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李美微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优质护理。结果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心理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的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 护理实践;实践体会

前言

一直以来,医院专业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同时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现阶段,针对医患关系普遍走低的大环境下,我院开展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实践,探索优质护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其进行总结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心血管内科患者长期以来对我科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正常偏低。这次的优质服务实践活动本着让患者满意,寻求和探索优质护理模式,改变传统护理思维模式,开展主动的护理服务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比对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结果检验确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2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6~84岁, 平均为(59.3+5.7) 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为(5.2+1.3) 年。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4~85岁,平均为(58.6+5.6) 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为(5.4+1.4)年。两组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2.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以以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疑虑,以踩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如对于恐惧、焦虑者,应鼓励与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与鼓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对于抑郁、绝望者,除加强健康教育外,还要向患者多列举-些成功治疗的案例, 以缓解的心理压力,增加的治疗信心,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

2.2.2生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应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评估,如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时间、活动强度及用药情况等。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果,并指导患者每日早晨空腹饮用温水,以促进肠蠕动。同时,指导与教会患者进行腹部环形按摩,每次10~15min, 3次天,以促进肠蠕动。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卧床而腰背部酸胀痛者,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以缓解患者的腰背部酸胀痛症状,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生理上获得满足。

2.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进行评价[2]。而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主动性五大维度共25小项,每项评分为1~4分, 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5分。评分> 86分为非常满意;评分71~85分为满意;评分50~70分为-般;评定< 5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 (非常满意+满意满意) /总例数x100%。

3 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全面优质护理是-种“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护理模式,其期的是患者提高全面、全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满足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 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2.13+2.28)分、(50.17+2.23) 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66+3.10) 分、(55.70+2.95) 分;且肝预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表明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是通过健康宣教,使便全面得掌握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护理与治疗工作;心理护理,通过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更好地消除,使其心理上获得满足;而生理护理通过做好的护理评估,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及肌肉按摩,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生理上获得满足。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的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3.2讨论

相比与对照组的传统护理方法,即常规性的入院介绍和入院期内3次健康常识指导与2次/周主治医师交流和最终的出院指导,我院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优质护理流程进行实验性护理,优质服务流程主要包括:入院护理:面带微笑迎接患者,向患者阐述病室环境、负责医师及规.章制度,做好用床准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住院陌生感。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型成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遍来讲,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前后极其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严重影响了治疗与转归,故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护理评估的护理满意程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1)基础护理; (2)服务态度; (3)护理技术; (4)健康教育; (5)护理主动性这些方面。共100分,平均每项是20分,若总分85则为满意。由专人向110例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发放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问卷调查,回收后进行评分统计。总计评估对照组满意度达到66%,而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4%。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深化了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4 总结

注重人性化服务。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环境安静、舒适、干净、整洁、安全,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更换床单,合理摆放室内用品,避免发生磕碰、绊倒等意外。病房应定时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度。责任组长预约检查,专业陪护推送检查。病房内也可播放一些优雅、舒缓的音乐,可消除不良心理,促进睡眠。定时探视,满足患者的关怀需求。可定制床边工作车,使床边工作与记录更方便快捷,及时观察、记录病情的变化。设立订餐、送餐服务,出院制定联系卡,便于电话回访。

加强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要实施健康教育,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相关医生及护士,履行告知义务,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出院前应加强教育指导,包括饮食、用药、运动、日常生活指导,出院后应定期随访,降低疾病复发率。心血管内科病区大部分为慢性性疾病患者,病因复杂、病情不稳定,往往需要长期住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故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的护理必须保证基础护理的有效落实,才能保证其他服务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谭洁梅.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 000(016):157-158.

[2] 杨秋芬.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019):112-113.

[3] 刘欣.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之路, 2018(3).

[4] 孟杰.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7):136-137.

[5] 徐成艳.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012(00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