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

李彤

身份证: 342623199108027917


:社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其功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水利建设工作者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积极运用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效果明显。本文对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对其主要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绿色环保,满足社会长远发展需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基本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在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保护、景观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护坡的建设与发挥其生态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注重对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并从稳定生态环境、有效转化水能角度出发,完善水利工程边坡综合治理措施。

一、河流河道生态护坡的基本作用

(一)防洪抗旱

生态护坡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它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的河流生态护坡工程,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干旱。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可以使河流的流速得到合理的调节,并与水体的实际情况相适应[1]。而在遇到洪水时,由于其包含大量的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洪水的冲刷。在高温天气下,植被也可以通过释放自身的水分,有效地减轻河流的干旱。

(二)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人们通过修建生态护岸工程来维持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使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在建设生态护坡工程时,工程师们会深入地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物种间的平衡,并能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时,必须对河道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合适的种植方式,以保证其与当地植被的协调,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提高景观的价值

河流生态护坡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工程,在河道四周设置生态护坡,可以提高整个流域的景观效果。在河流生态护岸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在河岸上栽植花草树木,既能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又能美化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而在现代水利工程的效益指标要求下,设计人员要以美感为标准,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植物、水体为主要内容,营造出更加美丽的风景。

二、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要点

(一)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在河流生态护坡建设中,可以采用人工植草护坡技术,即采用人工播种法在河岸坡面上种植草坪。在选择所需的草系时,一定要选择具有较强根系和较好固土性能的草本,以防止水利建设边坡土壤侵蚀。在坡面上采用人工铺草的方法,特别是坡度较小的土路堤边坡,采用平铺草皮作为防护措施。对于行洪流速较大的迎水斜坡,采用人工植草护坡技术是不合适的。

(二)土工材料固土护坡技术

在水利建设中还可以利用土工材料进行固土护坡的施工。在实际应用这一技术时必须对植生毯、生态袋、三维植被网等主要应用方式有一定的认识。三维植被网使用的是聚丙烯等聚合物,经过处理后,可以形成一种结构疏松、柔韧、高度合理的固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植被在护坡上的根系通过网眼,使其达到平衡生长,如图1所示。

202003021123119328.jpg@0e_0o_0l_400h_400w_50q.jpg

图1三维植被网

还可以与草皮、土壤表面等进行复合,达到了对坡面的保护。为了更好的固土护坡效果,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建立立体的植物网络,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选择适当的植物,建立立体的护坡植物,同时进行填土植草等,以实现固土护坡。生物活性无土植物毯护坡技术的施工,主要采用纤维束作为主体,然后在护坡上做一个固定的植物培养皿,然后在容器中种植。而在植物方面,一般选用有根系的植物,并考虑到环境美化、施工成本等方面的需要,选用当地的具有根系的植物。在这一点上,将预先选择好的部件放置在斜坡的不同部位,或由中间到两侧进行。纤维束是一种可以不断吸收水分的物质,当它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后,就会变得更加沉重,从而避免了堤坝和坡道底部的泥土和岩石的流失。另外,随着植物的成长,根系会不断延伸到堤坝和坡道的底部,通过根系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护坡的崩塌。同时,绿化绿化也能起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活性植物地毯护坡技术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合于坡度小于45°的强风斜坡;二是对坡面的要求,也就是要保证土壤中的有机物,以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活性的无土层护坡技术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首先要在建筑框架内填入无沙混凝土,使植物利用这些空隙进行生长,使其与混凝土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生态护坡体系的特点是:生态混凝土可分为两类:一是土工格室和一种有机客土层。有机客土层由生物添加剂、草炭、石子、保水剂等组成,在进行工程时,应将其与坡面的原始土体相结合。在生态水泥土工格室中,植物的根须会慢慢的深入到土壤中,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的根系会不断的向下延伸,形成一个三维的根系网络,这样,就可以让喷灌层与斜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2]。其次,在生态混凝土护坡的建设中,加入了一些可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的助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碱度,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活性。

(四)植草砌块型护坡技术

在应用植草砌块型护坡技术时,施工方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既要保证渗透性,又要注意保持水分。在构筑植物型生态混凝土时添加缓释肥和土壤,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以多孔混凝土为基础,其中植草砌块式生态护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植被的生长需要,并可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达到植物生长的需要。采用植物砌块式生态护坡,可以防止暴雨造成的大面积暴雨侵蚀,具有造价低廉、施工迅速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

结束语:

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下,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以生态效益为主要指标,积极实施,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生态护坡工程,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针对河道生态护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人工植草护坡、水利喷播护坡、土工材料、混凝土护坡、生态护坡、网格生态护坡等技术,通过对技术适应性的掌握,合理的对技术进行应用,严格把控技术细节,全面提升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凌敏,王斌.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6):97-99.

[2]覃仁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1(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