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六十岁母亲一般心理焦虑的咨询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4

一例六十岁母亲一般心理焦虑的咨询案例

刘丽霞、 韦克甲

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菲律宾 马尼拉 1006

摘要: 本案例求助者系一位六十岁母亲,既支持女儿读博,又认为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加之大龄女博士难嫁的社会现状,因此这位母亲内心更加焦虑,近一个月吃不下睡不着,烦恼痛苦至极前来求助。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在心中焦虑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树立正确看待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等不合理信念,解决其内心矛盾,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陈某:女,六十岁,汉族,大学毕业,退休干部,同女儿和丈夫居住北京两室一厅,丈夫教师,女儿读博,家庭和睦。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为国企退休干部,家庭背景良好,父亲为退伍军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工作后仍不断进修到博士,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和两次市级优秀员工。可是博士学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三十多岁仍未婚,因而格外在意他人言论。后经家人介绍才与现在的丈夫结婚。退休多年后,日常生活仍很有规律,但过于注重他人言论。

(三)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眉头紧缩,但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记忆思维清晰,言行一致,有自知力,人格稳定。

(四)身体状态:

最近一个月内入睡困难,食欲减退,体重略有下降,偶有出汗,近期全面体检和妇科体检报告均正常,无三高症状。

(五)社会功能:

仍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回家后或闲下来开始担心焦虑。

(六)心理测量结果:

1. 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175

阳性项目数:54

阴性项目数:36

阳性症状均分:2.57

躯体化:1.50

强迫症:2.20

人际关系敏感:1.78

抑郁:2.31

焦虑:2.90

敌对:1.33

恐惧:1.43

偏执:1.67

精神病型:1.90

其他:1.86

2.SDS抑郁自评标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60分

3.SAS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60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焦虑,情绪低落已一个月。

(二)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和邻居们聊天,说起三十岁的女儿继续读博了,但是大家却说女人不能学历太高,否则嫁不出去的,说起隔壁的张某家的女儿也是个博士,现在都快四十岁了还没男朋友,而李某家的女儿学历也不低却也迟迟未嫁,而女儿的很多本科同学却早就是孩子的妈妈了。本来我是很注重学识的,从小对女儿的教育也很严格,女儿也开朗好学,读博我是非常支持的,可是大家都这么议论,再看看周围的实际情况,真的让我矛盾起来。老伴一脸的不在乎,劝我别操太多闲心,特意给我买了营养品和口服液,我很感动但还是寝食难安。原本想和我女儿沟通下,可是最近看着女儿确实太忙又未开口,一是怕影响她学习状态,二是怕她也有心理负担。我这心里反复纠结着,白天还好在社区参加活动忘记了,但一回家后或闲下来就又开始担心,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想,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一定嫁不出去了,快一个月了无法正常睡眠,也没什么胃口,体重也少三四斤,常常感到身体也莫名的不舒服,出汗,越发心烦意乱。希望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交流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无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但情绪低落,内心显得非常焦虑而坐立不安。来访者每次穿着都整齐,随手拎包带眼镜,包里自备防晒伞,白开水,体检表等。个人维护形象的意识明显。


四、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目前状态评估如下:

心理状态:情绪低落,感到焦躁不安,失眠,心里矛盾。

生理状态:体重略有下降,无重大生理功能改变。

社会功能状况:对生活及社会交往影响较小。

(二)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来访者的诊断如下: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根据既往病史和体检,该求助者身体健康,其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依据郭念锋教授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可以排除神经症;

(4)该求助者不良情绪为一个月,痛苦程度为浅度,社会功能无影响,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不良情绪反应仍再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不失常态,求助者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6)自始至终,该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也仅限于最初事件,求助者的焦虑不安情绪没有泛化,症状自知力完整,有求助欲望。因此该求助者可以诊断该为:一般心理问题。

(7)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结果。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的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无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躯体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情绪低落,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时间为一个月,且并未影响社会功能,虽有一定的躯体症状,但是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等方面看,可以排除精神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并未泛化,仍能维持正常生活,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识别病因:

(1)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女,60岁,无器质性病变。

(2)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学因素

询问求助者家庭背景良好,家庭和睦,退休干部,人际关系良好,未发现相关的躯体和认知因素与临床表现有因果关系。

(3)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求助者曾因自身博士难嫁而困扰,性格内向,存在一定的不理性认识。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求助者的睡眠和饮食状况;帮助求助者改变对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完善求助者个性;帮助求助者正确看待女博士难嫁的问题。


六、咨询方法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原理: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该求助者认为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不合理信念,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所以采用该疗法最合适。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 咨询师要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真诚、负责地为求助者服务,有责任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的自身权利和义务。

2. 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特点、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有权利选择咨询目标以及参与咨询方案的制定,同时负有配合咨询、完成家庭作业、遵守咨询师时间、交费等义务。

(三)时间和费用等: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共四次

咨询收费:未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2012年9月2日

目的:

1、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收集资料,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3、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案

4、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

方法:

1、摄入性会谈

2、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通过倾听、共情,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收集临床资料,完成心理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并给予初步分析,让求助者领悟其原因。

4、与求助者经过认真协商,确定了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9月9日

目的:

1、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

2、使用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其不合理的信念。

3、改善求助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饮食状况。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诊断阶段:针对求助者认为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信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诊断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

2、领悟阶段:让求助者领悟其不合理信念属于糟糕至及、过分绝对化。

3、修通阶段:询问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理由,咨询师通过提问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例如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有: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

访谈摘要如下:

咨询师:女博士难嫁吗?

