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双减”,趣构高效魅力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力促“双减”,趣构高效魅力课堂

黄映红

晋江市东石镇坑园小学,362271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深化课堂教学,构建一个高效有趣的魅力课堂,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有效的教学方式。“双减”的落地实施,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给新时代的教师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推动者,教师必须积极应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轻负担重质量”的教学,才是一个科学的路径。

作为一线教师站在“双减”的主阵地上,面对着作业量和课外“补餐”的不断减少,社会对课堂教育质量的要求却是有增无减。如何在不增加学生作业量、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高效有趣的课堂呢?以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为实例,以下浅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备课,瞄准目标

课堂教学的质量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关键。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重要环节之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演绎一场精彩的课堂,首先,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过硬。备课是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的基石,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且精心地做好“备课五研读”:即读课文、读课标、读教参、读学生、读教学环节。精心研读,瞄准一堂课的目标,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吃透教材”。

(一)研读教材,见解独到

    教师不仅要做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者型”教师。语文教学能让我们和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对话,部编教材不乏优美生动的文章,我们能从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备课前,教师也应把自己当成一名“学者”,静下心来,反复精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首先,得让自己的课堂动人,得让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以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做到“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每个成长中的学生,学段不一,年龄特点也不尽相同,“揠苗助长”的课堂教学,只会让“双减”成为虚设。研读课标有助清晰每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明确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把握核心素养。教学目的清晰了,整个课堂教学才不会出现盲目性,花里花俏地乱改课标,结果只会远离根本,只有目标明确,外变不离其宗,才能真正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后也才不会徒增学生负担。

(三)研读教参,分析比较

教参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师者进一步理解教材,设计教案。这样的宝贵材料,却不能信手拈来,照搬照抄。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认真研读,有效去其糟粕留精华,认真处理教参中的材料,化深为浅,化繁为简,以便学生能够当堂接受、理解,并适当扩展补充。

如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应细心研读教参,把握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拓展补充,升华情感,如结合时事热点: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事件,感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抓住契机:全国上下喜庆建党百年,增加“此生不悔华夏人”的民族自豪感。

(四)研读学生,层次教学

    “减负”并不意味着“减学”,“双减”不减成长,不减责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回归本位。每个学生层次不一,备课时还需了解学生,明确教给学生“什么”?学生的成长都不一样,研读学生的目的在于能够做到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分层次提问题,分层次提出不同学习目标,能减轻孩子心理压力,保护孩子自尊心,尊重学生不同的成长规律,不揠苗助长,才能真正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思路清晰

    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质量与活力,关系到减负增效的落实。四十分钟的“满堂灌教学法”,只传授知识为主,已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填鸭式”教学,抽空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孩子负担。顺应教育的改革,教师也应调整自己的步伐,改变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每个环节、每个设计,教师备课时都应精心推敲,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摒弃“课后作业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考试越多,教学质量越好”、“课上满堂灌,课后作业填”等教学现象,探索“双减”政策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做好每堂课的计划,层层构建高效、有趣、富有语文味的魅力课堂。

二、高效上课,素养定位

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战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主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你会发现,学生会回馈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民族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及灿烂文化的热爱,坚定自己的爱国心,立下报国志。笔者在教授这堂课时,下了很多功夫。这篇课文通联性较强,不仅仅只是教授课文知识,还必须结合历史背景,教会学生搜集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试想,如果教师对这段历史都不清楚,又如何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

有了充足的备课,在上课时,便能事半功倍。这堂课,笔者设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力促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初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边读边悟、闭眼想象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艺术美、价值高。而后,结合资料,观看真实的影视记录片,让学生亲眼所见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切身感受那份悲痛。

    价值观是教学课堂必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自然应承载价值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挖掘、彰显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这是备课、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结构,还能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求真、求善、求美,学会做人。

三、引生入胜,文本延伸

高效教师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美好胜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是一个高效而又有趣的过程,而低效教师“牵着”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在教学引导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堂好的语文课堂,在于能够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举一反三,能通过文本的延伸,感受生活处处皆有语文,语文学习是有趣的,课堂是充满魅力的。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利用类文进行对比阅读,《七子之歌》《和平宣言》都是挺好的类文素材,能充盈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能进一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强化爱国情。

四、分层教学,科学作业

课后作业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巩固,构建知识结构的有效手段。实现减负,就要因材施教,布置有针对性及分层次的作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同时提供两种以上的作业方案,确保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活动时间,这样既给学生选择权,又能缓解学生对作业的焦虑,真正达到课后巩固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建构作业的反馈体系,采用科学的方式检查,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做到对教学效果心中有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老师和学生从灵魂深处陶冶身心,氤氲着缕缕甘泉,浸润心灵的家园。高效有趣的课堂应回归教育本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一个自然本真、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师生释放潜能、绽放活力。漫漫教育长路,吾将不懈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