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由繁入简”的实践研究——以研修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音乐活动“由繁入简”的实践研究——以研修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为例

潘红琴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311241

一、问题的来源

音乐活动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好听的歌曲、简单的律动,幼儿很容易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是非常有效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苦恼于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乐于表现,而不仅是一种模仿表现。这就需要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身,设计出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音乐活动,以科学的组织过程有效帮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们以中班音乐活动《母鸡孵蛋》为例进行研修,期望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活动的方式,使幼儿不仅能获得对音乐的初步感受,达到教育目标设定的高度,同时引发幼儿思考、创造、表现的积极性。

二、理论支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穿着美。

在具体的教育建议提出中,《指南》指明:“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三、研修目标与提升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修找到音乐活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全设计的教学活动模式中走出来,留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创造表现,激发幼儿自主思考、创造、表现。

2.促进音乐活动开展的效果,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提升点

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开展还相对处于摸索期,教师个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老套。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升教师组织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专业性。

四、研修方法

实践研修法:主要通过对教案的学习讨论、集体研课两种方式,了解活动组织的优劣,并在发现问题后找到更简单、有效的活动组织方法。以实践、发现问题、设想优化方式、设计新内容、再次实践的循环研修方法,确保可实践性。

五、研修过程

确定《母鸡孵蛋》的实践活动内容,并进行第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一次研修:

活动目标: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3.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母鸡的叫声和《母鸡孵蛋》的音乐;三个鸡蛋图片,四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双胞胎鸡);笔。

主要内容:叽叽叽叽,我是棒棒鸡。叽叽叽(打嗝)我是打嗝鸡。叽~叽~,我是害羞鸡。叽~叽~,我是害羞鸡。

第一次的实践过程,教师明确地将每一个环节照顾到,引导幼儿一个个说出不同鸡的叫声,模仿不同小鸡的特点,感受鸡叫的快慢节奏,最后则以幼儿分角色的表演,呈现出“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的特点。

参与研修教师认为活动虽然基本上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是完成的质量却不是最好的,要完成《指南》中提出的各种幼儿成长目标,就需要把握好幼儿在其中表现的自主性,不能事事由教师来设计与教授,应当让幼儿有想象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同时幼儿对节奏中“打嗝”停顿的具体时值长短把握不够好,需要优化,真鸡蛋非常易碎,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并不适合。在研修人员的意见下,进行了第二稿修改。

第二次研修:

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设计、思考的空间,由于考虑到内容的变更性不强,所以在环节中增设了幼儿思考与确定内容的环节。

第二次材料变更:《母鸡的叫声》、《母鸡孵蛋》音乐;鸡蛋图片三张,四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双胞胎鸡);小手图片,笔;鼓、丝巾等。

活动基本过程:1.使用《母鸡的叫声》进行引入。2.引导幼儿发现三只不同小鸡的特点,并尝试有节奏地念歌词。3.运用小手图片掩盖嘴巴一拍,当做打嗝鸡的“打嗝停顿”。4.最后运用铃鼓和丝巾表现不同小鸡。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第二次的内容变化在于准备,准备的物品不同,能够直接影响着活动实施的过程。

认识不同小鸡的特点与尝试有节奏地念歌词的环节一直没改动,这些固定的节奏型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情境引导下幼儿也能达到感受和拍击的要求。休止符处用增加了小手图片掩盖嘴巴表示,使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这边要休息一拍。最后环节加入铃鼓和丝巾的运用,幼儿可自己设想这两个物品适合表演谁,休止符处可以怎么表示等,给了幼儿自主创造表现的机会。

参与教研的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力也十足。在实践中,幼儿能很好地感受到不同小鸡内容节奏型的区别,虽然教学方法仍大同小异,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创造并运用,使活动呈现出个性化特点;最后环节中,虽然有了部分的幼儿想法,但实践性不强,需继续优化。讨论后,进行了第三次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次研修:

幼儿自主感受节奏,设想节奏伴奏方式,在伴奏中获得一定的节奏认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则由幼儿完全创意并表演,给予了幼儿更多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见表3)

第三次材料变更:《母鸡的叫声》和《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图片三张,四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和小手图片;笔;铃鼓、丝巾每人一份。

活动基本过程:1.认识不同的鸡宝宝,模仿他们的叫声。2.给每只小鸡做动作的配套设计,引导幼儿关注音乐的特点,使幼儿了解到设计的动作需要符合音乐元素。3.集体进行演唱活动,增强幼儿的积极性。4.引导幼儿设想什么物品适合什么小鸡,并分发每一位幼儿一种物品,让幼儿来跟着音乐做游戏。5.举行“小鸡舞会”。

这次活动增加了最后环节,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小鸡舞会”,让幼儿过足了想象、创造表演的瘾,小鸡舞会中来了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小鸡,他们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叫声,跳舞鸡、脚臭鸡、扭屁股鸡等都是幼儿设计而来。

三次活动的优化,由原来的教师完全设计转为幼儿自己设计,由教师简单地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转变为让幼儿自己填补空白的方式。上课的幼儿都来自于中班,但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用心下,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可见游戏化、趣味性的创造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

六、成效与反思

儿童是通过声音或动作进行音乐审美表达的,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关键点即声音的表现和动作的表现亮点。这次的音乐教学活动研修,虽然只是以一节课为例展开记录,但在多次的研修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另一种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方式:给幼儿明确的方向与框架,引导其进行想象与创造,这样的方式教师轻松,幼儿喜欢。

在幼儿方面,不同班级的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第一次幼儿完全跟随教师的思维走;第二次时,教师为了目标的达成,加入了新的教具,也给了幼儿一定的创造留白空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显有了提升;而在第三次实施的班级中,教师只是以简案的方式组织教学,许多的地方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自行调整和优化,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氛围更轻松愉快,幼儿参与更积极,并具有创造性。

儿童对美的表达与创造离不开大量、丰富而又细腻的感受,艺术作品的价值及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受环节是否发生,是否充分,是否有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更关注到幼儿个体、幼儿自主与主动性的培养,在艺术领域中,更多给幼儿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多地去思考如何使用多元的教育策略来吸引幼儿长期对艺术活动的喜爱。在每一次的活动设计中,都应当要分析音乐的特点、幼儿的兴趣点等,为幼儿的艺术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幼儿园艺术活动的优化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林琳,李琳.《学期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