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协同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影响

顾小英

如皋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 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选取的终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6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家属的自由意愿将这61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和33例,采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更优,两组组间对比(P<0.05)。在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应用协同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有较大的帮助和作用,不仅如此,该护理模式对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协同护理;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患者在治疗中除了要承受巨大的生理不适,还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不良情绪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增加,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 基于此,本文选取6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协同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选取的终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6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家属的自由意愿将这61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8例和33例,采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选取的61例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②61例患者的年龄均在45-80岁之间;③61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已确诊;④61例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⑥观察组33例患者均为依从性较好患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治疗药物过敏患者;②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入院后短期死亡患者;④排除依从性较差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机体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干预、用药指导和心理安抚等[3]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连续56d的协同护理干预,(1)成立小组:由专科内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协同护理小组组员,并选取护士长担任组长一职,在成立之初,医院需要对小组的各个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培训,例如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能力,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并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4]。(2)制定方案:组内人员发挥协调作用并查阅相关资料,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之前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方案;在实施护理方案时,首先要对患者和家属在此项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并讲述给患者听,对于患者和家属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护理人员应给予及时的干预。(3)实施协同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并结合患者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可借助成功案例来达到提高患者信心的目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自身技能进行训练和考核[8-9];护理人员在实施协同护理的干预工作中,需要向患者阐述疾病进展,定期介绍病情变化,对不当行为进行指导和调整,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并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

1.3观察指标

心功能指标:于患者护理前和护理有30d对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S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发生率=(心肌梗死例数+心律失常例数+心力衰竭例数+心源性死亡例数)/组内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s计量资料表示,用t检验,本次采用SPSS 21.0版本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对比P﹤0.05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比较。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对照组(n=28)

观察组(n=33)

x²/t

P

性别

16(57.14)

18(54.55)

0.041

0.839

12(42.86)

15(45.45)

0.041

0.839

平均年龄

63.14±4.13

62.75±4.40

0.355

0.724

梗死部位

前侧壁

8(28.57)

10(30.00)

0.022

0.883

前壁

6(21.43)

7(21.21)

0.000

0.984

广泛前壁

4(14.29)

5(15.15)

0.009

0.924

下壁

10(35.71)

11(33.33)

0.038

0.845

2.2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更优,两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2

表 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对照组(n=28)

观察组(n=33)

t

P

LVDD(mm)

护理前

52.74±3.60

52.93±3.35

0.213

0.832

护理后

47.04±3.42

42.17±3.56

5.420

0.000

t

6.074

12.056

--

--

P

0.000

0.000

--

--

LVSD(mm)

护理前

41.74±2.96

41.53±3.13

0.268

0.790

护理后

30.97±4.42

26.26±3.75

4.504

0.000

t

10.713

17.123

--

--

P

0.000

0.000

--

--

LVEF(%)

护理前

46.63±4.50

46.52±4.84

0.0913

0.9275

护理后

52.35±4.33

56.72±5.14

3.5534

0.0008

t

4.847

7.913

--

--

P

0.000

0.000

--

--

2.3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21.43%),两组对比(P<0.05)。见表3

表 3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死亡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8

3(9.09)

2(6.06)

0(0.00)

1(3.03)

6(21.43)

观察组

33

1(3.03)

0(0.00)

0(0.00)

0(0.00)

1(3.03)

--

--

--

--

--

5.047

p

--

--

--

--

--

0.025

3、讨论

协同护理的主旨在于三个方面,分别为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患者需要改善整体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掌握改善负性情绪的方式,提高自护能力,从接受护理服务转换为参与护理;家属则需要创建良好的支持体系,在生活等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在心理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三方协同合作对于保证护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有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应用协同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有较大的帮助和作用,不仅如此,该护理模式对于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晓红.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8):19-20.

[2] 黄美.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J]. 心理月刊, 2019, 000(022):P.99-99.

[3] 刘素梅, 史婷婷, 郁锋玲. 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与心脏不良事件改善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23):56-58.

[4] 张潇.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心功能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20, v.18(3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