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铁路车流组织的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对加强铁路车流组织的研究分析

刘佳明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车流组织在我国铁路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善和提高车流组织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改进,本文是基于我国铁路车流组织特点,分析装车地车流组织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在列车编组方面通过公式的改进强化了装车地的时间标准,更准确地为装车地提供开行方法,即开行直达,文章还从径路方面进行优化,进而从多方面节约运输成本,并从管理组织上提出一些建议做好车流组织。

关键词:铁路;车流组织;措施

在交通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在城市交通时空资源总量约束下,充分挖掘道路通行能力。合理利用现有道路时空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车流组织应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一、车流组织定义

车流组织是指机动车车道管理行为,包括单向交通、变向交通、禁行管理等三种交通管理措施。单向交通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路段所有机动车道对某些类型(或全部)车辆允许通行方向唯一;变向交通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路段上某些机动车道对某些类型(或全部)车辆允许通行方向(或车辆类型)呈现周期性变化;禁行管理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路段上所有机动车道对某些类型(或伞部)车辆禁止驶入。此外,由此衍生的交叉口禁止左转弯也是车流组织的一种形式。

二、现行车流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

(1)在执行列车编组计划的过程中,对于同一到站的车流集结,由于车流到达不均衡,当先到达车组与后到达车组间隔时间较长时,若该车流继续等待集结,则列车集结时间将过长,若将先到达车组编入较近的列车流,则应编入第一到站还是第二、第三到站的列车流,由于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此时作出的任何决定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2)技术站车流组织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减轻线路封锁对车流造成的影响。例如,技术站所衔接区段进行3小时封锁施工时,若技术站利用列车运行图的抽线时段集结更远的列车流,就可以减少集结车流在前方技术站再次进行有调中转作业。对于此种情况,技术站应如何调整直达、直通列车的编组计划,目前的车流组织模式对此没有具体要求。

(3)技术站车流组织指挥权存在多元化,各单位、各工种间容易产生联系脱节。在诸多单位与工种间,当某个环节运输生产进度滞后而又没有及时通知相关工种时,就会造成车流组织的混乱。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司机按规定时间出乘而列车没有编好,或者机务段没有按列车开车顺序放行机车导致机车在车站倒钩待避等,这些都是多元指挥造成联系脱节的表现。

(4)当技术站列车密集到达或密集出发时,没有根据机车的运用状态适当安排机车不进段交接,而是执行机车固定交路模式,容易造成机车整备台位及机车出入段咽喉能力运用紧张,进而影响列车出发。

三、有关对策建议

3.1解决车流组织理论的适用性问题

3.1.1列车编组方案的优劣判断

技术站开行列车的数量主要受运输能力的制约,包括技术站编发列车能力、区段线路容纳列车能力、机车交路的配合、列检作业等。在这些因素中,同一时段内的区段线路容纳列车能力决定技术站列车开行的最大值,在该限值的作用下,机车交路、列检作业进度、技术站发车能力进一步控制技术站列车开行的数量、顺序、时刻,从而影响列车的解体和编组。铁路运输的产品是以车辆为载体的货物或人的位移,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可以用“车·公里/单位时间”来表示。在正常行车条件下,由于列车技术速度、施工天窗、旅客列车运行线是固定的,在同一时段内列车所产生的“车·公里”由技术站编组列车的质量决定。列车编组质量主要表现为列车由出发到解体所走行的距离。因此,反映技术站车流组织的效率及其效果,可以用技术站在单位时间内出发列车产生的“车·公里”来衡量,“车·公里”越大说明车流组织方案越好,可以此衡量列车编组方案的优劣。

3.1.2技术站车流组织时间周期的确定

车流组织的时间周期应主要考虑计划编制的现实性、计划执行的可行性和增强车流组织预测的准确性。为此,确定以6小时作为车流组织的时间周期是比较合理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技术站车流的集结受列车到达的影响,采用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后,列车运行3—4小时阶段计划能够较好地实现,而车流在技术站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至少要有1—2小时的过程,因此6小时的车流计划是可以确定的。

(2)调车组每日的非生产时间一般包括2次吃饭、2次交接时间,以此划分4个阶段的生产时间,若非生产时间每次占用30分钟,则每个阶段的生产时间约为5.5小时,这与6小时的车流组织时间周期是相适应的。

(3)与“一昼夜”相比较,6小时制的预见性较准确、操作性较强。

3.1.3解决直达、直通、区段列车的编组问题

一般情况下,系统默认按相同到站分别集结列车流,当开行一列直达(直通)列车所产生的车辆平均在站停留时间大于该方向中转车辆平均停留时间时,若模拟推演的列车发车时刻所对应的列车运行图没有空闲运行线,则该车流将继续等待集结,反之则自动归入该方向次一到站的列车流内。对于区段车流,系统将默认单独集结。

3.2建立相应的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

(1)建立列车数据库。货物列车按编组的相同到站进行分类,一般由两种方式确定:技术站对技术站;技术站对产生大量装卸作业的中间站。将车流按运行径路确定相应的到站,把同一到站的车流组织成列车,以此建立列车数据库。

(2)建立列车解体信息处理系统。建立调车机

进度跟踪系统,可以采取人工打点或自动采点的方式。

目前车站信号员执行调车计划都是完成一钩划一钩,人工打点不会增加劳动强度;在技术站普遍实现微机联锁的条件下,信号状态都能反映在计算机上,使调车机进度自动采点成为可能。根据列车预确报,调车场分类线使用情况,列检及现车检车情况自动生成列车解体调车作业计划,实时反映调车场车流集结进度。

(3)建立列车编组信息处理系统。根据确定的发车方案编组列车,自动生成编组列车调车作业计划,实时反映调车机编组进度。

(4)完善机车运用信息处理系统。根据机车油量、水量或其他运用物资确定机车走行公里,根据机车走行公里确定机车整备与检修计划,结合列车开行种类确定相应的机车交路。

(5)建立列检作业信息处理系统。实时反映检车进度,扣修计划能及时传输给解体进度跟踪系统。

3.3系统功能及工作控制流程

(1)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进度信息能实时传输给相关环节,相关环节据此自动调整本部门的工作,并将调整信息实时进行反馈。

(2)系统自动确定最优化的车流组织方案,并依次确定相应环节的工作方案。工作控制流程为:根据3、4小时列车到达计划确定技术站6小时车流计划,根据列车出发计划确定6小时列车最优出发方案,并以此确定编组、解体、机车运用、列检工作计划。

3.4管理组织能力优化根据电化

①加强日班计划,做好动态管理。在编制日班计划时,要注意扭转只重数量指标甚至盲目追求数量指标,而不重视质量指标甚至牺牲质量指标的现象。加强对质量指标的分析力度,对运输技术指标完成的好坏要及时分析,采取对策,以提高运输效率。②做好运输生产“结合部”的工作。③建立有效的分析考核制度。④加强技术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结束语

车流组织在我国铁路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善和提高车流组织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改进,面对近年来国外一些城市出现的单向交通道路恢复双向通行的客观事实,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对车流组织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适应中国交通特点、符合车流组织要求的适用条件和评价方法是车流组织研究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谷玉锟.青岛铁路枢纽车流组织优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4):30-35.

[2]赵娟.考虑车流组织模式的铁路车流径路优化研究[J].铁道学报,2017(07):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