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中河湖长制的意义及具体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生态环境建设中河湖长制的意义及具体策略

张丽珊

惠州市博罗生态环境监测站  广东 博罗 516100

要:通过建立河湖长制能够有效解决在河流湖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对改善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有积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全面掌握河湖长制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河湖长制策略,挖掘河湖长制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价值,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河湖长制;意义;策略分析

利用河湖长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深入掌握河湖长制在应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节约保护优先以及保护管理等各项措施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与此同时,要深入挖掘河湖长制的内在价值,构建健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及协调管理系统,促进绿色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才能够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一、河湖长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环境建设过程中建立河湖长制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落实治水方针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河湖生态环境改善和污染防治的重要制度,创新河流湖泊除了具有重要的水资源重任之外,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河流湖泊的保护工作,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河流湖泊保护工作,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问题。但是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比较紧张。尤其是一些北方地区,水资源本身比较欠缺,再加上河流湖泊过度开发会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些重工业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比较大,导致水污染治理形势比较严峻;还有一些地区存在非法采砂行为,导致当地河流湖泊被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时,必须坚持河湖长制,是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关键措施[1]

(二)有利于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河湖长制本身是相对完善的河湖管理系统,在河湖长制实施过程中责任比较明确,因此,其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在河湖长制贯彻实施时,可以对河流湖泊资源进行科学利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我国不同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责任,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职责划分,利用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纵向发展。除此之外,落实河湖长制可以对社会公众进行引导,使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汇聚全社会力量,形成高效联动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再加上河湖长制与依法治污、科学治污、深化控污等工作协调进行,可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指导和监督工作,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二、河湖长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节约预防优先原则

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对河湖长制机制进行贯彻实施时,需要坚持节约预防优先的原则。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和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对水资源、岸线资源、砂石资源、水生生物资源等进行优化开发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水资源系统过度开发和利用。利用压减取水、重复用水、合同节水等不同方式大大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整体承载力,保证水环境容量和水生态承载力以及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匹配性。

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在中央环保督察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对一些立竿见影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在远期保护过程中需要坚持环境治理与保护管理并重的措施。根据流域主体的具体生态功能区域对不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进行强化,加强刚性约束,发挥河湖长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2]

(二)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

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是提高生产环境建设水平的主要措施。在河湖长制实施中需要树立边界思维,坚持越界受罚的原则。明确在水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具体流域的保护管理范围。在水生态系统管理过程中,利用全覆盖监控可以对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各项监测站网进行充分应用,加强重要控制断面、重要饮水水源地以及水排污口、水域岸线等监测和管理工作。

利用有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明确河湖长制在水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考核中需要制定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绿色发展的相应指标体系,并构建全面完善的河湖长制以及生态环境损害问责机制。还可以利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进行考核。除此之外,要对生态功能区、沿江环湖地区、生态敏感区的节水排污指标和水质量、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用水效率、水生生物资源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深入分析。强化绿色发展政绩考核结果的运用,可以将具体的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河湖长制履职尽责的评估指标

[3]

(三)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也是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相关事项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工作,强化流域性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统筹管理,并对流域水量分配、纳污能力、排污口、岸线、水土保持、河湖采砂以及特殊枯水年、突发重大水污染事件进行研究,通过相关的会议活动对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落实重大资源保护和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需要对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制度进行有效完善,才能够真正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系列制度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流域制定统一标准的限制禁止淘汰产业目录,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工作。可以构建排污口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排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此外,要推进规划环评会商,可以将水域中上下游地区的具体意见作为重大开发利用、规划环评编制和审查的主要依据。在对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分析时,需要推动水资源量、环境容量、生态服务价值等分析和评价,推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修复第三方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加强审计、环境信息共享,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撑。

第三,积极探索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励机制,对上中下游进行统筹协调,防止过境断面水质降级。除此之外,需要强化规划引领以及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工作,保证各区部门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要求。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

第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水污染防治过程中需要对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要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整体改造水平。可以通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对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同时要对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的雨污混流、管网严重病害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开展全面整改。

第二,要对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机制进行全面把握,加强河湖长制基础数据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流域管理过程中,要对具体的管理范围进行科学划定,对流域范围内的用地界限、土地用途等进行严格管控。尤其是对侵入河道蓝线空间和构筑物,必须全部拆除,才能够保证全流域河区无垃圾、无杂物、无淤泥、无违建。

第三,在水质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强化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要对支流汇入主流域增设的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站进行全面分析,获取相关数据,可以对河道水量进行动态实时监测。

(五)重视水生态修复

除了开展有效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之外,还要重视水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在水生态修复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第一,要对河道综合功能进行改善,确保其能够满足防护要求,这合乎滨水岸线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在河湖长制实施过程中要完善流域防洪排涝体系,对原有旧河堤进行加固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新建和增加蓄水工程设施。此外,可以开展河区联动,对现有渠道进行扩容。在枯水期可以利用水利调节补充市区河道的生态用水[4]

第二,推动宜居水岸建设,加强河湖长制与宜居水岸建设项目的有效结合。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基础完成生态绿地和水系绿岛建设工作。利用生态护岸,优化沿河交通组织、植被配置,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构建流域绿道,实现水、岸、绿、景、城的有效融合体系。

第三,在推动湿地建设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需要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形成立体化生态保护机制。在河湖长制实施中需要对环境治理的具体区域进行全面分析,构建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湿地、生态、艺术、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河湖长制全面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推动生态治理工作的绿色转型发展,这也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手段。在河湖长制实施中,需要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流域协调管理与河湖长制之间的有效融合,才能够创新监测监督、保护与管理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整体性以及系统性保护局面,发挥河湖长制的积极作用,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志广.河湖长制助推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策略研究[J].长江技术经济,2018,000(003):22-28.

[2]焦泰文.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河湖长制构建健康河湖体系[J].长江技术经济,2018,2(4):9.

[3]刘录三,黄国鲜,王璠,等.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主要问题,形势与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1.

[4]徐克兵,方祯,余华.河湖长制视角下高岚景区涉河开发与保护对策初探[J].农业科学(2630-4678),20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