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视角下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水生态文明视角下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研究

李钰

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水生态文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实现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必须着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完善河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结构,稳固提升河湖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关键词:水循环;水生态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X10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正视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对国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水是一种可再生的循环资源,是人类、动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于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范围内,存在一定的交替循环性。在大自然中,水的自然循环呈现周期性运动,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部分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云中,受到风力作用进入陆地上空,最终以雨、雪及冰雹的形式落回地面,另一部分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大海,开启新一轮的循环运动。

1、水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水作为人类生命之源,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在过去的环境保护和水利管理工作中,一些省份没有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导致许多宝贵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在众多的污染问题之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通俗来讲,就是在半封闭性、封闭性水体中,由于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难以被察觉,导致水体氮、磷等营养物逐渐富集,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解氧被消耗和水下植物光合作用被遮挡,不断恶性循环导致水质持续变差、水资源被污染的后果。当前,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国内外成功应用的措施有重建植被、修复池塘、重塑深滩与浅滩、修建沼泽森林和人工湿地等。实践表明,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促进水的良性循环等方面,这些技术措施有显著的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也曾指出,水环境治理,有时候就是治标不治本,那“本”是什么?本是做到生态恢复,需要有完整的生物链。水环境治理工程需要将水生态的构建放到核心位置上,才可以达到治本的成效。

2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农业污染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前的农村,乱施肥、乱排污等直接污染水质的情况普遍存在。大量化肥、粪便等富含氮磷等营养物的物质随雨水进入水体后,水体肥力增加,水中细菌含量也随之增加,导致水体水质急剧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一再下降,给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饮水安全都带来了极大威胁。与此同时,早前农村地区还存在焚烧垃圾、秸秆的习惯,焚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土壤中,随着降水带来的地面径流直接进入水体,从而对周边水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由此可见,农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导致水污染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在城市范围内,居民生活污水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由于排水管网建设落后,未跟上城市发展速度,部分沿河湖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工业企业工业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污染

在城市范围内,工业企业工业废水直排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监管不到位,以及工业企业环保意识差,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部分工业企业存在不达标的废水直接偷排河湖的情况,也是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生活污水对比,工业企业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成分更加复杂,各种重金属含量都有可能存在超标情况,而相对于普通有机物带来的氮磷污染,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性更大、延续时间更久,且更加难以治理。

3、水循环视角下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

3.1、水生态岸线建立

以雨水集水区的径流为基础,建设城市河流水生生态岸线。根据城市滨水蓝线控制,设计水绿结合的滨水空间。通过岸线生态景观设计,基于生态工程措施恢复和治理水生态环境。同时,在河道两侧增设生态堤岸,模拟河道生态滨水曲线,设置河岸植物缓冲带,营造生物宜居的水系环境。配置植物缓冲带需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的现状,根据各地水资源及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引进耐水性较强的灌木植物,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水位线变化,减少堤岸两侧水土流失的情况。与此同时,湿地在城市水生态环境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雨洪调蓄能力,减弱雨水集水区径流的冲力,保证城市河床的稳定,还能通过湿地的调节作用改善水体质量,建设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人居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底质改良

泥沙等内源污染物会阻碍河流的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从而对良性水生态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不同的河流沉积物污染,可采用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等方案。原位修复是通过向水体中加入物理、化学或生物活性物质,降低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物质浓度,使水体满足水生动植物生长的条件。河道疏浚后,可使用水质改良剂去减少河流中有害物质以及病菌病毒,从而改善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使其生存率提高,同时改善河道结构,进而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异位修复技术多采用排干清淤、泵吸式或者绞吸式等水下清淤的技术将底泥从水体中移除后进行处理,尽可能消除其对河流的影响。

3.3、治污减排

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城镇雨污分流改造,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水直排现象,从而改善水质。同时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升级达标,提高排放标准,缩小与地表水考核目标的差距。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结合乡村振兴,农村厕所革命,水改厕,强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验收、运行,早日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消减河流污染负荷,促进河流水质不断稳步提升。用好总量控制措施,确保入河污染物满足水体达标要求。对入河排污企业实行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控的基础上,按照水体考核目标值,进行总量测算,实施总量控制,严惩超标排放行为。

3.4、活水循环

在现有的河涌和湖泊中,有很大部分因为人为原因,导致原先的与外界连通的水体与外界联系断绝,河涌变成断头涌,活水变为死水。断头涌是我国城市河网的普通现象,部分河涌被填埋、覆盖、截断、拉直、堵塞,再加上地势地形、河流水系的自然变化,使涌与涌之间的流通循环被阻断,河涌逐渐变成一滩死水的断头涌,断头涌是一种“城市病”,属于发展“负效应”。断头涌治理改造的重难点在于解决河涌水体流动性差、溶解氧低的问题,曝气增氧等措施也仅是一时之举而非长久之策。想要彻底解决水体水质差的问题,实现水体自净功能,必须彻底解决水体流动性的问题。通过打通断头涌,恢复水体连通性;条件适合时,可以考虑增设泵站来加强水体流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死水变为活水,增加水体溶解氧,从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5、加大监督力度

监管是有效防止水生态环境污染的有力手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为防治水生态环境污染做出应有的贡献。新时期,为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鼓励群众参与到水环境监测以及水污染防治的全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居民的用水排水行为,还可以打击违法企业乱排乱放现象,督促企业正确处理、排放污水,规范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整体生态环境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水生态岸线、底质改良、治污减排、活水循环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等一系列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可有效解决水生态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泽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02):183-187.

[2]王森. 徐州市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尤新军.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