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徐娟

南京中医院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观察其营养效果情况。方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为本次的观察时间,采用数字表法的方式将84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优化组采用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普通组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和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53.59±4.27(分钟)、26.17±3.04(分),优化组分别为43.11±3.74(分钟)、19.77±3.15(分),(t=16.238,p=0.014),两组有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工作开展中的发生率较高,该种病症的治愈率低,但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教较高,因此,即使患者在确诊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发生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几率较高,对其生理、身体、心理等都会造成严重伤害。据相关研究发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并在其溶栓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路径优化措施,从而帮助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神功功能评分。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观察其营养效果情况,现将具体分析结果呈现于下文中[1-2]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组研究开展前需要保证84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观察研究,然后选择2021年5月--2022年4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后将其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的42例成员年龄跨度在48--70岁之间,均龄为59.43±3.01岁;其中男性占据有22例,女性占据有20例。优化组的42例成员年龄跨度在49--49岁之间,均龄为60.02±3.18岁;其中男性占据有23例,女性占据有19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在本次研究前需要指导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具有精神类疾病、不配合研究患者以及中途放弃研究者。

1.2方法

1.2.1普通组

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在溶栓后24小时内卧床,一周内减少活动,一周后即可开展肢体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易消化的食物,针对需要置胃管的患者进行延迟放置。对患者的体征和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观察和评估。根据医嘱开展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干预等。

1.2.2优化组

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将患者安排在重症监护室中,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看护,在监护室中需要常备溶栓箱,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待命尽量缩短其溶栓治疗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开通绿色检查通道来进行脑部检查,在检查确定后需要马上开展性溶栓治疗,在穿刺时可以留置静脉留置针后使用水胶贴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成立一个专门的康复团队,团队中主要包括有危重症护理人员、卒中专科护理人员、吞咽科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师等,对每一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后制定一个针对性康复护理计划,患者在早期需要开展床上康复训练,例如肢体的摆放、被动运动和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等。在患者体征和病情稳定后,需要开展主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之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精细化训练。

在护理开展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知识认知情况进行干预,使用视频资料的方式建立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引导患者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疾病,同时向其讲解良好案例等,引导患者能够具备一个积极的治疗心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实施沟通,通过亲情引导患者建立自我价值感,使其感受到自身对家庭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治疗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采用NIHSS量表,分值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

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观察患者或家属主观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IMG_256±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

普通组和优化组治疗情况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数例

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治疗后NIHSS评分

普通组

42(例)

53.59±4.27(分钟)

26.17±3.04(分)

优化组

42(例)

43.11±3.74(分钟)

19.77±3.15(分)

t

--

18.364

14.112

p

--

0.012

0.016

2.2两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情况

普通组和优化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对比

组别

数例

溶栓成功率

满意度

成功数例

占比

满意数例

占比

普通组

42(例)

31(例)

73.80%

35(例)

83.33%

优化组

42(例)

39(例)

92.85%

41(例)

97.61%

X2

--

--

13.105

--

11.728

p

--

--

0.017

--

0.019

3.讨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需要抓住其溶栓治疗的关键时间窗,并且在治疗中还需要采用高效、优质的护理路径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护理路径优化是一种近年来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具有高效、成本低、科学性高的特点,能够保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按照标准化的护理路径开展工作,同时对其不断提升和优化,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4-5]

在本组研究中,对两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情况观察分析:普通组和优化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对照中,普通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73.80%、83.33%,优化组溶栓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2.85%、97.61%,(x2=12.416,p=0.018),两组有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通过护理路径优化后能够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并且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进而达到一个满意度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该种方式更具有优势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红丹.优化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21,32(15):1376-1377.

[2]李建英,林晓燕,王新,张晓春.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46(07):748-750.

[3]王桂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9):1396-1398.

[4]吴燕.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流程优化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9,38(24):154-156.

[5]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5(06):671-673.