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技术改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城市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技术改造探析

陈甲林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125


摘要:滨河公园以水为纽带促进区域空间“缝合”,功能上更为复合,展现出更强的生态韧性和可持续性。本文主要以具体滨河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梳理,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创新性的提出针对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和生态技术改造,以期为全国类似公园项目提供具有实操性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滨河公园;园林绿化;生态改造

本文重点以广东某滨河公园工程为例说明公园园林绿化和景观改造措施和手段。在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和生态改造中,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以生态修复的视角,提升水景观、植入水文化,增设亲水便民设施和公共休闲场所,局部保护与修复自然岸线,打造以水为纽带具有生态、景观和文化休闲功能的复合性公园,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带动经济活力的运转。

1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和生态技术改造总体思路

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和生态改造是一种强调全域统筹管控思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的原则,守护自然河流生态安全边界,以河流自然生态的保护与恢复为首要目标,总体依托绿色空间,承载休闲游憩、文化展示等多元化的功能,能有效保障生态承载力、缓解资源压力,更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有效保障生态承载力、缓解资源压力,更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1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基础任务

广东某滨何公园全河岸段无排污口,无市政雨污管道,水环境优良且水资源充沛;河漫滩多,是植物及水鸟鱼类重要栖息地,水生态较好。但治水不治岸的治水方式取得的效果不佳,未能实现长久根治,导致目前场地人气不足、使用率较低、景观游憩空间亟需提升。因此,本次改造明确了“5+1”重点任务,即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五大建设任务和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一项提升任务,明确了应采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保障碧道所在河湖生态流量,明确了碧道建设应保证生物多样性只增不减等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如结合岸边植物生长茂盛但杂乱,植物种类多而无序现状,将沿线清杂,裸露的滩涂地进行专项植物施工改造,维持较好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进行美化提升。

1.2营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地域特色空间

以岭南特色文化资源为背景,在本滨河公园园林绿化和景观改造中需要重点考虑进行岭南地域特色空间生态构建。除了注重广东本土植物种植外,在重要节点雕塑、互动小品空间以及驿站墙体展示中分区域置入当地主题文化,让景观空间的塑造具有地方的标志性与归属性,让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全新的具体形态展示出来,激发市民和游客了解和探索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恢复传统活动及其承载空间,促进人与环境健康发展,也是滨河公园建设的重要使命。

1.3打造复合功能的公共空间

在滨河公园的景观生态整体改造上,要以公共空间景观为主,集约化利用多种形式空间,以实现开放空间量的扩展,通过“集约整合”立体化保证公园拥有更多可供公共活动的空间。同时集中力量打造个性鲜明、凝聚包容、丰富多元,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功能空间体验。如结合本滨河公园的现状发展条件及资源禀赋,形成“城市门户区—文化溯源区—生态体验区”三大层级的功能区。分层级的景观功能改造,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园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同时也促进了土地功能的混合利用,有助于增加区域活力,提升滨河公园的吸引力及流域竞争力。

3滨河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改造策略

3.1结合利用公园现状场地,保护并扩大绿化面积

公园绿地是一个功能混合的绿色开放空间,在观念更新和生态引领的基础上,本滨河公园在进行施工改造时,利用公园线性空间的连通功能将包括公园绿地在内的这些绿地资源联系起来。同时在植物绿化的处理手法上,采用“堆、挖、种”方式。首先,根据场地的大小及所种植植物的品种,对其进行0.4-1.0m的堆被,为打造高低起伏,种植有层次的植物提供种植基础。如在园区重点地段根据需求种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丰富植被季相,提升植被观赏效果。植物整体框架采用复层林、异龄林、混交林三种乔木的配置方式,形成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的森林结构,增加群落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根据植物的功能,在地面挖出体量合适的下沉空间,为营造自然、舒适而又富有变化的环境和植物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后,根据视线的远近、背景的强弱、场地的大小等等,种植高、中、低3-5层的多重植物景观,或开或合、或收或紧等方法,为营造不同的场地环境和植物空间提供植物基础。如在景观提升的基础上,强化植物的生产、生态和科普功能,通过打造滨水游憩区、湿地植物科普区、花田观赏等参与性植物景观区加强人与自然的互动,为游人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体验。


3.2重建公园自然生态系统

滨河公园的生态改造应立足生态系统现状,以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前提条件,通过水体治理、水质提升、生境恢复、绿地系统打造等手段改善滨水地区的环境质量。本滨河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主要通过如下策略:

首先,水元素作为滨河改造建设的核心构成要素,良好的水质是滨河公园环境品质提升的基础,因此,水污染的治理与水质改善应是滨河公园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对于本滨河公园的改造中,重点考虑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没有设置阻洪设施,没有过度干扰生物栖息,科学协调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关系。同时水安全提升建设工程主要在在已有的干堤基础上进行,并根据现状地形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原堤身断面,争取达到较高的原堤身利用率,节省回填工程量。

其次,在公园生态廊道的基础上,将碧道绿地系统向周边渗透,与周边绿地系统相连接,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由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带动区域的整体环境提升。

3.3凸显公园自身景观特色。

在尊重地域特色、融合当地传统节日活动和民族风情的基础上,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质量提升,如对水体、地形、植物、小品等综合性打造。本滨河公园尤其注重对岭南特色植被应用,同时针对植物的生物特征规划不同主题的植物分区,做到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赏。

以生态安全需求为指引,项目从整体资源属性角度考虑,将整个区域划分为河口景区、内湖景区、门户景区三大部分。河口景区位于公园北部,景区形状狭长,地势平坦低洼,对城市蓄洪、滞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河口景区的园林绿化和生态技术改造主要表现在尊重生态修复基础上,凸显岭南特色,进行九个特色区的营造。对于内湖景区,本项目主要对滨河岸线进行更接近自然形态优化。同时,为了满足市民游赏内湖的需求,进行生态湖心岛、湖岸大草坪、游船码头和儿童游乐场等趣味景点建设。内湖景区植物种植主要分为“樟桂飘香”、“荷塘月色”、“芳香花园”三大部分。门户景区是连接外部城市的重要节点,采用分层级、分种类的形式进行游步道建设。

4总结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改造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课题,本文以提升生态系服务质量为目标,重点以滨河景观改造为例,将生态安全理念运用滨河园林生态绿化与景观改造建设中,实现由单一模式的公园绿地向复合功能、地域特征明显和生态质量提升的多维度公共空间进行转化,实现城市生态景观再塑,让生态景观的功能性不再单一化,为滨河公园建设与实践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马汉金.永定县凤山公园植物资源现状与林相改造提升思路[J].绿色科技,2014,08:34-36+38.

[2]张漫君,张曼胤,魏圆云,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提升方案探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0,16(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