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CT与 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分析

韩强

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


【摘要】目的:分析CT与X线在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收治疑似肠梗阻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收治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6月,手术治疗前将患者均以此接受X线、CT影像诊断。比较两类影像学诊断技术对肠梗阻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检出效果及诊断效能差异。结果:(1)CT诊断所得小肠、结肠肠梗阻检出率,绞窄性肠梗阻检出率及肠梗阻诊断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5;(2)两类诊断方式对机械性、麻痹性肠梗阻检出率及诊断特异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梗阻诊断中CT、X线诊断技术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但CT诊断发病部位、病理分型检出率及诊断效能优势明显优于X线诊断。

【关键词】CT;X线;肠梗阻;诊断效果


前言

肠梗阻是消化科高发急性疾病类型,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肠道原发性病变、肠腔堵塞、肠道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发病,且受病情突发性、急性进展特征影响,病情进展具有凶险性,需在接诊后及时开展诊断确认病因,对症实施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故手术治疗前的临床诊断结果对疾病治疗效果、治疗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应科学开展[1]。结合上述背景,特以CT技术、X线技术为研究变量,分析两类技术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临床收治疑似肠梗阻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收治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6月。75例患者,男43 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8.54±4.25)岁,肠梗阻症状发作时间(5.42±1.26)h。

纳入标准:(1)综合分析症状、病史等信息后,疑似肠梗阻,需行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2)患者意识健全,诊疗配合度良好,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确认既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史者;(2)确认CT诊断禁忌症者;(3)脱离研究者。

2方法

手术治疗前将患者均以此接受X线、CT影像诊断。

X线诊断中,引导患者完成腹部平片摄影检查,成像范围为膈肌顶至耻骨联合,先行站立位下检查,后行仰卧位下检查。

CT诊断中采用西门子SCOPE16排32层螺旋CT成像系统,取平卧位检查,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腹股沟范围,先行屏气下平扫,完成平扫后取高压注射器经肘中心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造影剂(100ml,3ml/s),药物注射35s后行动态增强扫描成像检查。

检查结果由放射影像科医师3名综合讨论后签发诊断结果;患者均于放射诊断后次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共确诊肠梗阻患者62例。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类影像学诊断技术对肠梗阻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检出效果及诊断效能差异。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连续性资料行t检验;定性资料行62c67016c8ab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检验,SPSS25.0统计学软件统计组间差异,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CTX线肠梗阻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检出率对比

分析表1:CT诊断所得小肠(89.74%)、结肠肠梗阻检出率(86.96%)及绞窄性肠梗阻检出率(88.24%)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性、麻痹性肠梗阻检出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CT、X线肠梗阻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检出率对比(n,%)

诊断方式

梗阻部位

病理类型

小肠(39例)

结肠(23例)

机械性(33例)

麻痹性(12例)

绞窄性(17例)

CT

89.74(35/39)

86.96(20/23)

87.88(29/33)

83.33(10/12)

88.24(15/17)

X线

71.79(28/39)

60.87(14/23)

75.76(25/33)

66.67(8/12)

52.94(9/17)

62c67016c8ab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4.0444

4.0588

1.6296

0.8889

5.1000

P

0.0443

0.0439

0.2018

0.3458

0.0239

2CTX线对肠梗阻诊断效能对比

分析表2:CT对肠梗阻诊断敏感度(88.71%)、诊断符合率(86.67%)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5;CT、X线诊断特异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CT、X线对肠梗阻诊断效能对比(n,%)

诊断方式

敏感度

特异度

诊断符合率

CT

88.71(55/62)

76.92(10/13)

86.67(65/75)

X线

67.74(42/62)

61.54(8/13)

66.67(50/75)

62c67016c8abb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8.0015

0.72222

8.3851

P

0.0047

0.3954

0.0038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CT诊断所得小肠(89.74%)、结肠肠梗阻检出率(86.96%)及绞窄性肠梗阻检出率(88.24%)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显著,P<0.05;(2)CT对肠梗阻诊断敏感度(88.71%)、诊断符合率(86.67%)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5。

肠梗阻作为临床常见急腹症疾病类型,病理进展中可由局部肠道梗阻后诱发腹腔感染、肠壁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尽早完成病因诊断、病理类型分析对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合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肠梗阻临床诊断技术以CT、X线为主要技术应用类型,但在实际诊断中发现,X线诊断虽可在局部肠段病理性变化后器官、组织密度变化下提供明显异常征象影像学诊断资料,但成像分辨率较低,对腹部生理结构深部肠段肠梗阻病变诊断局限性显著;相较X线诊断,CT诊断则可为病情诊断提供高分辨率、高质量成像结果,且多模式成像技术的应用可在积极提升空间分辨率同时,经相应图像处理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三维影像资料,提升病情发病部位、病理表现特征诊断精确性[2-3]

综上所述,肠梗阻诊断中CT、X线诊断技术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但CT诊断发病部位、病理分型检出率及诊断效能优势明显优于X线诊断。


参考文献:

[1] 韩火平,陈新. 腹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3):67-70.

[2] 原士超,范红燕,慕建成. 双能量CT与X线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1):9-11.

[3] 邵文. 肠梗阻应用超声、CT和X线检查对诊断符合率及安全性对比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