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韩心月

山东省龙口市      烟台南山学院      265700

摘要:旅游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专业人才支撑,基于此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共同培养旅游+人才。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这种培养模式更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对人才的渴求。新时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摸索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企业合作更能把握社会需求,使得培养出的人才为社会和行业所需。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一、校企合作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习基地模式

旅游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实习基地模式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育人的常见培养模式,能够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奠定基础。学校与企业联手建立旅游管理实习基地有助于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可以实践,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平台,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的实习内容都紧紧围绕旅游相关专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从而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对未来所从事的旅游工作进行提前适应,确定自己是不是适合在旅游行业深耕,做出成绩。这种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的模式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让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订单培养模式

   相对于实习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签订人才培养的协议,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根据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量身培养的旅游储备人才,而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旅游企业要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所培养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平台,促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共同发展。订单培养人才的模式本质就是用企业的钱或者资源联合高校进行所谓定制人才的培养,在实习或者毕业后可以直接去签订协议的旅游企业工作,从而能够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过渡,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大大减少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也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成本。

(三)双向进入模式

   校企合作是常见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其中双向进入模式就是促进学校与企业交流、合作,双方实行优势互补,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有很高理论水平的人才。具体来说,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实战和实践经验,进入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案例,传授经验,而学校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入旅游企业为相关的专业人员讲授旅游专业知识,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这种优势互补的双向进入模式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劣势,从而促使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实现双赢。

培养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同还需要人才具有实践经验,过硬的业务技能,因此这种双向进入模式更加符合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途径

(一)立足实际,明确相关的旅游+培养模式

新时代,各高校都子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新模式,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旅游+”,比如旅游+互联网与旅游+多学科模式等。当前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旅游+互联网模式应运而生,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等环节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挥出最大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培养紧跟社会需求和旅游行业需求的专业行人才。例如,在后疫情时代可以将互联网课程引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了解当今旅游业与互联网是强强联合的趋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互联网操作知识,同时需要学校与国内一些诸如携程等知名旅游软件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开辟绿色通道,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互联网在实际的旅游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相互促进。旅游+多学科模式的培养模式是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实践,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从而在跨学科学习中积累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成为受社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后又产生了旅游+金融、旅游+传媒等综合模式,真正的将旅游业与其他社会行业融合,让旅游活动覆盖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文化学识和业务技能的人才,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确定目标,形成体系,重视实训

人才培养是各大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下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和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样高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才能相互配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各高校都在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但要想发挥出合作培养人才的优势需要高校要与众多的优秀旅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同时根据双方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培养提出,从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实践能力、业务技能,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能够让学校和企业保持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的渠道,确保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了解课堂所学与实际的工作存在的差距,也能够评估自身能力,锻炼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采用“旅游+”人才这种培养模式需要高校高老师创新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渠道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及其他辅助教学的知识。旅游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所学课程种类也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要在教学体系中设计与课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通信技术等新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紧跟信息时代步伐的学习环境,借助互联网教学手段展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结束语

新时代,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旅游专业型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让“旅游+”人才引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事实证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国家、旅游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应积极摸索这种模式如何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进而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实操体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怡,钟文梓,郑直,李铭.AI应用环境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培养模型的构建[J].新教育,2022(10):85-87.

[2]吴有进.自贸港背景下海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6):1-2.

[3]全鑫.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商展经济,2022(05):96-99.

[4]宋焱琼.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3):140-142.

[5]李建民,张莹.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2022,21(01):38-43.

[6]张鹏飞,于英丽,张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财经界,2021(33):179-180.

[7]刘伟,丁琪,何晓莹,丁颖,钟月辉.“劳动导向、美育协同、产教融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1(21):122-124.

[8]张海燕,孙圣迪,褚文艳.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基于酒店智能化发展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05):39-43.

[9]华勤岸.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商业文化,2021(30):129-130.

[10]向柳如,陈晨.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1(2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