使用也足以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现代语言的规范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语言的健康蓬勃的发展,对于现代汉语的规范来说,应确立一种标准。在现代语境下,这种标准应是柔性的、灵活的、发展的,且应具有以自然形成、约定俗成为主流的特性。结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类似于"涉及到"的表达方式,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汉语语法、句法等规范加以否定。语法应当适应语言,配合语言,不应成为束缚语言发展的绳索;语言也不应为了规范而适应语法,而应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赵丽莹,冯树民,杨波.小议“来自于”和“涉及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06):1072.

[2]李萌怡. “涉及”与“涉及到”的对比研究[D].北京大学,2013.

[3]叶脉清.“来自”和“来自于”[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4):50-54.

[4]舒宝璋.涉及·涉及到·涉及不到[J].咬文嚼字,1998(04):6-8.

[5]杨增强.“叠床架屋”病句例析[J].语文学习,1990(06):47.

[6]叶脉清. 词汇化导致的羡余现象研究[D].宁波大学,2017.



指导老师:应学凤




作者简介:

姓名:焦一茗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2年10月20日

籍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