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冯建新

江西省遂川县泉江中学  343900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传统文化能从古延续至今。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依旧能为语文教学提供灵感,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借鉴,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的普遍需求,更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1]。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关注点都在课文内容上,而忽视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要在明确其意义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来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2]。并且,这些文化经过千年的世代传承与发展,拥有了更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初中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还能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初中学生的个人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高尚的民族气节、文明的道德礼仪是无数古人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和牺牲积淀下来的。语文教师如果将这些英雄事迹和杰出贡献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些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任何文化传统的形成都是历经磨难的,在这些观念的熏陶下,初中生能够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西方文化也因此传入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使初中生往往成为这类新颖文化的接收者和主要传播者。由于初中生的思想意识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社会阅历不是很多,对外界的认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对此,教师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四)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许多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这使得初中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也因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如果将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加入其中,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讲述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就可以让古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文本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还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解,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文明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术知欲。对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增强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并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索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3]

以初中《语文》中的《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并将搜索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微课中对岳阳楼不同时期的景色进行对比展示,使他们真正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使其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情操。

(二)适度引进,链接课外传统文化

除了从课内教学内容出发渗透传统文化,还需适度链接课外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度”,多少适宜,才能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选好引进的内容。在做好这些准备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链接课外传统文化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对课内教学起到辅助性作用,还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了解越多,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越强烈,就能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以《傅雷家书两则》教学为例,除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笔者还将目光转向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相关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对傅雷家书中所展示出的深刻体悟进行了总结,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上。笔者进而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典籍,并邀请几位学生回答。同时向学生展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句子,从而引入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笔者对孝道文化进行了深度讲解,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孝道文化。通过链接课外传统文化,学生进一步懂得了心存感恩、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并为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所感动。

(三)改写传统文化作品

语文教学中,改写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改写作品既需要对课文中被模仿的句子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模仿其手法和句式进行书写练习,模仿一些著名作家的写作风格,为学生写作做一些铺垫性的练习,这正是将读写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如在学习《童趣》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基本把握了这篇课文的结构,了解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把自己童年时觉得有趣的事情都写了下来,文章写得既生动又形象,然后具体描绘他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最后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根据这样的思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改写这篇课文的作业,仿照文本的格式及手法,结合学生自己的童年,写出更多文章中没有提及的童年趣事,如小伙伴们一起斗蛐蛐,一起掰玉米,一起挖土豆等有趣的事情,通过对课文的改写,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课文的模仿,慢慢积累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从而在解决当下文化渗透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彭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0(20):161-162.

[2]雷秋芳.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知识文库,2020(10):34+36.

[3]刘霞.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