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殖放流站建筑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鱼类增殖放流站建筑设计探究

阎慧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鱼类增殖放流站是目前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重要的建筑类型,它关系到当地水域的鱼类恢复和增殖状态。如何设计出一个满足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需要从选址、分区、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文章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论述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鱼类增殖放流站;建筑设计;环境;管理

鱼类增殖放流站是应对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坝阻截原因导致的当地野生鱼类无法洄游产卵的现状,进而研究发展而来的一种特色建筑类型。纵观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越来越被重视,建设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类增殖放流站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鱼类和水质情况,人工选择科学的养殖方式,配合建筑规划设计,建立鱼类保护区域。因此,做好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筑设计工作,可以保护甚至增加当地鱼类资源,不仅能够减轻因大坝修建引起的自然环境破坏、鱼类多样性降低,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营,甚至能够对当地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补充拓展。鱼类增殖放流站作为建筑学在水利建设领域绿色生态设计应用的特色建筑类型,从初期规划、方案设计,到后期运营全过程阶段都应采用生态科学的设计理念,摒弃快速粗放型建设模式,从而避免鱼类增殖放流站无法起到预期功效或无法长期维持运营,避免因荒废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合理运用建筑设计方法要素,结合当地风貌特点,可以让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更加契合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

1 建设选址

1.1因地制宜

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一般位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永久性建设用地范围内,首先要充分收集当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水源水质以及当地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基本资料,系统分析选择最优站址:站址应具备较强的防洪能力,地质理想,具备良好的交通、用电、用水等基本建设条件。设计应依据站址山势地形,尽量顺应山势的自然坡度,就势布置各个建筑物,依据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功能划分建筑组团,如养殖生产组团、科研办公组团、辅助设备组团等,总平面图的规划布局按建筑组团分区域设计,减少土方开挖量,尽量做到挖填平衡,避免不必要的开山凿地,建议巧妙利用地势高差、植被绿化带、河水流域等自然条件进行组团划分,满足建筑功能分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形态,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

1.2养殖工艺

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还应结合当地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水资源相关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制定的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功能和任务,结合拟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根据不同鱼类喜好确定不同的养殖生产工艺。不同的养殖生产工艺会导致最优站址的选择不同:流水养殖工艺应选址在与水源有一定高差的地方,同时保证水流充沛和水质良好;静水养殖工艺则需要用地相对富裕且可以就近取水;循环水养殖工艺则可以用于水源和用地都相对紧张的站址。除此之外,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对于水温也有不同要求,做相关建筑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可研报告相关技术指导和要求、客观基地条件、鱼类生态习性。简而言之,鱼类增殖放流站的选址不仅应满足建筑学的设计要求,还应符合水产养殖和环保的相关要求。

2 分区设计

2.1生产区域

鱼类增殖放流站生产区是苗种生产养殖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室内养殖车间、野生亲本养殖池、野生亲鱼培育池、鱼种培育池、活饵料培育池等各类专业生产厂房和室外功能区。该区域建筑一般属于工业厂房类型,建议采用单层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建筑,跨度满足养殖池、培育池尺寸要求和养殖研究需要,同时保证必要的辅助办公用房如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等的合理配置。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做好厂区内的洁净水和排污水的分流处理,保证养殖用水的安全性。鱼类养殖应保证良好的采光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因此在进行养殖车间设计时,可以采用高窗控光、保温和通风,高窗设计应注意建筑防水的处理,必要时可咨询并采用行业内成熟企业提供的高质量成品及工艺。除此之外,设计还应保证厂房区尽量不对室外培育池、养殖池造成大面积的光线遮挡,室外鱼池还应考虑鸟兽虫鼠的防护措施,避免鱼种遭受侵害。鱼池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需求的形状外,还可以与景观和风貌打造相结合,考虑美观和人性化设计有机统一。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建筑和室外功能区分别集中设置、合理优化布局、节约用地,同时考虑建筑与交通路线的合理衔接,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厂房区可采用鱼骨式布局方式,使各个养殖厂房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又可以通过主副道路方便到达其他厂房,周边辅以绿植小景,可以集约打造生态生产园区。

