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滇池面山造林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晋宁区滇池面山造林浅析

杨春华

昆明市晋宁区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 ,云南昆明650600

要:二〇一三年九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重点在于如何使山林更绿,水更清。晋宁区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南岸,湖岸线长约53公里,占滇池的三分之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山保护矛盾越发突出,晋宁区滇池治理任务任重道远。

关键词:滇池面山;造林;分析

    一、滇池面山功能分析

    滇池面山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生态防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调节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面山生态系统借助于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减少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增加降水渗透和延缓径流形成时间,林下草本层,具有较大的水容量和高的渗透系数,发挥着很好的调节径流和稳固土壤作用。

    (二)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面山系统的治理和功能发挥,影响和改变周边区域小气候环境,如气流运动、气温、湿度、蒸发等,使周边生态环境处于相对良好的发展。

    (三)提升景观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清楚地表达了生态优先的环境价值观,目前磷矿资源开采、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项目是晋宁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的基础产业,但也付出了空气、水体、面山污染加重的代价。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发生矛盾时,必须将绿水青山放在优先位置,加大面山保护力度。

    二、晋宁区滇池面山现状

    (一)面山植被现状

    据晋宁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72853.5 hm2,按林种划分:防护林41760.5 hm2,占57.32 %;特种用途林514.9 hm2,占0.70%,用材林25132.4 hm2,占34.50 %,其它林5445.7占7.48 %。面山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桤木、滇油杉、栎类、柏树、桉树、圣诞等。由于原生植被已受到破坏,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后期主要采取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治理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态功能不理想

    受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影响,面山森林资源原始或天然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减小,疏林、灌木林、经果林面积增加,80年代至2010年之间,面山造林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理念较重,以云南松、华山松、柏树、冬瓜、圣诞、蓝桉等为主。面山生态格局表现出生物多样性低,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差的特征。

    2.资源减少

    面山森林资源因干旱火灾、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存在局部减少现象,导致区域性不平衡的现象。

    3.缺乏特色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植被资源多元化是面山生态系统重要的景观,但以云南松(地盘松)、冬瓜、圣诞、桉树等占比来看,树种单一,乡土树种少,系统多样性简单,没有体现云南植物王国和滇中地区特色。

  三、造林分析

    综上,面山森林资源提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个人根据经验选取了部份适于晋宁区生长,树形美观,水土保持较优良的树种,在此分析以借鉴参考。

    (一)主要乡土优良树种

    1.滇润楠

    别名滇桢楠,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针叶苍翠,冠形优美,喜温和凉爽耐寒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适宜土壤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在晋宁区集镇、道路种植较多。

    特点:育苗方便、耐寒

    缺点:不耐旱

    适种区域:滇池面山海拨较低,土质较好区域(昆阳、晋城、上蒜坝区)。

    2.茶梅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13米,分枝稀疏,花型优美,喜光,喜温暖湿润及疏松肥沃土壤,特别适于城市周边、公园、湿地等区域绿化,在晋宁区分布较广。

    特点:景观绿化效果好

    缺点:耐旱耐瘠薄性差、种植成本高

    适种区域:低海拨,滇池周边温暖湿润土质较好区域(公园、湿地、箐沟阴坡等)。

    3.云南樱花

    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花型大,呈粉红色至淡红色,喜光,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先花后叶,在滇池面山环境较好有分布,特别适于行道、公园区域绿化。

    特点:云南著名观花树种,适应性强

    缺点:耐旱耐瘠薄性差

    适种区域:低海拨,滇池面山温暖湿润土质较好区域。

    4.头状四照花

    别名鸡嗉子,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广圆形,枝繁叶茂,初夏白花满枝,入秋果实累累,果可食用,是极佳的观花观果树种,阳性树,喜光,稍耐荫,喜温凉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在晋宁区零星分布,是云南较好的乡土树种。

    特点:观赏性高,乡土树种

    缺点:育苗较少、对区域环境要求高

    适种区域:面山湿润砂质土壤区域。

    5.华山松

    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1米,针叶苍翠,冠形优美,喜温和和凉爽耐寒能力强,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也是晋宁区分布最广,特别适宜荒山绿化的优良树种。

    特点:栽种成本低、育苗方便、耐寒

    缺点:座苗期长、成林时间长

    适种区域:面山大部分区域可种植。

    (二)植苗造林

    通过对滇池面山造林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可有效改善森林资源结构合理性、功能多样性,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是改善滇池面山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应以建立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主的复合型混交林,可多选择滇润楠、四照花、云南樱花、华山松、茶梅等乡土树种,淘汰圣诞树、蓝桉、地盘松等,造林设计应乔、灌、草结合,使林分接近自然,进一步加强林间管理,促进人工林分向景观化和生态化功能的转变。

    1.技术要点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优先的原则,通过造林和低质低效改造措施,促进面山森林植被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2.整地

    林地清理不可采取全垦方式,应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宽度控制在60cm内,深度40cm,铲除带内杂草、杂灌,但要保留乡土树种和目的树种,清理物可堆腐在带间改善土壤,整地应在5月前完成。

    3.植苗

    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苗木栽种,植苗时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应埋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培土时要将石头、树根等杂物拣出,植苗时间应选在连续两天雨水落地后栽种。

    (三)抚育

    1.对面山造林成活率低于90%的人工幼林或密度不够和树种不符的林分进行抚育。抚育过程中,对于混交林,主要是伐出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对于纯林,主要是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对于密度达不到设计的区域,应补植乡土树种。

    2.施肥应严格实施测土配方法,尽量采用农家肥、天然肥,防治森林抚育过程中形成的肥料污染。

    3.人工巡护,避免人畜破坏和森林火灾,并监测常见病虫害,按管护标准每1000亩,至少配备1名护林人员。

    四、结束语

    近年来,晋宁区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有力发展,但经济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等因素,也给滇池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充分体现水土保护林的基本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景观和社会效益,迫切需要积极探讨滇池面山水土保持林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通过保护和增加水土保持林特别是增加乡土树种,能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净化水质,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晋宁区应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保林制度,继续加大封山育林及植树绿化工程建设,强化乡土树种的使用,优化树种结构,改善现有水土保持林效果,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持续能力。

参考文献

[1]《晋宁区二类资源调查报告》.

[2]《晋宁区大春河2021年监测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