来访者:是。

咨询师:那您认为不读博就好嫁吗?

来访者:那当然不是。

咨询师:那您女儿读了博士就一定嫁不出去了吗?

来访者:我只是担心真的嫁不出去怎么办,女博士太难嫁了。

咨询师:那您女儿是不是不读博士就好嫁呢?

来访者:那也不是,最主要还是有没有遇到心仪的人。

咨询师:您是博士吗?您嫁出去了吗?

来访者:(笑)嫁了。

咨询师:您三十多岁才嫁人真的是因为您是女博士吗?

来访者:那也不是,是因为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后来认识我丈夫便组建了家庭。

咨询师:虽然周围人都说女博士嫁不出去,可您为什么还支持女儿读博呢?

来访者:是啊,虽然很是担心,但读博还是会给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帮助,何况女儿开朗又好学。

咨询师:那您是不是过于担心了呢?或者对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太绝对化了呢?

来访者:嗯,是,其实我也觉得没什么必然联系。

咨询师:对了!就是您对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女博士难嫁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等不合理信念才造成您的焦虑。

4.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和女儿做下沟通了解下女儿对婚嫁的计划;思考下女博士是不是一定嫁不出去;思考下女博士难嫁的问题是不是绝对由学历造成的。

第三次咨询:9月16日

目的:

1.帮助求助者改变对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认识。

2.继续帮助求助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饮食睡眠。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反复思考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的。

2.修通阶段:继续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让求助者领悟女博士并非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信念,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的,让求助者说出自己信念中不合理的地方。

3.再次让求助者说明婚嫁与高学历并非必然联系。

4.布置作业:思考下如何正确看待女儿今后的婚嫁问题。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四次咨询:9月23日

目的:

1.结束咨询

2.巩固和提高咨询效果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说明今后不会把事情看的太绝对化,太糟糕化,正确看待女博士婚嫁难与高学历没有必然联系。

2、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形成新的合理理念,并得以强化。

3.与求助者进行回顾性谈话,让求助者了解自身的问题,确定求助者有了解问题和自我认知问题的能力,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求助者认识到女博士并非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信念,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的,应该理性的全面的看待问题,使求助者在咨询后认识到真正焦虑的问题所在,以更好的心态和情绪适应现实生活。

4.建议求助者再做一次心理测验。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心得中写到:“通过咨询,我认识到女博士并非一定嫁不出去,因为自己就嫁出去了,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的,自己实在不应该绝对化的看待问题,关心担忧女儿婚嫁是正常的,但是和女儿读博就一定嫁不出去硬联系到一起是不对的,更没必要寝食难安,咨询师让我了解到我近期的身体状况也是由于自己的过分焦虑而打断了正常的生活造成的,身体不适也属于正常老化现象,出汗也是因为过分紧张了。我现在已经回复早晚锻炼身体了,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认识到需要不断成长和学习,还参加了老年学习培训班,所谓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二)家人反映:老伴现在人开朗自信了,每天开始锻炼身体和参加社区活动,感觉人也有精气神了。

(三)社会功能状况:恢复正常作息,坚持锻炼身体和参加社区活动,还主动参加了老年学习培训班。

(四)心理测验的复查结果:

1、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分:107

阳性项目数:26

阴性项目数:64

阳性症状均分:1.65

躯体化:1.92

强迫症:1.30

人际关系敏感:1.11

抑郁:1.38

焦虑:1.40

敌对:1.17

恐惧:1.14

偏执:1.00

精神病型:1.30

减分率=39%

减分率≥ 25% 咨询有效

2、SDS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标准分34 分

3、SAS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48 分

(五)咨询师的评价

两个星期后,通过电话回访,求助者表示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了求助者的睡眠及饮食状况。求助者改变了对女博士一定嫁不出去的绝对化信念,正确全面看待女博士婚嫁难并非绝对由高学历造成这客观事实,目前已经回复正常的作息和规律生活,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学习培训班,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附表1:90项症状清单(SCL-90)咨询前略

附表2:抑郁自评量表(SDS)咨询前略

附表3:焦虑自评量表(SAS) 咨询前略

附表4:90项症状清单(SCL-90)咨询后略

附表5:抑郁自评量表(SDS)咨询后略

附表6:焦虑自评量表(SAS) 咨询后略


作者简介:刘丽霞(1982-),女,天津河北区,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咨询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