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预测的CT影像组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预测的 CT影像组学研究

王振龙 孙爱国

河北省沧县医院 河北沧县 061000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预测的CT影像学研究。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抽选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放疗后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数量为100,对所有患者实施CT影像学检查,并将其研究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影像学检查对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效果。结果:经过检查诊断,共有98例患者被检测为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占比为98.00%,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存在较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2例患者被漏诊,漏诊率为2.00%,对比可知,CT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漏诊率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特异性为98.22%,灵敏度为89.24%。结论:CT影像学检查可对肺癌患者放疗后的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防治。

【关键字】肺癌放疗;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可行性;安全性

前言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一种对人体生命健康有重大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男性、女性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分别占据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一、二位。肺癌的发病原因大致为家族遗传因素、职业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感染疾病、空气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1]。当前医学研究对于肺癌治疗的研究成果较多,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其中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疾病,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2]。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需要及早对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疾病进行诊断与并确诊。本文探讨了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预测的CT影像组研究,具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抽样调查法,抽选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放疗后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样数量为100。其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区间41~83岁,平均年龄(57.56±9.51)岁。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具体如下:

(1)CT扫描仪器选择:采用飞利浦 Ingenuity Core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

(2)扫描方法:扫描前,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扫描注意事项,提示患者取下身上所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以免干扰扫描仪工作。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将CT扫描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灵敏度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62c670f13c047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和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CT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扫描的对比分析

10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被CT扫描诊断出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占比为98.00%,其中有2名天兵被漏诊,漏诊率为2.00%;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相比,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和漏诊率均与其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x2=2.020,P=0.001,x2=2.020,P=0.155>0.05)。

2.2 CT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

据统计显示,1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真阳性,1例真阴性,有15例假阳性和40例假阳性,因而可知,CT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为97.78%,特异性为72.73%,可见CT影像学检查应用于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

3 讨论

肺癌是近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一种疾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是巨大的。导致肺癌的诱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经过临床观察与研究大致可分为家族遗传因素、职业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感染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空气污染等[3]。肺癌是职业疾病的一种,统计显示,大约10%以上的肺癌患者都与容易导致肺癌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密切接触过,铝制品、焦炭炉、福尔马林、空气污染以及工厂废气等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长期与这些物质接触,将会大大增加肺癌发病的可能性。为减轻患者的痛苦,需及时对其实施治疗。临床常用放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在放疗后可能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为促进患者身体康复,避免病情加重,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并采取治疗[4]

临床常常将病理学检查所得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参考,但由于病理学检查操作较为困难,且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伤害,因此,临床并不常用此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CT影像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开始被运用到医学临床的各个科室诊断与治疗当中。故而在本次研究中,就对患者采用CT检查,分析这种方法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区别。放射性肺炎的CT诊断应按照不同的分期对CT表现进行观察,早期CT可见呈斑片状边缘模糊影,中期呈大片状边界清楚影,内有支气管征和血管征

[5]。晚期照射野内索条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界较清楚,伴有胸膜增厚,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肋间隙变窄,肺体积缩小。若病变超过照射野范围,通常是照射野内的病变密集而明显,照射野外的病变较为稀疏。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CT影像学在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疾病的及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肖丹, 詹云.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 No.515(06):102-102.

[2] 陆琼, 毛佳蕾, 黄辰羊,等. FeNO预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 28(6):7.

[3] 陈文韬, 孙磊, 谭爱斌,等. 基于CT的影像组学特征同临床物理剂量特征预测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研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1, 38(6):5.

[4] 冯勤付, 郑苗丽, 曾强.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 30(1):4.

[5] 谭慷, 陈纪, 金劲松,等. 三维适形放疗并发放射性肺炎行CT诊断及其影像特点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