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丁茹

青岛市市南区建筑工务中心,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的特大型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大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但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在取得卓越成效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有效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各个城市都要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指出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影响

引言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计划于2035年前基本完成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经济社会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造。因此,为实现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促进区域产业科技创新、加速城市治理效能,同时提高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在研究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提供了若干策略措施与对策思路。

1、城市治理智慧化面临的挑战

城市治理智慧化是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如何实现城市的高效治理并没有过多的经验方法可参考。不论是智慧城市建设还是智慧治理实践,我国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中既有成果,也存在不小的挑战。

1.1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协作水平较低

近年来,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体正由单一政府向公众、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治理权力下放落实不力、主体间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理目标或公共服务平台单一等原因,城市治理结构多元化推进较为缓慢②。一方面,由于公众与基层自治组织参与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远远不够,社会组织又尚未形成较为独立的治理能力,,政府依然承担了大部分的治理活动,治理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而社会多元行动主体只有在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时,才有可能在参与过程中积极贡献自身拥有的独特资源③。同时,公众参与作为公共行政的一部分,还需考虑到效率问题,若想实现公众实质性参与,必须明确公众参与的真正领域④。这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创新传统的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还是推动治理权力向基层和社会转移,都需要政府率先行动起来。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包括管理部门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略显不足。由于城市治理带有较强的公共性质,实际合作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不同治理主体间沟通合作的动力不足。各个治理主体间的定位、关系和治理范围还需进一步明确,才能加强不同主体间协同合作的效果。因此,如何进一步吸纳社会中更多的治理力量并加强不同治理主体的协作意愿和水平成为城市治理智慧化的挑战之一。

1.2科技创新载体方面

从科技创新的长远角度来看,为保障城市极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也需要从科技创新载体的角度来进行。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科技创新载体方面,其影响体现在经由智慧城市一系列建设任务的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国家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机构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载体和结构支撑,该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可有效将各种科技成果转化为最终的科技产物,给城市发展创造对应的“智慧因子”,使得不同科技创新要素之间可以保持高速的流动性,加快科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使得科技创新载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载体上,反而更集中在多个载体上,给科技创新提供了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支撑,如高新园区、产业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均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下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2.1丰富城市治理方式

大数据时代下,不论是治理模式的持续创新,还是管理体制的深入变革,都离不开科技支撑。信息化和数字化推动了城市智慧发展,丰富了城市治理方式,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也提高了治理效率。当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先后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用智慧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城市问题。从成果上来看,国外如纽约通过大数据促进了城市多主体协同共治,芝加哥利用大数据进行了城市风险动态监测。伦敦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数据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监控,促进了环境保护的进展;利用数据信息技术分析预测出城市潜在的危险,以此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保护和监控,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的安全和稳定①。国内如杭州市下城区,为其作为“城城市大脑+区块链”试点区域,在疫情暴发时迅速创建了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打通了平台间数据传递与共享壁垒②;在后疫情期复工复产过程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在完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呈现等环节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城市中的管理行为及环境变动进行实时掌握,准确了解治理进程及效果,并依此做出快速的动态的调整。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因此,高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为城市治理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从而实现城市治理智慧化。

2.2完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相关制度体系

智能城市建设不仅仅要将着眼点聚焦在城市前期的建设方面,更要着眼于后期的运营管理,因此,各个城市都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进行运营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形成智慧城市信息化规划制度、现代通信设施建设制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使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切实履行其职责。在形成了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相关制度体系以后,也就可以给各个部门的工作提供制度支持,使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涉及公共安全、市民隐私等数据的部分,依据制度规定进行分层级、分权限开放和共享。各个城市同样要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可经由培训宣传、专业研讨和交流来实现。

结语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BIM技术的强大功能,可以有效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城市的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智慧城市建设进度、水平的影响,因此,各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还需要有效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科技创新方面的关系,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深度。

参考文献

[1]刘巧,石大千,刘建江.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8,037(005):81-85.

[2]张龙鹏,钟易霖,汤志伟.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J].软科学,2020,241(01):87-93.

[3]韦文毅.城市与产业如何智慧协同?[N].佛山日报,2021-04-06(A06).

[4]汪于祺.基于PEST分析的智慧教育城市建设和发展策略研究[J].服务经济,2021(4):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