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

吕翡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710038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缓解患者的创伤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轻患者机体疼痛感。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疼痛;满意度

疼痛作为患者术后第一反应,77%患者术后疼痛严重,20%患者处于严重疼痛范畴,疼痛是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行为。创伤骨科患者的患者均以创伤引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创口等,多数患者会发生骨折,创伤骨折也是创伤骨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入院后,为患者采取对应的骨折复位疗法,包括手法复位及手术复位[1]。患者治疗的同时,也要为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机体功能,护理人员定期巡查病房,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则是新时期护理干预模式,利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管理,并注意减轻患者疼痛感。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21年5月开始,在2022年6月截止,创伤骨科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共有6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有3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指数48岁,年龄最小指数21岁,平均年龄(34.45±4.34)岁。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18例、脊柱骨折13例、腰间盘突出7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包括术前指导、术后饮食及用药管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及疼痛管理。①术前管理:在护理过程中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提供非药物镇痛及药物镇痛方法,非药物镇痛针对疼痛较轻的患者,药物镇痛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术前采取放松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或者物理疗法减轻患者疼痛感,若患者疼痛严重,使用镇痛药物干预,向患者说明用药的意义,赢得患者配合。若患者病情严重,且自尊心较强,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及支持患者,让患者愿意接受护理。护理人员也要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待患者,对待患者有礼貌,为患者提供细节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护理人员在术前与家属沟通,说明患者术前注意的问题,让家属注意患者治疗前防护工作[2]。②术后管理:术后患者疼痛感更为严重,包括手术创伤疼痛及复位处疼痛,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疼痛情况,并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的生理表现。根据患者术后机体耐受性选择镇痛药物,持续性为患者术后镇痛,等待患者疼痛感可耐受时停止镇痛。术后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向患者说明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术后沟通时,转移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机体疼痛感,为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的事项,避免患者私自完成医疗行为或者私自锻炼等,在规范化下的干预模式下,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康复。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②对患者疼痛评分进行调查,共计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在术前及术后6h、24h分别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分别使用通知及卡方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n

切口感染

压疮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30

0(0.00)

1(3.333)

1(3.33)

2(6.67)

对照组

30

3(10.00)

3(10.00)

2(6.67)

8(26.67)

4.124

P

0.031

2.2组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6h、24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组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分组

n

术前

术后6h

术后24h

观察组

30

5.45±1.12

2.12±1.21

0.41±0.24

对照组

30

5.38±1.35

2.86±1.64

1.34±0.35

t

0.785

4.354

5.387

p

0.345

0.001

0.001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关注无痛技术,但目前的无痛技术在临床外科中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每个患者在术后均会发生疼痛,但不同患者的机体耐受性存在差异,产生的疼痛感不同[3]。创伤骨科患者早期采取相关的功能锻炼方法,有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保持患者肌肉力量,避免患者发生关节僵硬,促进骨折端愈合。对此,患者手术后,肢体处于固定状态下,适当展开肌肉收缩及放松训练,保持肌肉力量稳定性,避免患者术后发生关节僵硬,促进患者骨折端愈合。若患者肢体没有固定,也要鼓励患者开展功能锻炼,针对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患者采取主动功能训练及负重训练。患者在围术期会发生疼痛感,术前及术后,护理人员均要对患者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疼痛,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与疼痛护理,在上述方法干预过程中,提升机体耐受性,降低患者疼痛反应,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此,在创伤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遵循患者心理特点及疼痛情况,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单亚萍. 基于零缺陷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9):178-181.

[2]隋莉. 心理护理对改善创伤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215-216.

[3]张蕾,邓燕,李萍. 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新疆医学,2017,47(11):132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