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居住空间设计——以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保健休养中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机构养老居住空间设计——以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保健休养中心为例

刘艳东

身份证:150203199210250942

摘要:针对现阶段机构养老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保健休养中心为案例研究,探究现阶段中高端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合理化设计,满足老年热需求同时提升养老居住品质。

关键词:机构养老;居住空间;案例研究

一、背景

随着社会转型养老需求的加大,养老项目成为房地产开发热点。如何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同时提升养老品质成为机构养老越来越重视的因素。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养老机构多为功能单一且只能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缺乏配套完善的大型中高端养老设施,本文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老干部保健休养中心为研究案例,探究现阶段中高端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设计。

二、项目概况

1.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南角,科尔沁南路地西、惠民街以北、额尔敦街以南、阿荣路以东的新规划高端人文服务区内。项目正南3公里左右有已开工的第二附属医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医疗条件。

2.规划布局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采用集中式布置方案,各栋公寓楼和管理服务活动区均通过空中连廊与功能服务区相连接,以满足入住老干部在生活区与活动区间相互走动、探望的需要,也满足服务人员方便快捷的到达各栋公寓楼,对入住老干部的生活起居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

3.设计理念

3.1功能复合

本项目有功能服务楼、文体活动楼、管理活动楼、员工公寓楼、老年公寓五大类建筑,可满足老年人生活与精神多方面需求。一方面活动空间相对集中,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相互沟通交往,构建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生活区相对独立分散,保证老年人生活的私密性并形成安静居住环境。

3.2多层级漫步系统

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室外的景观绿地步道、休闲广场、健身活动、游乐休闲等场所构成一级漫步系统,以空中连廊串联各建筑形成了二级漫步系统,老年公寓走廊空间形成了三级漫步系统,各层级系统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老年人健康漫步系统。

3.3满足不同养老模式

根据自理程度不同,机构能满足健康型、介助型、介护服务的老年人,根据入住时间的不同,也可以分为长期入住模式和短期入住模式。最大程度满足不同老年人需求。

三、公寓空间设计

1.平面布局

地下一层为设备间、锅炉房、戊类库房,首层办公,二至十二层均为老年人居住用房,且每个护理单元包括餐厅、活动室、护理站及配套用房,单侧走廊宽3.6米,方便老年人行走锻炼。十三层为满足老年人活动的阳光房。

2.居住空间

2.1居住空间套型与居住模式

2.1.1独居模式与混居模式

户型1

图1户型图一

独居老人可选择的户型有三种,B1面积最小,仅包含卧室与卫生间,空间紧凑,满足居住最基本需求。B2B3户型除卧室、卫生间增加了起居室,满足入住者接待会客需求,起居与卧室实现动静分离,私密空间不被打扰,较前者居住品质大大提升。

户型2
混居或老年夫妻也有三种户型,分别有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其中包含卧室2户型图二

1+卧室2+客厅,卧室1+卧室2+客厅+厨房,卧室1+卧室2+备用卧室+客厅+厨房。分房居住既有利于节省空间又能保证入住者相互不打扰。C1户型是较为经济的两室一厅,两卧室直接朝南向卧室光照良好,但客厅光照较差,客厅直接与卧室相对,对卧室干扰较大。C2户型客厅将两间卧室分离,并给与客厅以良好光照,卧室间、客厅与卧室间干扰都大大降低,更符合居家入住形式。C3户型位于公寓楼端头,是整个公寓中面积最大的户型,其增设了备用房间作为弹性空间,可用作保姆房或亲友看望的备用卧室,能够较好的满足高端养老人群的需求。

2.1.2长期模式与短期模式

图4长短期模式流转图

结合运营模式来看,入住者分为长期入住和短期入住,短期入住主要针对前来医疗保健、参加文体活动或需短期照料的老年人,需要服务时来入住,结束服务时返回原居住地,这类人群较适合户型较小的B1B2B3居住户型,价格较低,流转便捷。而C1C2C3户型更适合长期入住的人群,使用空间较大,便于入住者形成居家养老的舒适感,此时医疗、健身房成为他们的配套服务,最大限度盘活了休养中心资源,而短期入住者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转化为长期入住。

2.2居住空间构成

2.2.1单元间

每层居住空间呈一字型排列,全部居住空间为南向争取最大日照。每层为一个组团,每个组团包含一个护士站、餐厅、活动室,以电梯为单元划分的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包含两部电梯、一部楼梯满足疏散需求,每个组团约服务10位老人,小规模组团化便于管理人员与入住老人沟通联系,方便照料,管理区域分配合理,更有利于形成组团内居住者良好关系,使老年人拥有归属感。

2.2.2单元内

起居室作为柔性边界区,将居住空间与走廊空间过渡,使老人能看到外界发

生的一切,激发老人参与性,而又保证老年人居住的私密性。因此在多室房型的空间卧室与客厅设置可视化玻璃,一方面加大客厅采光,另一方面可视化玻璃更符合老年人喜好,通过视线可达激发老年人参与意识,

卫生间的干湿分离,将淋浴空间与盥洗分离,保证干湿区域的互不干扰,保证良好卫生间环境也降低湿滑地面带来的安全隐患。

居室单元内部最大程度的弱化非必要功能的严格设定,集约扩大居室空间,居住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定空间的功能,居住的人数、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入住者的需求。

3.居住空间与其他空间关系

3.1居住空间与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分别有平面与垂直方向,垂直方向有顶层老年活动阳光房,入住老年人可以乘坐电梯达到顶层,阳光房日照良好,设置活动器材,满足当代老年人室内健身活动需求。

水平方向为尽量减少干扰,分别在平面端头设置活动室,每层均设置餐厅,这种分散小规模餐厅是为了使老年人就近就餐,对于需要送餐服务的介护型老年人,也便于护理人员送餐。另外考虑活动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复合性,每层西侧餐厅兼做活动室,大大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3.2居住空间与办公空间

本项目中办公空间采用集中开敞式,每层设置一个办公区域满足组团式服务,与居住空间联系紧密,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去到需要服务的居室,而且开敞式布局便于老年人与护理工作者的交流,增进感情,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可视化管理,空间亲切。

3.3居住空间与交通空间

老年人需要有散步空间,空中连廊又将各建筑部分相连接,可满足老年人散步回游,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走廊、楼梯间、电梯间均架设扶手,符合无障碍需求。电梯与活动空间合设,使交通空间与活动空间形成良好公共交流空间。入口空间将出入口形成出入+休息区+接待的复合功能,形成老年人较为喜欢的入口空间。但在实际建成中也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次入口仅作为疏散口,没有设置坡道,以及步行系统、出入口缺乏休息座椅的设置,管理空间与活动空间分离,不利于护理人员的管理,公共空间视线不够开敞,另外每户入口可识别性较低,这对于失智老人不便于记忆和识别自己的房间。

四、结语

品质优良的养老设施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身体上的舒适照料环境,还应该能给老年人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使老年人能够尽量保持原有生活的延续。通过对本项目设计的实际调研与初期设计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设计想法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仍然存在设计过程中缺乏考虑的问题,因此设计过程中除了与运营方紧密的沟通与合作,还需要长期通过调研进行使用后评价,积累实际经验,以此更好的指导设计,打造良好机构养老居住品质。

参考文献:

[1] 周燕珉,李广龙.打造生活化的养老设施—张家港市澳洋优居壹佰老年公寓设计分析[J].建筑学报,2015(6):37-40

[2] 周博,王洪羿等.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探索[J].建筑学报,2016(增刊1):95-98

[3] 李佳婧.失智养老设施的类型体系与空间模式研究[J].新建筑,2017(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