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茶叶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汤伟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宜宾 645154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茶产业的发展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茶叶的了解和喜爱程度不断加深,作为茶产业的起源地,我国十分重视茶叶产品的安全问题和质量保障,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推动我国的茶叶文化能够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促使更多人了解茶文化,品尝茶叶之美,我们要将现有的茶叶产业与新兴技术融合起来,吸收先进的管理制度,提高对于茶叶质量安全检测的效率和水平,保障食品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茶文化;食品安全;产业发展

引言: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对于茶产业的大力扶持,现如今茶叶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代表,为农业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但除此之外,我国的茶产业还面临着诸多弊端和不足,部分茶叶产品的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流入市场后会产生严重的恶劣影响,降低茶产业的发展速效。基于此,本文将概述当前我国茶叶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将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并驾齐驱。

一、当前我国茶叶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我国茶产业和极大部分农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强效有毒害性的农药被大量使用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恶劣的破坏影响,导致土壤板结或其他损害,逐年降低种植物产量。更严重的是如果被人体吸收,会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和危害,引起疾病或其他后果,所以,农药的控制是我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农药的投放和喷洒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由于近几年病虫害多发,种植物大受影响,有部分科学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农药的不良影响了解不深的种植户和农户,会大量采用投放农药的方式解决病虫害,力图省事省钱,但这种方式是极为错误的,一些毒物浓度过高的农药如氧乐果、水胺硫酸以及三氯等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剂量,后期也没有进行安全检测和稀释,就会导致农药超标。

(二)有害微生物

茶叶的生产过程需要暴露在空气中吸收土壤养分和阳光,在加工过程中也会接触到不同的生物或气体,这就导致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等都会依附在茶叶上,如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等,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清理加工,这些有害微生物将很难被人察觉发现,进入人体后也会使人们导致不适和食物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现在大部分正规的企业工厂很少会存在这种问题,但一些私人家庭作坊和小型企业还会有相关的卫生问题,因为一些散装摊贩并没有合适的储存方式,在放置茶叶时茶叶内里没有干透,潮湿的环境帮助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在空气中暴露过多。

(三)其他异物

譬如煤、石子、灰尘等,这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当和运输环节操作问题引起的,在新鲜茶叶被大量采摘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保护性措施,所以依附上了灰尘泥土等杂质,导致茶叶产品存在卫生问题,而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工厂的卫生条件不达标,操作过程中不注重个人清洁和产品清理,把污染物带到茶叶上,不过现如今这种问题的出现频率已经很少了,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仍旧有待提高。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优化策略

1.健全检测体系

对于茶叶质量安全而言,严格的检测标准能够最大程度筛选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残次产品,经过严格筛查以后茶叶的安全能够得到很大的保障,这就要求提高相关部门对于检测环节的重视程度,完善现有的检测制度,同时做好信息记录和数据更新,对于检测环节中的各个要素和流程都要合法合规,明确检测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起到约束震慑和筛选的作用。另外,要加强对于检测结果的透明公开,确保整个检测流程是透明化、受到监督的,杜绝在检测过程中,为谋取私利而进行的各种干扰检测结果的不正当手段,保证检测中心和检测人员的公信力,也能让市场和消费者放心地进行消费。可以采取市场监督抽查的方式,不定期、不定量的选取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检测和产品质量监察,加强企业和工厂的质量监管意识,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和筛选,在抽查发现问题之后,能够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并进行报告统计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统一整改,既能帮助更多企业明确安全条例也能为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进检测技术

人工检测和筛查虽然细致但难免出现错漏和不清晰的地方,对于茶叶的质量检测而言还不具备更准确的效果,所以,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重中之重。将检测技术与先进的新型设备仪器结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率也更为准确地掌握茶叶的质量、产量和状态,也能够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和有关数据统计,所以将茶叶生产与现代科技结合是尤为必要的。另外,检测设备也需要定期地维修和更新,确保器械的稳定运行。加大检测技术的研究投资同样是检测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不仅只有对于设备器械的维护维修,对于有关的科研基地、实验室等也要加大投资和重视程度,以便发掘出更多的产品价值和产品特点,这不仅有利于茶叶生产附加值的提高,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具有丰富的研究意义。

(三)提高产销者质量安全意识

要坚持把宣传作为提高茶农、茶叶生产商、销售商及消费者质量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标语、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增强生产经营者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的鉴品水平。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下乡宣传,集中培训,印发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主要是茶农、加工业者真正认识到: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茶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四)选择优良茶叶基地环境

对于茶叶的安全质量而言,除了人为的生产活动,其生长的环境也是影响茶叶质量的关键。针对不同的茶叶生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要择优选择茶叶生产基地,考虑土壤、水源、气候、季节变化、日照时长和周围生态环境居民区等等因素,在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开办基地和工厂。同时,茶叶工厂的选址一定要远离污染严重的区域,避开有化工厂和其他处理厂的地址,保证厂区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洁净。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产品包装与贮存、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所以在茶叶企业和工厂的选址上也可以优先选择有相关生产经验和茶叶文化积累的地区,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生产。

(五)打造品牌效应增强影响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在茶产业的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发展这种优势让茶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就需要大力推进茶叶及茶叶相关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实施包括茶树种植资源、茶树栽培、采摘、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等生产过程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清洁化生产,引导名牌产品创立,打响中国茶叶品牌,使中国茶产品走向世界。品牌建立的关键的一点是质量,要提高我国茶叶产品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要提升我国茶叶质量水平,建设“名牌”,加强品牌宣传,强化中国茶叶的品牌优势,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一切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茶叶产量的变化和质量的波动,譬如需要减少化肥的使用,合理施肥,要定期给茶树进行驱虫消杀工作,提高种植户对于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另外,在加工作业中也要注意保证加工车间的干净整洁,以及温度湿度等都要保持在适宜茶叶保存的数值范围内。生产环节中要加大对于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的要求,勤洗手,不能将污染物带入车间,降低茶叶安全隐患。因此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的规定和制度。我国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严苛的质量安全规范,为了提高我国茶叶的市场占比和国际地位,这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梦. 市场结构对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绩效的影响及对策[D].贵州大学,2021.

[2]卢兴坤.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和监管方向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03):227-229.

[3]陈宗懋.茶叶质量安全和茶产业的绿色发展[J].科技导报,2021,3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