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新时代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赵晖 ,袁方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甘肃 定西743000

摘要:当前,在企业改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同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企业的改革与转型势在必行。为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应对监督体系的建立予以高度重视,加快构建“大监督”格局,进而形成大监督体系。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管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以期推动大监督体系的完善性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引言

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目标,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地是其必然路径。因此,企业应以传统的监督体系为基础,革除“各自为政、重复做功”的机制弊端,促进内部监督主体的整合,盘活各类监督资源,加快构建“大监督”格局,不断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管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协同监督体系有待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各专业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做功”的监督机制,未对监督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仍是以多头领导的形式开展监督工作,使得管理主体之间的协作体系完善性不足,其未建立相对有效的联结纽带,企业内部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联动性,互补性不足,导致监督工作的开展出现一定割裂现象,监督的效用得不到完全发挥。此外,部分企业的协同监督体系健全性不足,使得监督成效与理想效果具有一定差距,不利于该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制约监督合力的形成。

(二)成果运用机制长效性仍需提高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仍是遵循结果导向的原则,仅是针对当前具有的问题进行成果的判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解决措施的制定,未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使得其制定的措施全面性不足,不能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大大降低。也有部分国有企业在发放监督任务时,未结合不同监管部门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任务划分,使得各部门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使得监督成效受到制约。还有部分企业在对监督任务进行执行时,是由多个部门加以配合,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督质量与效率,但部门的不同,其进行监督时的侧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使得监督的成果有所不同,其在对成果进行运用时,也极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提高,导致综合成果评价工作陷入一定困境,无法为整改措施的制定做好铺垫。

(三)监督管理的手段尚待创新

部分国有企业未对自身的监管手段进行创新,仍是遵循传统的管理理念,未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使得监督管理工作出现一定的低效性现象,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整改措施的制定出现一定滞后性现象,制约企业的发展[2]。也有部分国有企业建立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性不足,不能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进规范性不足,甚至可能存在随意执行的现象,不利于监督工作价值的发挥。此外,部分企业未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监督人员的约束力有所降低,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在国有企业中促进其大监督体系形成与优化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相应的大监督制度

大监督体系中,着力构建由党委组织进行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保证监督工作的全面性,促进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对大监督体系进行建立时,应注重监督委员会的构建,对企业中的审计、纪委监督与职能部门等进行整合,推动其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其次,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立,相关部门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制定相应决策,推动整改措施的落实,对监督职能进行最大限度激发[3]。最后,提升监督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只应对普通员工进行监督,还应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促进党内监督机制的形成,保障职能监督的实施,使得大监督体系呈现良好效果。

(二)保证监督规则的统一性

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为大监督体系的落实提供助力,促进该体系的有序运行,为其功能充分发挥做好铺垫。首先,应提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并对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划分,让其充分明确自身的监督内容与职责范围,提升其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增强其执行力,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其次,应以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相关的政策,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推动管理内容的明确,对考核制度加以改进等,提升制度的覆盖范围。最后,应提升内部与外部的合作程度,使其形成一定的联动机制,提高二者的资源共享效率,将检查工作进行落实,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动,助推企业的监督管理规则的规范性发展。

(三)对监督手段予以改进

在国有企业中对大监督体系加以构建,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监督管理的成效,使得各项措施得以落实,促进企业稳定性的提高,让企业的发展呈现稳健之态势,进而使其在愈加繁杂的市场环境中处于屹立不倒的状态。故而,应注重监督手段的制定,并对其加以实施,保障企业的有序运营。首先,应将监督工作作为日常工作,促进监督形式的常态化发展,推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4]。其次,应从企业发展的重点着手,并在其进行巡视与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察觉,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现象的出现。最后,应对监督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在利用传统测评模式的同时,如会谈访谈、专项审计检查等,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反馈渠道的建立,使得企业员工可通过多种路径进行意见反馈,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权与意见表达权,助推企业监督工作的全方位性建设。

(四)对外部监督资源加以利用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在获得一定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加之近几年新冠肺炎的影响,使其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其承担的风险呈现与日俱增态势。为增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应注重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提升内外部的稳定程度。在此过程中,应对企业外部监督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升企业与外部监督机构的配合程度,促进其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保障各项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例如,审计机构与监管部门等,应对自身的职责具有清晰认知,明确自身的职能范围,遵循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标准,将其具备的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国企业务经营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另外,外部监督力量的最大限度发挥,可与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新冠肺炎等不可控因素的制约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承担来自自身内部的压力,还需承担来自外部的压力,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呈现一定的不稳定状态,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应注重监督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建设,促进大监督体系的形成,推动内外监督机制的协同发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谷知行,苏超,王晓宇. 基于“大监督”格局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实效提升研究[J]. 航天工业管理,2022,(02):42-46.

[2]范钦.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构建新举措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21,(11):40-42.

[3]王哲. 新时期完善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6):25-26.

[4]. “五联动”推动构建“大监督”体系——新时代国企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冶金企业文化,2021,(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