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8
/ 2

改善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李琦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林业建设工程中,林业资源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林业部门应重点做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并保证林业经济管理深入至森林栽培、保护、利用等各个环节,促进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看出,林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强化保护林业资源,做好培育、保护、综合开发等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适度管理林业生产周期,结合实际经营问题,分析生产要求,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林业长远自然发展,为全面建设林业工作提供更多动力。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和谐发展

林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林业经济管理是针对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管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林业经济管理能够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应当进一步强化林业经济管理,加强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助推现代林业的高速发展。

1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林业发展理念落后

由于发展理念落后,更多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关注更重要的林业经济管理环节,且部分林业企业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理念,林业资源获取方式并不科学,存在乱砍滥伐行为,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林业资源开采不合理

相较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管理模式,我国林业资源开采并不合理,林木开采过度,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尤其当前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过度开采缩小了我国的绿植面积,影响了整体的经济走势。

1.3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林业属于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当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较为松散,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着林业市场化进程,减弱了林业经济管理效果,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林业出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态势良好,但林业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低,没有融合市场需求的区域,林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阻碍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1.4林业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缺乏完善可行的管理机制,无法激发林业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林业经济管理效率。其次是林业经济分类不明确,没有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林业经济管理方案,无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林业职能部门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经济体系不完善,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1.5林业执法力度不强

虽然我国在大多区域设立了林业检查站,但依然存在管理问题,执法力度较差。比如部分区域没有结合林业经济需求制定监管方案,且部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完全掌握系统的林业法律知识,减慢了林业执法进程,降低了林业经济发展水平。

1.6林业科技含量较低

首先是育林造林方面没有引进先进科技,林木成活率较低,成本增加,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次是林业管理方式落后,植被分布不科学,外界环境很容易影响造林成活率,增加了育林成本。最后是林业经济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无法深度开发林产品,产业链补偿力度较差,产品附加值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1.7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首先是林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无法在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灵活引入科学设备。其次是管理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林业经济管理期间更多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最后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影响了林业造林效果,降低了经济利润。

2改善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的建议

2.1提升林业环保意识

首先应借助海报、宣传栏、互联网等方式强化宣传林业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公交站的广告牌、公园公示板、小区公示板张贴保护宣传资料等,实现全民保护林业。其次应在公益广告中植入林业保护信息,吸引大众注意,通过名人效应提高人们的林业环保意识。最后是采用网络宣传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等平台宣传林业保护的意义,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倡导全民保护林业环境。

2.2合理开采林业资源

为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相关部门应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开采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林木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若开垦速度超出正常生长速度,将会导致滥砍滥伐现象,降低林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倡导绿色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倡导持续发展,合理开采林业资源。

2.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链结构并不合理,相关部门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改变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实际运行期间,林业应采用循环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合理开采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林业生产土地,且还应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林业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益。

2.4完善林业管理机制

为了实现林业的和谐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完善的林业发展规划,构建与林业经济相关的管理机制,提高林业产业效益。首先,应完善林业相关的管理规章,设定科学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使更多林业工作人员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其次,应科学划分林业经济工作,实际调查林业市场需求情况,落实相关制度,制定经济管理方案,科学衔接林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林业相关部门应完善自身职能,构建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为林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2.5强化林业执法力度

首先应强化管理林木砍伐工作,制定严肃的惩罚行为,严格管制滥砍滥伐、违法加工以及过度开采等行为,修订完善现有的法律机制,强化约束人们行为,通过严厉的执法工作,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机率,达到合理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其次应强化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知识讲座等形式为人们讲解林业执法流程,播放案例,加强人们对林业保护工作的认识,做到自觉遵守规章。最后应严格监管木材流通市场,明确木材流通量,保证有证运输,严格惩罚无证运输、超运等行为。

2.6合理引入科学技术

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遵循基本规律,引入科技手段,强化林业养护效果。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以科技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引入科学技术防治林木病虫害问题,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谐化发展。另一方面,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培养树种,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同时,还应研究适应林区的物种,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产经济。除此之外,还应借助科学技术深加工林木资源,获得更大的林业生产效益。

2.7强化林业人才培训

首先,林业部门应针对林业经济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其了解最新的林业发展政策,并严格落实至具体工作中。必要时还应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加入。最后应引入社会监督,严格约束林业工作人员行为。相关部门应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整体提高林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学习塞罕坝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洗涤思想,提高个人素质。相关新闻媒体也应加大对林业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及时追踪报道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理念的推行,林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多人们重视,相关部门应强化保护林业资源,并结合市场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构建切实高效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促进林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雅杰.有关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1,(20):26-27.

[2]毛瑛.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