2.2生活办公区域

该区域主要是作为鱼类增殖放流站工作人员办公研究的主要活动场所,通常包括办公、住宿、养殖监控、科研展示等功能。该建筑一般属于民用建筑范畴,功能要求相对灵活,根据不同项目,设计内容会有较大不同,需要设计时仔细研读项目任务书并聆听甲方诉求,因时因地具体考虑。如果需要综合考虑办公、住宿、展示多个功能时,则应首先对功能进行逐层细化分类,按照动静分区、内外业务分区等建筑设计原则,或按照独栋分层划分功能,或按照多栋庭院式划分功能,从建筑学角度,结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如办公建筑规范、宿舍建筑规范、餐饮建筑规范等和防火疏散要求,给甲方提供合理化方案和建议,使可研人员、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参观人员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建筑使用体验。办公区建筑设计除了满足自己区域的合理规划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其与生产区域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绿化带或者休闲步道、景观小品进行分隔,既保证能快速到达,又不会对养殖区造成较大干扰。作为建筑群内最重要的形象展示建筑,应根据周边环境、地域文化、功能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设计,合理运用建筑元素,打造视觉亮点。

2.3辅助区域

辅助区域主要包括养殖废水处理等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支持建筑运行必须的电气配套设备等,此类建筑用房应尽量远离养殖核心区,减少对养殖鱼种的干扰,一般可与整体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统筹考虑,选择合理的地点设置消防水箱、水泵房,选择最优电缆接入路径,节约成本,同时避免配套用房和设备对整体建筑风貌造成破坏。

3 建筑与环境

3.1景观设计

鱼类增殖放流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园区建筑群,作为鱼类生态保护建筑,不仅应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绿色生态展示效果。建筑设计应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绿化景观、小品建筑、园林步道等赋予建筑绿色、生态、自然的特征,同时对当地的植被物种,特别是生长年限已久的树木,应尽量保留保护,设计成园区特色景观点,把室外养殖区和景观区结合打造,使室外养殖区不单单是一个一个单调的鱼池,可以在满足鱼类安全繁殖的基础上,对鱼池进行景观设计美化,条件允许的项目还可以考虑打造成鱼类养殖科普基地,接待对外参观人员、进行养殖园区科普直播等,增强鱼类养殖的公共宣传,将鱼类增殖放流站建成一个集鱼类养殖、园林休闲、科研创新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水利园区。

3.2风貌设计

鱼类增殖放流站作为一个大体量的建筑群,应充分重视建筑风格与当地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建筑师考虑的不仅仅是完成建筑的基本功能,还应该让建筑成为当地的名片、视觉的亮点。若建设项目位于或者毗邻自然景观区或人文景观区,则更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调研当地建筑风格、历史发展,沿用或者提取相关建筑风格要素,采用符合当地风情的建筑风貌设计,控制成本、理性创新,使建筑可以在功能、生态、美观方面有机统一。

4 建筑管理

4.1多维度设计及运营

针对目前部分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营效果不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问题是模式单一,缺乏经济收益导致后期缺少技术和资金投入。因此,规划和设计阶段,我们应该结合之前研究的相关方面,将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成为集养殖、科研、宣传展示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建筑,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赋予足够的建筑美学元素,多维度打造设计,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如果毗邻景观区,还可以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区域宣传名片。另外,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的相关合作,共同打造合作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立高校学习基地,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

4.2可持续发展理念

鱼类增殖放流站应从规划环评阶段开始,对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的整个流域的鱼类增殖繁育制定一个统筹优化的方案,防止不同地点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出现雷同功能,造成资源浪费。该建筑类型的设计建设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后期管理和运营是鱼类增殖放流站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中小型水利项目,对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绿色生态环保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容易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提供水产部门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培养管理人员、设计人员设计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鱼类增殖放流站建筑设计不应该千篇一律,不能按照一个模板安装建设,而应该根据不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地点及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而且,建筑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慎重规划,充分尊重当地环境和风情风貌,尽量满足项目要求和业主合理的诉求,不仅保证其能顺利建成,更应保证其顺利运营,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实现建筑设计和水利设计共赢,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谭清顺. 尼尔基水库鱼类增殖站设计[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3):142-144.

[2] 周史宏. 乐昌峡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设计与建设[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2897-2897.

[3] 唐明武. 苏洼龙水电站鱼类增殖站的建设管理[J]. 四川水力发电,2018,37(6):129-130.

[4] 王晓媛,张西香,齐国新,等.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建设和运行模式[J]. 云南水力发电,2018,34(2):10-11.

[5] 王一帅. 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浅析[J]. 建筑与装饰,2020(25):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